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39095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莒南二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020.1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0小题 75分)1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

2、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

3、,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已成为独立的商业

4、都会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 B C D7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取予以时”的做法A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C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8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9井田制下,村社内的

5、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10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11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

6、示。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12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13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

7、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14 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这表明A社会结构变动 B商人地位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 D近代工业发展15随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周围农业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大都市中成为产业工人或劳工,促使了这些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工人阶级。这一现象A催生了中

8、国第一批无产阶级 B加速了近代中国城市化步伐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推动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动16 1873年的轮船招商局局规规定:由诸商董中推举一位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总局须将各董信息“开单转详大宪(李鸿章)存查”,更换商总或商董时均须“察请大宪”。这一规定A体现了官督商办的特点 B阻碍了民用企业的发展C解决了军事企业的困难 D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强大17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

9、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18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19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是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俄国20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A民族资

10、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C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21 1949年,四川边远县份多已拒用金圆券,而由各商家自制票证。还有已废弃的法币,写上数目,加上号章,当作现钞,流通使用,也有以物易物的。材料说明A外来资本冲击了金融秩序 B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C四川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 D金融措施引发了市场混乱22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

11、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23右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24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

12、苦奋斗的时代精神25 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26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

13、主权逐渐扩大27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28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

14、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2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30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3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A深圳发展经验 B北海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