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41248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去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等十二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果”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难点: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方法】 “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青山绿水、几个小动物、一片绿绿的草地和一个美丽的池塘。看了这幅图

2、,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2引入课题,读课题。 这片草地这么美,小鸭子、小鹰和他们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自己去吧。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注意“吧”字轻声的读法。 3、认识“自、己、吧” 字。 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它们。 二、预习思考(感觉)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如下的自读要求。(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通过拼读课文,学生基本能通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觉”后,接着,让学生提出难读

3、、难记和难写的字。 (1)难读的字。平舌音:自翘舌音:深后鼻音:景轻声:吧 吗 (2)难记的字。如:吧 吗 您 会 景 三、问题讨论(感知) 1、难读的字。以个别、小组、男女生、小老师教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2、难记的字。 (1)用熟字加上学过的偏旁识记“吧 吗 您 会 景”。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识记“那” (3)比一比,“自”和“目”。 四、教材分析(感悟) 1、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 2看一看,想一想。看课文插图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的什么事? 3、回归文本。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1)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 (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

4、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哪个小朋友把小鸭说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鸭说的话。这是一只很有礼貌的小鸭,你从哪里发现的?想一想: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 读一读,比一比,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小朋友对谁说话会用上“您”? (2)自己读一读鸭妈妈的话。 、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要大家帮你解决吗? 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指导朗读,体会鸭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评读。) 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

5、组读、打擂台读、男女生比赛读。 (3)引读:小鸭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词语卡片:“几天”、“学会”。(教师板书:学会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后评议。 此环节是从讲图意、感受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从读中领悟小鸭的妈妈为什么让它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5)把第一段编成课本剧表演。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小鸭,你学会游泳吗?你刚学游泳时害怕吗?为什么不放弃? 2、小组合作模拟小鸭和鸭妈妈在小溪旁对话的游戏情境。 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素材。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课堂练习(感恩) 1、做一做:练习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 2、理一理: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3、理一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读一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