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的解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40759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窦的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绵窦的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绵窦的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绵窦的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绵窦的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窦的解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绵窦的解剖Anatomy of cavernous sinus海绵窦的概念组织切片的显微镜下观察 海绵窦低倍镜下可以看到海绵窦有内外侧壁,其由一个宽大的主腔及外侧壁上很多 的网络样静脉腔组成。外侧壁上可以看到有小的动脉管腔及静脉管腔。在外侧壁上 可以看到许多被横切的圆形或椭圆型截面,这些截面呈束状,每截面或数个截面皆包 有结缔组织被膜。高倍镜下这些规则的横截面内呈滤泡样结构,四周可见完整比较致 密的结缔组织被膜。在各滤泡样结构之间,可见被苏木素沾染的细胞核,在各滤泡内 可见有主要呈伊红染色的短截面。此结构是外周神经。但是这样的横截面结构在外 侧壁上数目较多。其中25 束包裹在共同的一个外膜里

2、面,从分布位置可以判断就是 外侧壁走行的颅神经。对海绵窦的认识 Umeansky 叙述海绵窦中存在一个隔,将其 分为两个腔,浅而窄者称表腔,深而宽广者称主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眼 支、上颌支在隔中行走。同时认为海绵窦外侧壁由两层组织构成,即硬膜表层和由上 述4根神经鞘膜及鞘膜间的网状纤维组成的深层。切开表层后比较容易与深层分离。 两层之间有表腔,有大脑中静脉(CMSY)注入,进行海绵窦手术可能首先遇到表腔出 血,然而并未真正进入海绵窦。胎儿CS的实质主要由形态及大小不一的血窦组成, 管径粗细不匀,直径20150um,彼此在不同方位相互吻合,构成海绵样结构。血窦 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内皮

3、细胞核压迹,呈泪滴样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各海绵样结构 间有间隙,宽窄不一,可见微静脉和动脉小分支穿行其间。(图14) 海绵窦的位置海 绵窦位于颅中窝底、蝶鞍和垂体(垂体窝)的两侧,蝶窦外侧壁的外方,前达前床 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海绵窦的形态海绵窦系前、后 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上下壁、外侧壁、内侧壁、前后壁),平均长21. 1土3.2mm, 宽8.70.7mm,外侧壁高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为一对重要的硬 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海绵窦是随着 脑的发育,硬脑膜在该处折叠而形成的呈不规则的五面体形的间隙

4、。五个壁是:内侧 壁、外侧壁、后壁、下壁、上壁。一般认为上壁、后壁、外侧壁的外层和内壁上份 由硬脑膜内层构成;下壁及内壁下份由硬膜外层(颅底骨膜)构成;内侧壁上部与垂体 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为邻。海绵窦上壁的解剖由硬脑膜内层构成。呈纵长 的四边形。内侧界为后床突与颈内动脉C2起始部内侧缘连线,长12.9 士 2.3mm,外 侧界为前岩床皱壁和前床突外侧缘,长22.2 士 3.3mm。前界在两侧颈内动脉C2起 始部的前缘连线上;后界为后岩床皱壁。上壁在前、后床突连线中点处宽为 8.2 士 1.3mm 。在上壁有动眼神经、颈内动脉和滑车神经出入。上壁具有两层结构,浅层光 滑致密厚、完整,由

5、硬膜层构成;深层较薄、不完整。呈斜方形。外侧为前岩床韧带, 内侧为鞍膈硬膜,前方为视神经管骨膜,后方为后岩床韧带。呈不规则四边形。其外 点边是前岩床皱襞和前床突外缘;后边是后岩床皱襞;内边是后床突与视神经管颅内 缘的连线,与鞍膈无解剖界限;前边是视神经管颅口和前床突基部。海绵窦外侧壁的 解剖位于眶上裂与岩尖之间,平直或稍凹陷。海绵窦的外侧壁由内外两层硬脑膜构成: 外层光滑较厚,完整而坚韧,邻近脑,与颅中窝、前床突、蝶鞍、斜坡和天幕的硬 脑膜连续;内层疏松较薄而脆弱,不完整,呈筛孔样,与覆盖颞骨、斜坡和蝶骨的骨 膜连续,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变异大,构成III、W、V(三叉神经眼支)神经鞘外层, 其

6、间有松散的网状结构(网织膜)相连。(内层主要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 的眼支和上颌支的神经鞘及神经鞘间的网状膜构成。)除在前床突下,滑车神经与动 眼神经交叉的部位外层与内层粘着较紧密外,其它部位内、外层间松散连结,容易分 离。剥离海绵窦外侧壁外层之后即可看清海绵窦外侧壁的有关三角。海绵窦外侧壁 的两层硬脑膜间从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上颌支、 三叉神经下颌支;海绵窦内有展神经。其中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从后上向前下紧贴前 床突外下侧进入眶上裂,而三叉神经的眼支、展神经则从眶上裂的下方进入海绵窦 的两层硬膜间这种潜在的间隙。外侧壁外层有大脑中浅静脉(CMSV)末段注入

7、的共22 侧,有CMSV 31支,其中18支CMSV(58.06%)不是直接注入海绵窦,而是注入外层 与内层间的一个狭长的表腔。该表腔通常在 Parkinson 三角或 Mullan 三角内,并 有开口在内层与海绵窦交通,出现率 31.3% 。表腔长 17.2 士 4.5mm ,宽 7.4 士 2.lmm ,距海绵窦上缘8.4 士 4.5mm 。表腔表面较其它部位的硬膜发暗,有散在粗 大的纤维覆盖。滑车神经的走行变异较大,影响 Parkinson 三角的大小,在动眼神 经与滑车神经之间也出现一个三角形的间隙,在个别的标本中甚至大于 Parkinson 三角,此三角的出现率为 58.33%, 前

8、上界为动眼神经的下缘,下界为滑车神经的上 缘,后上界为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在上壁入口之间的距离。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海 绵窦内侧壁实际上是由鞍膈发出的纤维构成的薄壁,鞍膈愈近膈孔愈薄,海绵窦内侧 壁的纤维,不是从膈孔边缘发出,而是在鞍膈走向膈孔的中途发出 ,即在垂体的周边 发出,并走向蝶鞍底。它还构成前海绵间窦的后壁,后海绵间窦的前壁,下海绵间窦的 上壁。CS的内壁实际为CS与垂体间的分隔,上份为硬膜皱折,与鞍膈相延续;下份为 硬膜外层(骨内膜), 与 CS 底的硬膜层相延续。海绵窦后壁的解剖由颞骨岩尖、后床 皱壁、鞍背余坡外上部之间的硬脑膜内层构成。展神经于后床突下平均 15.7(12.520.

9、5)mm处穿过鞍背下方的硬膜,先在基底窦内或其外侧向外上行约 4.04(1.96.3)mm,穿过上蝶岩韧带下方,到Dorollo管,然后成一角度折向前入 海绵窦。上蝶岩韧带附着于颞骨岩部与后床突下的鞍背。 Dorollo 管位于上蝶岩韧 带,颞骨岩尖和鞍背三者之间,展神经与此管底的骨膜密着而固定。CS后壁位于后 颅窝中,其上边是后岩床皱襞,内接基底窦,下接岩下窦。其中间有外展神经穿过进入 CS 内。在三叉根后外,有一支岩静脉进入岩上窦中。海绵窦下壁的解剖由硬脑膜外 层即颅底骨膜构成,与蝶窦以薄骨片相隔,在前、后床突连线的中点冠状面上,下 壁斜线平均长 15.6(11 23) mm ,一般与外侧

10、壁在三叉神经上颌支和上颌支入颅孔 处的外侧缘相遇,少数在内侧缘即相遇。海绵窦前壁的解剖海绵窦的前壁较特殊.它 的外侧为眶上裂的内侧部,海绵窦借此与眶内相联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 经的眼支分别通过海绵窦的外侧壁和前下腔聚集在眶上裂内侧入眶,前壁的内侧邻 接蝶窦,在有些标本中,前壁的外侧还与充分发育的筛窦相接。海绵窦周壁的厚度 海绵窦内侧壁、上壁和外侧壁的厚度分别为(156.9 32.7)um、(1130.4 土97.6)卩 m和(821.354.3)um。海绵窦内侧壁与上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 意义(P0.01),而上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绵窦

11、 的上壁和外侧壁都具有两层结构,浅层光滑致密,由硬膜层构成。深层较薄,不完整。 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上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 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上:经大脑中浅静脉及其与上矢状窦的交通支(Trolard静脉)和 上矢状窦相交通。大脑中浅静脉(CMSV)是大脑静脉中唯一与动脉伴行的静脉,位于 大脑外侧裂内,收集附近的额、顶、颞叶的血液,行向前下达大脑底面,注入海绵窦或 蝶顶窦。经大脑中浅静脉及其于横窦的交通支(Labbe静脉)和横窦相交通。向后:经 岩上窦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颈内静脉或乙状窦相交通。经基底静脉丛 分别与直窦和边缘窦相交通。前者向下续于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又与体壁的静 脉相通,故腹膜后隙的感染,可经基底静脉丛蔓延至颅内。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 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海绵窦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十分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