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厚心 口吃矫.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39196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厚心 口吃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钱厚心 口吃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钱厚心 口吃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钱厚心 口吃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钱厚心 口吃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厚心 口吃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厚心 口吃矫.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厚心 口吃矫正法第一篇 概说一、口吃略谈口吃的人吐字重复,说话不流利。这在古代称为“期艾”。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帝(汉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而周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文中描写了周昌口吃,讲话时重复地发“期期”的音。又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后来人们把周昌和邓艾口吃的事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成语“期期艾艾”。如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九回写道:“劳航芥也期期艾艾的回答了一遍。”“口吃”又称“急老巴”、刻巴”、“

2、结巴”、“疙舌头”“闸口”,广东一带称“哑舌”,杭州称“刁嘴儿”,在医学上简称为“语阻”。口吃形成的原因,自古及今有许多学者进行探讨、研究,但各家的见解不同,对口吃发生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学说。有的学者认为,口吃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的认为由于身体素质的特异,例如:由于神经质而易于感染,由于兴奋素质致使语言过快而导致口吃。有的认为口吃是出于口腔的疾病或发音器官的残缺,因而甚至有过口吃患者的舌根、鼻腔受外科医师盲目宰割的蠢举。关于口吃的成因,根据我们在多年的矫正工作实践中,抽样对538名患者进行调查后的结果是:模仿:408人 758暗示:61人 113病后:20人 37恐怖:18人 33成因不明:

3、31人 59从上述调查材料来看,大部分口吃患者都是通过“模仿”、“暗示”而形成。语言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会的,幼儿开始学习说话的过程是:在与周围人群正常接触的生活环境中,开始学习说话,先通过模仿形式,由不清楚的发声学会说简单的单词,再把学会的单词累积和巩固起来,同时在大脑中的“语言中枢”形成语言信号,此后随着大脑机能不断成熟和对语言的不断学习,累积巩固,语言的表达能力很快地发展起来,成为自己完善的语言系统。绝大多数的口吃患者都是在儿童期发生的(10岁以前)。10岁以后再发生口吃则较少见。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模仿性特别强,要学会大量的语言,然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

4、定型(甚为脆弱,且有极大的可塑性)、不够成熟与不稳定的时期,最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患口吃人的影响。加之,好奇心是儿童的本能,喜欢模仿别人不正常的语言,这种原因形成的口吃,叫做“有意模仿”。还有一些口吃患者并非因好奇而有意去模仿,而是在周围环境中接触了患口吃的人,无意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口吃,这叫做“无童暗示”(又叫做感染)。也有些儿童是在学话的时期,生理上有某些尚未成熟的弱点,如发音器官不成熟,体弱多病、性格孤僻,导致发音迟缓、说话吐字不清或咬宇不准,语句不适当的中断,或者单字多次重复,这时如果老师、家长注重儿童的发音规律,尊重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循循善诱,是可以改正过来的。但

5、恰恰相反,有些老师和家长进行不适当的指导,生硬地勉强儿童,要求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符合自己的喜恶,有的甚至横加打骂或消极惩罚,严重地摧残儿童脆弱的神经系统。这样,反而使儿童建立起不良的条件联系,因此形成口吃。也有一些儿童做了错事,心怀恐惧,语言嗫嚅,此时家长如对其恫吓,则可能导致神经紧张,久而久之也将成为口吃患者。大部分口吃的人,开始的时候,往往只在紧张、恐惧、惊慌、心急的情况下,偶尔出现几个吃音;但由于神经比较脆弱,不能担负起接受某些强烈刺激的能力,比如:周围儿童的嘲笑、讽刺,老师和家长的指责,往往使儿童对自己偶尔发现的语言缺陷过分忧郁和苦恼,成为精神负担,引起心理障碍,形成恶性的条件反射,干扰

6、大脑对发言器官的调节和支配,而使口吃越来越重。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本书后而另有阐述。二、口吃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患口吃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多数是儿童时期模仿而成的,还有因精神创伤、疾病等不同的原因。这里只能综合一般情况,列出主要的几个原因和发展规律,供患者作自我分析的参考:(一)有意模仿小孩是最欢喜学别人的动作和语言的,小弟弟偶然在外面学会了一句戏或一句歌,回到家里,用那不准确的调门在唱,小妹妹也随着学唱。如果在邻居或家庭中有一个口吃者在说话,他们就很顽皮地去学他,学久了就会养成习惯。这种初期(原发性)模仿现象,如果家长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制止,是可以矫正过来的,但往往被家长所忽视,有的任其

7、所为,反而引为好玩;或者逼着小孩急于把话说好;甚至采取不科学的粗暴的方法:如小孩在不防备时,猛力打他一下,或用针对小孩嘴上乱刺。这样既造成小孩在说话时引起恐慌、不安,更加剧口吃。(二)无意暗示 暗示的形成可分为“动作”与“心理”两种。小孩不但模仿性强,接受暗示性也强,邻居小孩嘴里经常哼着:“小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三分”仔细观察,发现并没有人教他,原来是从广播里听来,在无意中学会的。曾有一位患者说:“我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共同生活了一个月。这个朋友有一个习惯性的面部动作,就是每次讲话时,要用舌尖伸出向嘴的左角舐一下,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这种动作,当时我自己并没有发觉,后来回乡的时候,经过母亲指出,

8、花了很多的时间才改正过来。”这种暗示不但小孩容易接受,成年人也会接受。有很多流行歌曲,成年人并没有专门去学,但兴致来时也能哼上几句,就是这个道理,成年人接受暗示的可能性比小孩小。成年人如果经常生活在有口吃的环境中,有时也容易受到这种环境影响而稍有口吃,但成年人往往能加以注意和自控,阻止它的发展。(三)疾病影响由于幼年常见的疾病,如麻疹、咳嗽、百日咳、脑炎、猩红热等,影响到鼻、喉或呼吸道发生严重的症状,使幼儿在生病时发生反常的语言动体;而这种反常的语言动作使患儿在病时反而感到比较舒服,久面久之,待到病愈后却成为口吃习惯了。(四)惊吓儿童时期也有许多人是由于惊吓而产生口吃的。有的父母对儿童助教育不

9、当,常对儿童突然恫吓,如儿童太顽皮或做错一件事,就严厉呵责或动辙体罚。尤其当儿童说话中途说错了话或说了谎话,父母在追究时又粗气大声,这些常常会使儿童在惊吓中口吃起来。也有受环境的惊吓而口吃的。如父母间的吵架、掷东西,都能使儿童缩在一边大哭起来。常受环境惊吓的儿童容易发生口吃。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一儿童目睹德军枪杀他的母亲,而受了严重的惊吓,事后两天不会说话,等到恢复后就开始口吃了。(五)人为引起有些口吃往往是父母教育不当而引起。幼儿的后天发育有快有慢,有的刚满一周岁就能较清楚地说出简单的话来,有的到二、三岁以后还找不到适当的音和词或排不好句子,吐字不清、咬字不准,故使说话陷于混乱。如果父母不

10、着急,循循善诱,他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正常化。反之,父母十分焦急,硬逼着自己的孩子把话说好,这样反而会造成小孩对说话的精神负担,引起不安而发生口吃。(六)神经过敏曾有患者发生疑问;兄弟二人同在个环境中生长,也同样接触过口吃患者,也同样好嬉作乐模仿过,成年后,为什么一个口吃,一个不口吃?又如同在一个学校中,同样接触过口吃患者,别的同学没有感染,而我为什么却受到感染?这与“神经过敏”有关。所谓神经过敏在医学上称为神经质,有种种不同状态,不能一概而论,但神经质的人稍受刺激,就容易形成这种倾向。神经质不是体质或先天性的神经衰弱,仅是一种精神烦闷。症状是感觉过敏、精神易疲、易怒、易悲观、易恐怖,起初很

11、热心,但又容易松懈,缺乏决断力,易失去自信和自控,产生恐怖症和强迫观念,严重的连胸部都会感到郁悒,有的全身各部分发生郁悒不安的难受的感觉。这些都是功能的变化,并无任何器质性疾病。比如:遇到稍有不顺意的事,有些人感到无所谓,没有顾虑和深刻思索的必要,但神经过敏的人就会念念不忘,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悲观情绪。神经质的人,有上述的过敏性,就容易接受他人感染,而一旦受到感染,又很难摆脱。(七)性格的急躁性 “模仿口吃”在儿童中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儿童都曾作过“尝试”。可是在模仿口吃的儿童中,也有经模仿而不口吃的,有的仅仅模仿一、二次或一、二天就患了口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本人的性格有关。性格的形成与

12、幼年的教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出生以后,幼年的教养较好,社会环境、家庭生活一切均很满意和愉快,那么我们形成的性格就比较良好。反之,如果幼年的教养不当,长大后又受到种种刺激和不幸遭遇,那么,我们的性格就有缺点了。性格比较温和的人,有着冷静、乐观、愉快、稳定的特征。这一类人虽发生口吃,容易克制,不容易引起他们对自己口吃的敏感、疑虑、羞惭、恐惧、紧张、郁悒和自卑等情绪,也就不易产生病态心理。性格急躁的人,他的语言感情,轻率而不稳重。精神爽快时,想起什么来就非说不可,丝毫不加思索,随便说话或行动,不量自己的能力,轻率从事而易遭失败。这样的人,虽然不一定都会感染口吃,可是由于说话意欲过

13、急,与本身的说话能力不相配合,即易发生口吃。在我所矫正的患者中,北方人较多,南方人较少,据说北方人较南方人急躁,说话较快,遇到口吃时,还很急促地继续说下去,性急而失去稳重,发生语言连续的失败,自然就逐渐形成了口吃。又一例:江浙一带,宁波人患者较多。苏州人患者极少,宁波人性格较急躁,苏州人性格平和,故有“宁可和苏州人吵架,不可与宁波人说话”之俗语。这是由于宁波人说话较急、较快,而苏州人说话较慢、较稳。这是江浙一带人所共知的。 性格急躁的人,一旦有了口吃习惯后,就经不起外来的刺激与变化。当发生口吃时,再加上周围的人们提醒与注意,无意的作弄和嘲笑就容易对自己的口吃产生焦虑、苦恼的心情,并加深对口吃的

14、恐怖感。“越急越吃、越吃越急”也是一种“恶件循环”,这就给口吃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口吃者如不改好急躁的性格,是不易矫正好的。(八)感情的冲动和发言意欲的不安定口吃者在兴奋、紧张、恐怖、愤怒、苦闷、惊愕等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口吃。同样的事,有些人满不在意,有些人便感到十分冲动,一般神经质、急性的人最易冲动;尤其口吃患者在这些情况下,口吃会显得更严重。口吃有时严重,有时轻微,原因就在这里。当然,任凭感情如何冲动,可是也有人不口吃。但是,如果加上“发言意欲的不安定”,即使一个正常人,也会发生口吃。因为通常当大脑产生发言意欲时,发言器官才开始活动。假如,这种意欲正常地继续下去则给与语言中枢正常的刺激,中枢再

15、传达这刺激给其它的神经,使肌肉活动。可是,意欲若不安定时,刺激的强弱不正常,即招来神经机能的混乱而发生口吃。我们在舞台上或小说书里经常可以听到、看到这样的台词和描写:“不,不,不,好好好了”或“他他他他死得好惨哪”。这种台词和描写是对当事人在极度苦闷、愤怒、悲哀、紧张时的形容。口吃患者遇到这种场合,肯定会加重口吃。(九)对偶然口吃过份注意人在社会生活中,有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简单地说,可分为喜、怒、哀、乐。言为心声,正常人在这种感情支配下,仍然出现一二个吃音,是不足为奇的,不值得大惊小怪。这种偶尔出现的情况,若置之不理,它就无法兴风作浪。可是有些人却念念不忘,硬要把自己戴额上“我已口吃了”的帽子

16、,或被人提醒,他就很难摘去这顶“帽子”。如有一位患者来信说:我本来不口吃,记得在初小毕业典礼大会上,校方推举我为本届毕业学生代表向来宾致词,我因既兴奋又心慌,第一个“诸位”的“诸”字发生口吃,引起满堂大笑。台后老师说:“你乎常功课很好,可惜在讲话时有些口吃,以后应该注意。”从这天起以为自己真的有口吃,以后说话就特别注意,谁知越注意越口吃,范围逐渐扩大,口吃也就越严重了。由上例可知,偶尔的口吃,一旦被人发觉或提醒,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反而对自己的语言极其注意,对自己的吃音感到可怕,使大脑提高了对口吃的敏感性,结果就更口吃了。(十)自我烦恼自我烦恼就是对口吃的意识太强。往往把所有的事,都与“口吃问题”联系起来对待。因口吃而遇到一些不顺意的事,确也难怪。但口吃患者即使迟到高兴的事也会很快与“口吃问题”联系起米冲淡愉快情绪。如某患者积二年储蓄买来电视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