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40634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代表人物和作品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2 中国出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环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她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顿编成儒家典型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

2、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均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级别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论语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重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典型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重要由仲弓、子游、子夏一方面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毕,纪念教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

3、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周子曰:“圣学,一为之要。”庄子曰:“道又名一,其号无双。”月牙山人曰:“诸子之学,无文不一,无一不文。”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都市)人。她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她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她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

4、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她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她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履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近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觉得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她退居讲学,和她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

5、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毕。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7 孟子与其她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概在战国中期,属儒家典型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同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始终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仅纯正宏博,文章

6、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典型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典型著作之一。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

7、考亦以孟子自作是,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也许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概在战国中期。孟子的重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荀子世系元和姓纂载“晋有荀林父生庚裔荀况”,而有关春秋时期荀氏的记载见于(桓王)十三年(公元前678年)“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

8、”。左传僖公九年传正有“荀息”亦称“荀叔”之文,因此原氏黯即为荀息,被封荀国故地以地为姓。荀氏的传承为荀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裔别为中行氏,林父生荀庚,庚生荀偃,偃生荀吴,吴生荀寅。荀寅在与赵鞅的斗争失败后,中行氏族人为了避祸,又纷纷改回荀氏,这就是赵国荀氏的由来。游学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她的生平。荀(xn)荀子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觉得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教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觉得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她的入室弟子,亦由于她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

9、疑荀子与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剧烈抨击。荀子是第一种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入秦她曾入秦,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步又对秦国注重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觉得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荀子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她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出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由于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昌盛,注释校订者才增长。现代研究荀

10、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涉及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梁启超胞弟)。清末学者谭嗣同,在她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典籍,有关她的学派归属一觉得是黄老道家,另一种觉得是儒家。该书是记录荀子思想的重要著作,全书一共32篇。一般觉得其中最后5篇,即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不是她本人的著作,而是她和弟子们整顿或记录她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也许是她的学生整顿而成的。荀子承袭稷下道家的。有关她的学派有黄老与儒家的说法,而宋儒也由于其过重的黄老色彩而对其评价不高。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形成为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稷下荀子远离了孔孟的老式而带有浓厚的黄老色彩。正由于此,因此历代儒者才那样冷遇荀子,把她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说她“才高学陋”,“不见圣贤”(程颐)。就连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苏轼也说她“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苟卿论)。所谓“异说”即指荀子背离了孔孟儒学的真传而走入异端她途;所谓“高论”即指她本于黄老帝王之术,融会礼法,创立自己的新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