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42148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由于家长的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别人,受不得半点委屈,更谈不上吃苦,如果这样下去,走向社会如何立足?要使他们步入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权利,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要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1.发现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

2、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与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2.激发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和鼓掌)以及身

3、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头)等,才能深深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3.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2.利用“六一儿童节”组织活动,向幼儿进行爱老师,爱他人的教育。3.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娃娃家”中,启发“爸爸妈妈”“关心照顾

4、好”“孩子”“主人”;在菜市场,能把蔬菜分类,认真地买菜;在医院里,医生要耐心的为“病人”医治。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照顾的美好情感,同时,启发幼儿对他人的热爱之情,逐步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随心所欲,如按规则玩,玩得好就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幼儿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如违反了规则,教师应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如在“坐公交车”的游戏重中。有的幼儿拥着挤着的买票,

5、这时教师以“车站管理员”的身份来巡视,说:“今天的旅客真多啊,我看看是不是文明排队了?”这样的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的接受乐“排队买票”的这一规则,培养了幼儿谦让,不争不抢,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由此可见,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而且能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为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 1.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了解幼儿特点,关爱幼儿生活,幼儿时期的孩子处在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的标志。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他们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而且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赖,离开爸爸妈妈他们会感到极大的不

6、安,这时,教师应该想妈妈一样去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渐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 2.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要注意幼儿如何学,这也反映了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爱模仿时学前孩子突出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他们的模仿不是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3.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学前孩子的需要没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只有成人引导对待的区别。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倘若是直接而普遍的。可视为幼

7、儿的天性,这天性是自由的冲动,是活动的本能,是幼儿在面对环境时一切直接而自发地流摇出来的东西。他们对新鲜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去感受,面对,研究和表达。 4.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 (1)在游戏重培养,孩子在玩积木时,教师总是把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把积木放在桌子中间,小朋友都到中间去拿自己有用的,做自己喜欢做的模型,如果剩下的积木不够,就大家共同做一个,使小朋友学会谦让和配合。(2)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强化幼儿集体意识的课堂。洗手,喝水,吃饭,做游戏等,都是一组一组的进行,并提醒幼儿如果一个人慢了会影响大家的成就,那你们

8、这一组都不会受到表扬,那么孩子们会精心的做每一件事情,心里装着集体。(3)正确使用评价手段,孩子在室内活动后,总是先评价每一组的集体表现,再评价每一个幼儿在这一组的表现。 (五)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 ,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习惯矫正是一项相当艰苦的教育工作。格思里的邻近干扰理论告诉我们,废除不良习惯的基本要则是,发现引起不良行为的线索并接着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不同的反应,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 2.教师要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3.及时强化,在矫正过程中,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控制 。 我相信,只有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幼儿一定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