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38374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每页左边要有这句话:新纪元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封二:前言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美不胜收。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小学阶段正是记忆和接受文化熏的黄金时间,古诗词诵读在小学教育中举足轻重。在“回归国学,崇尚经典”的教育潮流中,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开始登上小学教育的舞台。为顺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新纪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以中华古诗词诵读为突破口,创建“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的特色学校,铸学校特色品牌。经典诗词诵读,旨在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记”的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锻造优雅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启迪人的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受益于千古文化的文化的滋润和熏,他们的人生境界定会十分豁达,生命的土壤定会十分肥沃。“我读书,我快乐”。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吟诵乐趣,冶情操,怡养美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的“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唱诵古诗,吟诵姿势规,吟诵兴趣浓厚,大概理解容,注重品行教育;三四年级为中段,用口语准确表达古诗容,并赏析宋词元曲与中外现代诗。鼓励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注重品德提升教育;五六年级为高段,要求学生诵读更多的赏析篇目,自悟自创,赏析宋词元曲与中外现代诗,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真情实感,抓住优秀诗句,挖掘思想涵,学会创作,注重涵修养教育。本套古诗词诵读教材,依据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挑选了诗词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编辑。图文并茂,容丰富,是孩子们学好古诗词的好伙伴。希望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诵诗词,品书香”,共同感悟古诗词的美妙与神奇。“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愿每个孩子因诗词而优雅美丽,愿每个家庭因读书而幸福和谐。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学校编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全校教师勠力同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书所选诗文的注音、译文和赏析

4、仍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利再版更正。新纪元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编辑部古诗词诵读目录前言 01目录 02古诗朗诵要求与方法 031 书湖阴先生壁 04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053.塞下曲 064.蜂 075.江上渔者 08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09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8.墨梅 119.春夜喜雨 1210.词 1311.渭城曲 1412.早发白帝城 1513.赋得古原草送别1614.山中送别 1715.宿建德江 1816.春望 1917.咏柳 2018.枫桥夜泊 2119.乌衣巷 2220.出塞 2321.明日歌 24 22.诗词赏析 25-28古诗诵读的要求

5、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目前规定古诗诵读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集中识字;第二习得背诵方法;所以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完成古诗诵读的作业时需要注意:1、最好能够洗完手之后,清理干净书桌,把书摆放整齐,身体坐正,左手压在书上,右手指着所读位置。2、一字一句,读得清楚响亮

6、。不能读错一字,读少一字,多添一字,不能两字颠倒,不能以背诵为目的,不需要让孩子必须知道古诗的含义。3、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眼睛看的仔细,手指的正确,口中读的正确。4、声音保持同样洪亮,不能有时过大,有时过小。5、语速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不急不缓,语速一致。古诗词诵读方法1.诵读-感知语言。古诗有诗律,诗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几个方面。2.解读-领悟意象。古诗词用语言塑造意象,通过意象传达诗情。3.悟读-体验情感。情绪和感情是古诗词的基础,诗词充分显示着作者的情怀。读诗的过程就是探求和作者情感碰撞的过程。4.品读-品味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

7、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5.赏读-鉴赏古诗词之美。古诗词这朵奇葩,不应止于课堂、课本学习还可以同一作者,同一景物,同一季节,同一情怀古诗的赏读,鉴赏更多古诗词之美。6.读以致用-感受文学之美。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译注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注释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时的一位邻里好友。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成畦(q):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护田:这里指护

8、卫、环绕着园田。将:携带。绿:指水色。排闼(t):开门。楝(lin)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赏析:赞颂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书育人的品质,他的善施教化.表达了作者对他这位朋友敬重之情.诗人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川(今抚州市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的时候。四时:春

9、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一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映日:太阳映照。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作品。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简介: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人,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

10、:没有月光。单于(chn y):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满:沾满。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诗人简介: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籍贯蒲州(今永济西)。大历十才子之一。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

11、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山尖:山峰的顶端。 尽:全部。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为wi替。还读wi,如“敢作敢为”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

12、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借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江上渔者宋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释渔者:捕鱼的人。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波浪。诗人简介:仲淹(989年-1052年),

13、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省彬县)。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西湖畔。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4、遮:遮盖,遮挡。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7、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8、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