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431248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sng)慷概骇人听闻(gi)见异思迁B勋章(xn)惩戒参差不齐(cn)随声附合C抽噎(y)徘徊咄咄逼人(du)漠不关心D怅然(chng)禁固人声鼎沸(dng)迫不及待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A弥漫焦灼(zhu)入不敷出(f)匮乏B沉湎荒谬(mi)吹毛求疵(c)浩瀚C契约驰骋(chng)潜滋暗长(qin) 无垠D窒息秀颀(qn)阿谀奉承()浮燥3 .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跨

2、越了千山万水,传遍了五洲四海。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哪种信仰的人们,都会从奥运圣火的传递中,感受到它彰显的进取精神,领悟到它承载的友谊信息,体会到它倡导的和平宗旨。“圣火”的传递,。A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B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C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D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4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饮酒过故人庄桃花源记等。B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C水浒传中的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

3、循规蹈矩“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讲的是他的故事。D高尔基的童年讲述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

4、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

5、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像个很好的朋友。自然,他既不瞎,必定也看见了那些老弱的车夫。他们穿着一阵小风就打透的一阵大风就吹碎了的破衣;脚上不知绑了些什么。在车口上,他们哆嗦着,眼睛像贼似的溜着,不论从什么地方钻出个人来,他们都争着问:“车?!”拉上个买卖,他们暖和起来,汗湿透了那点薄而破的衣裳。一停住,他们的汗在背上结成了冰。遇上风,他们一步也不能抬,而生生地要曳着车走:风从上面砸下来,他们要把头低到胸口里去;风从下面来,他们的脚

6、便找不着了地;风从前面来,手一扬就要放风筝;风从后边来,他们没法管束住车与自己。但是他们设尽了方法,用尽了力气,死曳活曳地把车拉到了地方,为几个铜子得出一条命。一趟车拉下来,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脸上,只露着眼与嘴三个冻红了的圈。祥子怎能没看见这些呢。但是他没工夫为他们忧虑思索。他们的罪孽也就是他的,不过他正在年轻力壮,受得起辛苦,不怕冷,不怕风;晚间有个干净的住处,白天有件整齐的衣裳,所以他觉得自己与他们并不能相提并论,他现在虽是与他们一同受苦,可是受苦的程度到底不完全一样;现在他少受着罪,将来他还可以从这里逃出去;他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决不至于还拉着辆破车去挨饿受冻。他相信现在的优越可以保

7、障将来的胜利。正如在饭馆或宅门外遇上驶汽车的,他们不肯在一块儿闲谈;驶汽车的觉得有失身分,要是和洋车夫们有什么来往。汽车夫对洋车夫的态度,正有点像祥子的对那些老弱残兵;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祥子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5 . 依据选段内容,归纳祥子的性格形象。6 . 试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的划线句作以分析。风从上面砸下来,他们要把头低到胸口里去;风从下面来,他们的脚便找不着了地;风从前面来,手一扬就要放风筝;风从后边来,他们

8、没法管束住车与自己。7 . “祥子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结合全书,此时祥子的钱在谁那里?后来谁给了他这笔钱?又被怎么样了?民歌里的陕北马语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作家史铁生到延川清平湾插队落户,同绥德过去的“破老汉”起给生产队拦牛。作家笔下这样写:在山上拦牛的时候,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走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都是柏树林,就好了。和我起拦牛的老汉总是“唏溜唏溜”地抽着旱烟,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陕北的牛也是苦,有时候看着它们累得草也不想吃,“呼嗤呼嗤”喘粗气,身子都跟着晃,我真害怕它们趴架。尤其是当那些牛争抢着

9、去舔地上渗出的盐碱的时候,真觉得造物主太不公平。本地人都知道,北京知青眼里这陕北人的光景,并不只在这时,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远,祖祖辈辈的陕北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块悲壮的土地,众多文人笔下曾这样描写她:地域辽阔,广漠延绵,峰岭交织,莽原逶迤。传统的陕北人,是大皮祆,是大裆裤,是百纳鞋;男人的标志是”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女人的标志是“红裹肚”。这里的人们曾艰难度日,自称受苦人。贫瘠的土地,苦焦的生活。让人实在无法理解的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感情天地、精神世界又是何其丰富多彩呢!在这块山梁河沟、风沙草滩共存的生活天地里,诞生了众多异彩纷呈的民歌作品三十里的明沙,二呀嘛二十里的水,五十

10、里的路上为了看妹妹,半个月我跑了一个十五六回,十五六呀回,把哥哥我就跑成了罗呀么罗圈腿。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那风,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许多歌主题多是表达男女的爱情和感情。不同的词曲,不同的故事,艺术上却比翼齐飞,可看出民歌创作多么繁盛。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肯定是定律了。那一曲曲陕北民歌,带著泥土芬芳,又表达人间至真至情。既在民间久唱不衰,又在城市大剧院赢得不息掌声。更令我们惊异的是,在这片生活困苦、劳动生产条件甚为恶劣的土地上,那些年代,有生活,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艺术。酷暑寒冬,天光云影,雨雪雷电,连绵起伏的沙丘间,曲折陡峭的山道上,长城内外,赶牲灵的人儿边走边唱;激流险滩,漩涡弯流,惊涛骇浪,

11、大河上下,搬船的艄公也把歌唱。上世纪二十年代,陕北佳县荷叶坪村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流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中国穷苦人民心声的语言,创作出了震惊中外的黄河船夫曲。李思命十七岁就跟着父亲流船,常年四季奔波于包头至吴堡碛口间的黄河波涛之上,对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再熟悉不过了,惊险的流船岁月,曲折的人生道路,古老的黄河故事,为他创作民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那奔腾咆哮的黄河水,曲折回环的山川河道,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练就了李思命一副好嗓子。1920年的春节,村里闹秧歌,他拿出早就编好的节目,与同村的张士铭(男扮女)合作演出搬水船,他扮演老艄公,老艄公:“姑娘!你要坐船,我老汉有个对子,你能对上我就搬你

12、,对不上我就不搬你!”陈姑娘:“艄公,请开言!”老艄公唱: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扳?陈姑娘唱: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有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九十九个捎公哟嗬来把船儿扳。首次演出,一村男女老少无不叫好同村李韶华先生将这场演出完整记录,其中天下黄河九十九遭湾和搬船难的词曲从此基本固定下来,后来每年春节闹秧歌,搬水船成为必演节目,并很快在黄河两岸流传开来。岁月流转,这民歌却成为黄土文化的深沉积淀。李思命这位一生奔波在大河上下的陕北农民,用高亢辽远的歌声,表达对黄河的深情永叹

13、!那飘荡在浪涛之上的歌唱,也是他与命运奋力抗争最真实的写照。而且这抗争,引起了黄河两岸广大穷苦老百姓几代人的共鸣!一曲歌声,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于黄河两岸突起,永驻天地间。多情.憨厚是这块土地的灵魂。那时,苍茫的高原土,到处都缭绕着这样不息的歌声。山坡上耕地的男人在唱:崖畔上开花生畔上红,受苦人盼的是好光景。弯弯的山路上,唱歌的是赶脚的汉子:这些歌谣,词,曲作者和歌手,都是些陕北高原上的脚夫、揽工汉、拦羊后生或搂柴婆姨。但这些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让都市里的音乐专家、艺术家们都赞叹不绝惊叹不已。其久唱不衰的生命力,同样让许多歌手自叹弗如。陕北民歌是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有名作者和无名作者们

14、,世世代代共同创作和续写的陕北人的生活史歌。一位音乐专家在作了多年研究后这样说: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6日24版)8 . 文章以民歌里的陕北为题,有什么作用?9 . 体会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10 .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感叹地写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思考陕北民歌和安塞腰鼓诠释了怎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链接一: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

15、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链接二:愈锤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丁茫茫一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香”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何方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