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以读为媒.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38882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慢脚步以读为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放慢脚步以读为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放慢脚步以读为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慢脚步以读为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慢脚步以读为媒.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慢脚步 以读为媒-伯牙绝弦教材教法分析黄山区仙源中心学校 王秋霞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难读难懂。虽说本文不足百字,但韵味十足,学生能准确地断句,读出停顿与子期的赞叹与伯牙摔琴的悲痛与黯然吗?能理解文言文每句的意思,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友情可贵,要珍惜友情的心意吗?能从中领会到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并为之骄傲与自豪吗?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开启了这堂课的教学。我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我先一句一句地带读,把子期的赞叹与伯牙的黯然的重点句带学生读了三遍。再放慢脚步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完成了第一个学习要求,把课文读通。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这个发生在两千年

2、前的故事,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他们各有什么特长?对于“鼓”这个字的意思,你怎么知道是“弹”的意思呢?学生有的回答是猜的,根据“琴”来猜的,有的说是看课文注释的,也有的说是看图知道的。我顺势进行学法的指导,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本来第一句很容易理解,问一次就可以带过,但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我问了又问,特别是学困生胡雨凡,他的脸上也显出了成功的喜悦。然后我又问:“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学生能画出二、三两句。借助注释理解句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乐曲的高妙,即山的巍峨,水的宽广。这山的巍峨与水的宽广无边都是伯牙的所念所想,钟子期的

3、准确理解。难点是第四句“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让学生先想伯牙还能通过乐曲表达什么呢?如果想着漠漠黄沙呢?想着缤纷的花海呢?想着皎皎明月呢?子期还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吗?学生回答说能,肯定能,绝对能。你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吗?聪明的孩子一齐答:“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以说他们俩是知音呀!再趁势出示课件:伯牙是当时楚国最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然而,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然能如此懂得他的琴声与心声。这张课件的出示既简介了伯牙与钟子期,又能让学生体会伯牙的

4、心声。所以我在阅读这个片段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说说伯牙的心情,再让学生写写伯牙的心声。放慢节奏,让学生充分感知伯牙得遇知音的意外、喜悦、激动。对琴师来说,琴为心声,伯牙以琴言志,用琴音来表达自己像泰山一样高远的志向,像江河一宽广的胸怀,伯牙怎能不喜悦,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期待来年的相会呢?为了让学生体会失去知音的痛,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山依旧高大,水依旧宽广,可是子期呢?相约月圆之时相会的子期呢?却躺在了冰冷的坟墓里。读“子期死。”学生放慢语速,压低声音,读出了伯牙心中的悲痛与难过。伯牙为什么要摔琴?请同学们再读。孩子们有想法了,我没有让孩子们马上说,而是引导学生用读来代替说。子期的死是个意外,我觉

5、得孩子们更能感受的是相遇相知的美好,越是美好的东西,失去时才越是珍贵。我没让孩子们说,而是让学生再读24句。读了以后说说平凡的我们,拥有平凡的友情的我们,读了这篇经典之作,想说什么?学生回答出了知音难遇,友情可贵,所以我们要珍惜友情! 句子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学生也明确了。前两个教学目的也达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呢?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年前,告诉学生这段音乐流传了两千年。这样的语言是否太抽象。如何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更直观一点地感受这是千古绝唱,这是经典之作呢?我在最后一张课件的制作上做了一些细节处理。在课件底版的使用上,我想到了龟背、扇面、竹简、青花瓷或是类似于颁发圣旨

6、用的丝绸长卷,这些带有古风的底版会让孩子更形象地感知古文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我们重逢的不易。这是两千年前的故事,龟背、青花瓷会不会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孩子们会不会只关注龟背、青花瓷,而削弱了文字的魅力。斟酌良久,我变幻着底版,最终选定了竹简。文字的排版我毫不犹豫地选定了竖排,从右往左,并删去了标点符号,让古文更具古韵。前几张课件文字的字体我使用了宋体。可我看着这张课件感觉有点不对,是字体。该用什么字体呢?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体。变来变去,最后选择了隶书。隶书与孩子们更亲近些,也是他们熟悉的字体。伯牙绝弦的最后一张课件就这样敲定了。这张课件是放在课的开头还是结尾呢?它应当如何出示在学生的面前呢

7、?我决定把它放在结课时,用与学生分享阅读体会的方式出现。当孩子读通了古文,理解了文意,体会了文章的主旨以后,他们才有心情去欣赏,去感受古文的古韵。当我出示这张课件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伯牙绝弦这个故事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我就想,在两千多年的时光里,它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也许被镌刻在龟背上,也许被雕刻在竹简上,也许被各种各样的纸传抄过。正因为有了先人们的精心呵护,才有了两千多年后我们与这个故事的相遇相知。古人是了不起的,而你们竟读懂了古人的心意,你们也是不简单的!”下课了。这张课件还定格在白板上,孩子们围着图片摇头晃脑地读着,一个孩子说:“要是来点音乐就好了!”是的,如果在这张课件上添加一段高山流水的音频就更好了。当古老的音乐在教室里流淌,当这张带有古风的文字在教室里定格,是不是会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人,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中国人,是多么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一件事。敝帚自珍,看着这张小小的课件,因被学生喜爱,心底也充满了小小的喜悦。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放慢脚步,以读为媒,以课件为友,不断渗透,耐心等待,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