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429760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2、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3、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性状: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化特性的统称5、杂合体:等位

2、基因成员不同的,如Cc6、纯合体:等位基因成员完全相同的,如CC、cc7、表现型:植物体性状的表现8、基因型:在杂交试验中,植物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如CC、Cc、cc、等称为基因型 9、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支配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10、完全连锁现象: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在一起不分开的遗传现象叫完全连锁现象11、不完全连锁现象;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既有连锁又有交换的现象叫不完全连锁现象12、交换值:又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公式:1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14、雄性不育遗传:指植物的雄蕊发育

3、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15、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16、数量性状:相对性状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17、遗传力:又称遗传传递力,是指亲代将某一性状遗传给子代的能力18、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也称基因组19、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称为染色体基数20、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21、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22、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23、单倍体:是指体细

4、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24:、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如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二:解答题1、染色体的组成:着丝点、主缢痕、染色体臂、次缢痕和随体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接丝和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用2n表示,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用n表示4、细胞分裂方式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5、有丝分裂过程:间期:细胞在间期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同时也进行着能量的储备,为继续分裂准备条件前期: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随后逐渐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包含2条染色单体,共

5、用一个着丝点,核仁核膜逐渐模糊不清,从两级逐渐形成纺锤丝中期:核仁核膜均已消失,核内可见由两级发出的纺锤丝所构成的纺锤体,各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上,两臂自由的分散至赤道板的两侧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各自独立,随着纺锤体的收缩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到达两级,出现新核膜,染色体变得松散细长6、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后期1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等数分裂,因而产生的4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其母细胞的一半前期1的粗

6、线期,少数母细胞相邻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片段的交换,上面的基因也随之交换7、减数分裂的意义:保证了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种质的连续以及物种的相对稳定;使植物能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发生变异,有利于植物的适应和进化,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8、分离规律内容:是指一对基因在异质结合状态下,其基因之间彼此互不影响,互不融合,各自保持独立,因而形成配子时能按原样分配道不同配子中去,从而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1:1,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其后代出现3种基因型,比利是1:2:1;两种表现型,比例是3:19、分离比例出现的条件:两个亲本都必须是基因型同质结合增值的二倍体。所研究的相对形

7、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一对等位基因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而且其他基因的影响不会使它们有所改变F1产生的配子都发育良好,不发生选择受精和他传粉F2的个体都处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且试验分析的群体要足够大10、独立分配规律内容: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2对相对性状,其遗传规律是:2个纯合体杂交后,F1全为杂合体,只表现亲本的显性性状;F1减数分裂时,2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牵连、独立分配的,它们的结合是自由、随机的,因此,F1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16种配子组合;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9:3:3:111、独立分配实质:控制2对或2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不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

8、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互不干扰,独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12、基因互作有等位基因间互作和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之分。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包括显性作用的相对性(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超显性)和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分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形上位作用、抑制作用。13、交换值得测定:测交法、自交法14、交换值的大小介于050%,当交换值接近0时,连锁强度越大,2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在完全连锁的情况下,交换值等于0。 15、细胞质遗传特点: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个,F

9、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故又称为母性遗传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的分离比例细胞质基因数量少,控制的性状也较少。16、细胞质遗传的应用:雄性不育遗传17、雄性不育遗传类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18、数量性状表现的特征:数量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数量性状的变异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19、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也同质量性状的一样,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之处是数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表达的效应相等且很小,整个基因群对性状的作用就等于所有基因的的分别作用累加20、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的效应的独立的、微小的和相等的个基因对性状表

10、现的作用是累加的大写基因为有效基因,小写基因为无效基因微效多基因的遗传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样有分离、重组、连锁和互换现象2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缺失: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因而丢失了区段中的基因 影响:缺失生物对个体发育和配子育性都有不利的影响。如果缺失片段太大,或缺失了很重要的基因,那个这个个体不能成活:缺失纯合体更不能成活:缺失杂合体有时能成活,但在遗传上有些反常的表现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与自身相同的某一区段,分为顺接重复和反接重复 影响:重复对生物体的影响比缺失要缓和一些,但因它扰乱了基因固有的平衡体系,严重的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导致个体死亡。

11、 因重复区段数目的增多产生的的影响为剂量效应;因重复区段排列方式的不同引起遗传的差异为位置效应倒位:指正常染色体的某一区段断裂后倒转180重新接上 影响:倒位染色体能产生部分不育的配子,能引起重组值大大降低,还可以形成新物种,促进生物进化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的转移 影响:半不育性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易位还会造成染色体融合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易位改变基因连锁关系,易位与致癌基因的表达也有关22、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染色体整倍性变异和染色体费整倍性变异。染色体整倍性变异包括染色体组和整倍体。整倍体包括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特征:体型弱小,全株包括根、茎、叶、

12、花等器官都成比例的变小;高度不育; 多倍体特征:多倍体细胞中还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染色体 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分为亚倍体和超倍体 亚倍体:比正常整倍体减少1条或2条染色体的生物体,包含单体、双单体和缺体;超倍体:比正常染色体多1条或2条的生物体,包含三体、双三体和四体23、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基因突变的多向性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基因突变的平行性24、基因突变和性状表现见P73第六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又叫基因资源,是指含有不同种质的所有园林植物的类型。2.分类:(一)按栽培学分类 l种:又称物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l变种:同种植物在

13、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的类群。l类型:种和变种以下的分类单位,通常是指在形态、生理和生态上有一定诧异的群体。l品系:在遗传学上,一般是指通过自交或多代近交,所获得 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的群体。l家系:某株母树经自由授粉或人工控制授粉所产生的子代。l无性系:由同一株上采集枝、芽、根等材料,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获得的一群个体。l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及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量和质量上符合人类要求的栽培植株群体。(二)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3.植物种质的保存方式:原生境保存、异生境保存、离体保存、基因

14、文库保存4.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1)对经济价值高、资源丰富的种质进行直接选择利用,可通过以下步骤,使其尽快转化为商品:清查资源,了解分布及贮量;选择优良类型、优良单株,繁殖后代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择较好的材料,作区域化栽培试验,选出优良无性系或品系;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生产更多优质种子、种苗;栽培区划;基地建设,生产大宗产品,供应市场。(2)对经济价值高,但资源贫乏的种质,应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试验。特别是繁殖技术的研究,建立一定数量的收集区和采穗圃,使之尽快繁殖后代,以便走引种利用之路,形成品种后,再扩大面积推广应用。(3)对于经济性状不突出,但却具有某些优良性状

15、,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应就地保存或移人种质资源收集圃,并积极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加深认识,以便为今后杂交利用创造条件。第七章 园林植物引种1.引种:是从其他地区或其他国家引入优良品种或优异的种质资源应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的一项经济技术活动。2.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1)不需特殊保护能顺利越冬、越夏,并能正常发育生长;并无严重的病虫害。(2)能以原来的方式进行正常繁殖。(3)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降低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4)无不良生态后果。外来树种引入后,不会占据生境,排除乡土树种,并失去人为控制。3.引种的基本理论:引种的遗传学理论、气候相似论、实生驯化论、栽培起源中心学说、系统发育的历史生态理论4.影响引种驯化的主导生态因子(一)温度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不同。(1)三基点温,植物在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时,则植物生长发育停止,严重时植物受害。在引种时,要考虑到引种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否与引种地的温度变化规律相适应。(2)年均温,年均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