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20年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至2020年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至2020年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是学校全面完成省级示范性校校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优化专业 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 (一)教学发展的外部环境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高职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并
2、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为高职校校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二是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为我 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 作发展”为主线,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教育与培训相互配合,技 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系统培养已成为职业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已成 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继 续提高、各类高等教育规模的继续扩大和高中后生源总量的下降, 带来了高职教育内部以及
3、跨教育类型间的激烈竞争,对学校的竞争 实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对我校专业发展提出了 新的任务与要求,迫切需要我校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改革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发展的内部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校跻身省示范性高职校校建设单位行列, 政府的财政资助和政策支持明显加大,专业建设、基地建设、课程 改革得到了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 效。但由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和财政投入等原因,资源不足的问题 仍然较为突出,专业、团队、课程等还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标志 性、引领性成果不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有待全面提升。 专业集聚形态初显
4、,专业群内涵有待提升。学校已基本形成了 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门类,并已着手专业群组合,开 展了校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但集聚度不高、专业资源不足的状 况仍然较为突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集聚专业资源、建设专业 品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建设成效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学校加强 了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与引导,积极倡导“任务引领、行动导向” 课程模式,经费投入逐年加大,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课程体系仍 受“单体”专业模式的影响,“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明显不够, 资源环境不足、制度改革滞后,课程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训基地达到基本要求,但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仍有较大差 距。学
5、校确立了“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发展思路, 基地数量、场所面积、设备总值达到基本要求。但基地规模、设备 数量及职场化环境仍显不足,与课程结合度及使用效率不高;与校 外基地紧密度不够,对口实习难以保证,与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要 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有生源基本满足当前要求,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招 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稳中有升,生源结构基本适应不同类型 学生需要,“3+2”中高职衔接放大对后续招生有一定的保障。但生 源总量呈下降趋势,省外实际招生数量有限;拉动招生的就业质量 还不太理想,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等不具竞争优势,就业稳定率 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面临生源
6、数量和市场竞争的双 重压力。 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完善。学校初 步建立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二级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监控 重点逐步向实践教学和建设环节转向,监控方式从实时向长期数据 积累拓展。但与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制 度还不够健全,重点环节的质量标准亟需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有待 进一步改进,与二级管理相适应的指标分析监控机制有待加强。 集团化合作平台基本成型,产学合作成效未充分显现。学校于 2015 年初牵头组建了区域型职教集团-XXXX 职业教育集团,迈 出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步伐,并在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等 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促进了产学合
7、作的开展。但由于观念、人力、 资金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合作办学、合作教育体制机制有待 进一步创新,合作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合作成效有待进一 步显现。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将学生发展作为学校教学发展 的根本任务,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创新产学合作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高 职教育要求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专业教学发展平台; 以专业整合和规模调控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改革活力,引 导专业集聚;以资源配置为杠杆,鼓励与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构筑 专业高地,带动整体提升;以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
8、为导向,深化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改革,大力加强教学设备场所等基本 环境建设;以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为重点,强化多元化、全方位评 价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我校的专业布局与区域主导产业紧 密对接,专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办学规模稳步增长,教学改革快速 推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运行高效有序,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品牌特色彰显优势,对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 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建设发展专业、 国家精品(共享、视频)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技能竞赛 获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
9、区域 性万人大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具体目标 1.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群体对接产学融合。 形成10 个左右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对接的专业群(教学组 织形态),其中:现代农业类专业群2 个,现代制造类、建筑类专 业群3 个,现代服务类专业群4-6 个,专业总数控制在30 个左右; 建成一批与产业发展融合度高、专业特色鲜明、省内知名的特色、 品牌专业,争取8-10 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4-6 个专业成 为省级“优势专业”,1-2 个专业成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 2. 生源结构与职教体系发展相适应,数量规模适度增加。 拓展招生渠道,扩大自主招生和“3+2”招生规模,形成普、
10、职教生源与现代职教体系同步发展的生源结构,招生总量逐年增 长,在校生人数达到万人规模。以深化改革、发展内涵、提升特色 为基础,加大专业群招生宣传,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以社会需求和 就业质量为主要依据,调控招生专业规模,推进专业资源集聚,实 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引入3-4 项学分互认国际合作项目,在相关专业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课 程标准,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3. 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以全面实施校际、校企和行校等联合培养,切实提高人才智能 结构和职业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创新与共享 资源建设,同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11、创新实践与教学改革拓展深化。 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订单培养”、“人才合作培养”与“联 合办学”等, 实现专业群合作教学全覆盖;通过组织实施校级“百 项教学改革项目”、“双百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积极争取立项70 项 省级、2-3 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累计获得2-3 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大幅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使 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逐年提高,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普遍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行业企业与学生满意度分别达到80%以上。 4. 课程资源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优质资源日益丰富。 以全校公共课、专业(群)核心课、专业实务课程为重点,累 计遴选建设校级重点课程13
12、0 门,其中:“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课程100 门;加大校本教材和课程网络化资源建设力度,加快营造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建设。至“十三五”末,立项建设 60 门校级精品(共享、视频)课程,其中:20 门左右课程成为省 级精品(共享、视频)建设课程,2 门左右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共 享、视频)建设课程;累计编写出版60 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或学 习指导书,其中:省重点教材30 部,国家规划教材5-8 部;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丰富专业、行业资源的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参与5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5. 实训基地与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以校内基地基本满足区域高技能人
13、才培训与专业基础技能训 练需要,校外基地基本保证顶岗实习需要为目标,尽快完成XX 市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并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的 校内职场化实训基地,其中:8 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 个国家 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500 万元;建成校外 实训基地260 个,其中:紧密型基地90 个,保证每个专业群都有 若干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成15 个“厂中校” 基地或工作站,使每个专业群至少有1 个集课程教学、实践实习、 职业素质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厂中校”基地或融师生实践 锻炼、企业实
14、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外工作站格局, 年度基地顶岗实习量达到110000 人日;构筑技能竞赛平台,培 育重点技能竞赛项目20 项左右,争取“十三五”期间获得省级一、 二等奖50 项,获得国家级奖项10 项。 6. 管理制度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教学管理高效有序。 初步建成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 学运行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影响教学质量重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 师教学业绩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系统性建设,形成以 重点环节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为内核的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构建以 教学质量绩效评价为基础的资源调配机制和以“数据”为依据的目 标管理机制。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15、水平明显提升,各项教学工作正 常有序。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加强XX 职教集团建设,构筑区域产学合作平台 1. 加强集团化办学理念提升与理论、政策研究。组织学校全体 教职工及集团各理事单位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和国 家、省、市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 精神,进一步把握职教发展规律和要求;开展国内外职业教育示范 校校和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 革;组建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全面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确 保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2. 实施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创新,为集团运行提供政策制度保 障。一是探索以一定资产为纽带
16、的紧松结合型集团建设,进一步夯 实集团运行基础;二是完善专业群产学合作组织,加强与政府产业 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接,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对专业 (群)设置、建设和发展的指导与支持;三是调整集团下属合作分 会,建立职教研究与校校合作委员会、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合作 委员会,加强职教研究、校校合作与区域职教体系建设;四是健全 资源共建共享(师资、场所、课程等)机制,强化“双素质、双结 构”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提高集团运行效率。 3.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投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共享资源建设。 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 学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为推进产学合作与集团化办学营造 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政府对产学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 费,用足鼓励政策、用好专项经费,规范职教集团先进个人、先进 集体、优秀项目等的推荐评优工作,全面调动集团成员单位与相关 人员的合作积极性;充分利用政府专项经费与其他专项资金,进一 步加强基地、课程、兼职师资团队等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