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3829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1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考情分析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常以文字表述、模式图、曲线图等为载体考查,多为选择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常以食物网、能量流动图解为载体考查食物链、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等核心知识点。主要考查角度有以下两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曲线。如2015年10月浙江选考,21T;2016年4月浙江选考,19T;2016年10月浙江选考,8T;2017年4月浙江选考,15T。(2)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2015年10月浙江选考,29T;2016年4月浙江选考,29T;2016年10月浙江选

2、考,9T;2017年10月浙江选考,29T。预测今后主要考查角度集中在三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及影响因素;(3)营养结构的分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型一种群的特征1(2017绍兴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B各国人口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保持零增长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比率均为11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答案A解析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A项正确;教材中指出“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即1个家庭生2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但保持

3、替补出生率不一定人口就会零增长,如需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做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项错误;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没有性别之分的动物就没有性比率,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C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内群体特征的统计值,D项错误。2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C某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

4、,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度下降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答案B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20%,A项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能反映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B项正确;群落的丰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种群数量的多少,C项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题型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3. 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

5、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记的60只,标记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 B300只C200只 D大于300只答案D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50(6020)20,N200只,即200只,所以K值为400只。4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

6、、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答案B解析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E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种群数量降低,B正确;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C错误;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D错误。5(加试)如图为同一地区

7、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丙表示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t1乙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Dt3t4甲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t0t1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故A错误;t1t2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代表乙种群的K值,故B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故C错误;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故D正确。种群数量波动的4个易错点(1)种群数量波动的两个原因非周期波动的原因:气候变化。周期波动的原因:食料植物、植食

8、动物和肉食动物三者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2)种群数量的两个内源性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动物的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内分泌调节:由于社会压力加大,会刺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动物的生殖等。(3)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数量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可能大于环境容纳量。(4)同种生物的K值并非稳定不变:当环境条件改变后,K值也会改变,如清除生活垃圾,密封贮粮等环境条件的改变会降低环境对鼠的负载能力(K值)。题型三群落、食物链、食物网与能量流动6(2017浙江11月选考)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

9、殖鲫鱼。回答下列问题:(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动、植物残体主要在_层发生腐败和分解。若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演替。(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物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_。(3)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答案(1)水平底泥原生(2)偏大基本不变(3)逻辑斯谛增长7(2018原创猜题卷1)下图是我区湖西公园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简图,A、B、C表示其中三种生物成分。请回答: (1)该水域在水平方向表现出复杂的斑块

10、性和镶嵌性,这一切都是_的表现;该水域生物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结构,其层次性主要是由_以及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2)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填字母)。(3)B摄入A,但不能将摄入A的能量全部同化的原因是_ _,能量传递的特点是_ _。答案(1)空间异质性光的穿透性(2)B(3)B摄入A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该水域生态系统在水平方向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一切都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该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结构,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2)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B。(3)A代表生产者,B

11、代表消费者,B摄入A,但不能将摄入A的能量全部同化的原因是:B摄入A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8(2018绍兴新昌中学模拟)某湖泊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如图2所示,图中 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单位为J/(cm2a)。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18 872 J/(cm2a),但其中118 761 J/(cm2a)的能量未被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四层,分别为表水层、_、静水层和底泥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生物分布,这体现了该群落具有_结构。(2)图1食物网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

12、青鱼,图 2 中的B可以代表图1中的_。(3)结合图1和图2分析,若仅考虑图中生物种类,青鱼要增加 10 g 体重,理论上需要消耗生产者_g。(4)该生态系统除了图2中的成分外,还包括无机物、有机物、_共七大成分。答案(1)斜温层垂直(2)3螺蛳、浮游动物(3)370(4)气候9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只/

13、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2)该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 _。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答案(1)2 000标志重捕法(2)5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100(3)群落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假设高原鼠兔种群的密度为a只/公顷,则有关系:a600500150,a2 000(只/公顷)。调查高原鼠兔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2)图中草是生产者,从生产者出发确定食物链的条数,一共有5条。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其所在的最长的食物链,即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求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应按照最短的食物链,最短的食物链为草高原鼠兔鹰,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为110%10%100(kg)。(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后,高原鼠兔的天敌因食物的减少而数量减少,一段时间以后,高原鼠兔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增加。课时训练一、学考选择题1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温度 B湿度C土壤 D光强度答案D解析生物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