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42531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读书联想到家风|关于读书的家风从读书联想到家风 小时候,常听父母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生永远向前的灯塔,是人生成才的养料,是迈向成功的基础。但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也不容易,平常总是抵挡不住家外边热闹的诱惑力,想起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踢皮球、有的玩游戏,总觉得比读书有意思,常常是人在家里心在外边,所以读书总是心静不下来。但看到父亲闲暇时候总是读书。有时等公共车的一点点时间,他也拿书出来,有的人笑话他是书呆子。但父亲却说:只要自己真正在看书,别人是不是嘲笑并不重要。所以他便无所顾忌地随时带着一本书。去河南学习,他看了一遍论语、去东北学习他读了一本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去上海出差,他读了美学散步

2、、诗经选译、山川悠远、苏东坡传、石壶论画语要等等。只要有时间,他都能抓紧,很好地利用业余时间去读书,几年下来,父亲就读了上百本书,等于在文理学院进修了一回,他也由过去一名办事员成了一名处长。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亲的成长进步就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天上从来不会自己掉馅饼,机会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们。从此以后,我的心从跑脱疆绳的野马一样慢慢收了回来,从开始挑选自己爱读的书入手,每读一本好书心里就乐开了花,也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和享受书中的故事的快乐,后来上班,单位提倡读书。好书如茶是要慢慢品的。遇到一本好书,如同遇到了位知己。喜爱的书一读再读,随着人的思想不断成熟,一些原本喜欢的东西会有改

3、变。比如十年前看余秋雨的书,觉得文字很美;看周国平的书,觉得哲理很深。看死亡日记感叹生命易逝、看林清玄散文享受清静禅意。我常给儿子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经常在家里和儿子谈及读书,就常引这句话来共勉。那些流逝的岁月令人可惜,不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珍惜现在的时间是最好的做法了。读书不可贪图功利,学习是长久的事,不可一日暴十日寒。许多书是技术性的书,特别是现在一些教人如何处理人际、如何进行面试、如何调整心态、包括如何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这些书读起来都是道理,不知那们古人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书就是思想有载体。就象庄子说人没有思想就是

4、一堆肉。一本好书将指引着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升华自己、认识自己。儿子比较听话,由于爱读书,早早就戴上了眼镜,学习成绩在班上总量前几名,爱读书学习也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在如今千人同走独木桥的时代,他顺利地进入了公务员的行列。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与谈家风而扯的远了,不是。在这里要证明的是,家风是历史形成的,是祖宗的影响力而形成的,是受一个人的家庭大人的品行影响而形成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不仅仅是一道政治理论试题。无论是做那项事情和工作,都完全地体现了一个人的“三观”。大到政治立场小到工作细节,对待一件事的态度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读书中选书、在选书中提

5、炼。搭建起自己的思想构架,才能慢慢地修筑好灵魂的殿堂。越读书越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长养浩然之气、长养快乐之心,等到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一切问题都有答案。礼记大学所列“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是为修身而做的准备,虽未必人人都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践行家风,实践德行,即为实现人的志业而做的起码的准备,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于此。 由此又从读书联想到做人,如果一个家庭大人爱读书,孩子们必然也爱读书,如果一个家庭大人不讲公德,孩子们也就有可能成为“小霸王”。俗话说: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如果要一个人从心底改变,自然一切都

6、会改变。一个读书五斗的人和一个什么书也不读的人做事方法肯定不一样。因此说,家风的培养和养成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古代社会,我们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三口之家、甚至两口之家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此时重提家风,已经不再需要着力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更应当看到,家风对于人的人格养成、培养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积极意义。我们流淌着祖先的血液,承载着祖先的基因,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德行,我们是否可以重现并延续下去?或许这才是重提家风时,每个人必当有的扪心一问。愿天下的父母们发扬自己家庭的优良品质,发扬自己家庭良好的文化传承,发扬凡人善举的美德,拚弃不良的习惯和习气,把好的家风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流芳百世。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