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37414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卫生检验实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六 粉条和真假藕粉的检测一、 实验目的:掌握粉条和真假藕粉的检测检验方法二、 原理:利用其不同性质三、 试剂和仪器设备: 蒸馏水 烧杯 电驴 氯化钠 显微镜四、 实验步骤:粉条的检测A.掺入熟料的检测方法 1.煮沸法:取粉条放入500ml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0.5h,观察。正常的粉条煮沸后比较软,挑起时易段条,掺入熟料的粉条,煮沸后透明度好,有柔性喝弹性,挑起不易段条。 2.燃烧法:将粉条点燃,观察火焰及燃烧后的残渣。掺假粉条易点燃,燃烧时底部火焰呈蓝色上部呈黄色,有轻微的熟料味,残渣呈黑长条状。 正常粉条燃烧后膨胀,火焰呈黄色,残渣易呈卷筒状,可烧成灰烬。B.粉条掺入糯米的检测 1

2、.感官检测法:甘薯粉条:颜色为灰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有透明感,煮沸后的粉丝有弹性;掺伪粉条:颜色为黄白色,表面粗糙,无光泽,无透明感,煮沸后的粉丝脆,易折。 2.膨体检测:将粉条放在电炉上距炉丝1cm处烤2-3s,观察粉条膨胀情况。地产粉条:迅速膨胀为原来的2倍。掺假粉条:膨胀迟缓为原来的1-2倍; 3.PH检查:将粉条用水煮泡之后(加水使之刚浸湿),用广泛PH试纸检查。去离子水的PH为6;地产粉条:PH为6;掺假粉条:PH为7。氯化钠的检查: 取一定量粉条用水浸泡,待膨体软化,研细,加一定量的水,过滤,滤液定容。测定氯化钠的含量。结果:空白水,为检出;地产粉条,未检测;掺伪粉条为2.8%

3、。真假藕粉的检测 1、感官检测:真藕粉外观呈白色或微红色,片状。取少量藕粉用适量温水调匀,然后用沸水冲调,即成玉色或微红色半透明粘稠糊状,表示已熟,并具有藕粉固有的清香味。如将冲调后的藕粉放置一段时间,则粘稠的糊状稍变稀(俗称出水)。 假藕粉一般多以甘薯伪造,外观呈深灰或淡灰色,形似积块的水泥,有的加了非食用色素呈淡红色粉状。取与藕粉等量的甘薯粉,同样用适量的温水调匀后,再用沸水冲调时,则不呈半透明胶糊状(表示未熟),则必须经过加热煮沸才出现棕或灰色的黏糊状,闻之有甘薯味,待冷却后黏糊状即会增稠变硬。 2、显微镜检测 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是透明的,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淀粉具有不同的

4、形状和大小,故用显微镜可以鉴别淀粉的种类。藕粉的淀粉颗粒形状呈椭圆形,但藕粉颗粒较为细长形似蚕茧;甘薯淀粉的颗粒基本形状呈圆形。由不同原料制的淀粉,其颗粒大小是不同的,即是同一淀粉颗粒,大小也不均匀。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判断。五、 实验数据及其处理:通过以上方法判断其真假。六、 问题讨论:为何进行PH测定?实验七 小麦粉掺假的检测一、 实验目的:掌握小麦粉掺假的检验方法二、 原理: 利用其理化特征三、 试剂和仪器设备: 生理盐水 锥形瓶 冰乙酸 石油醚 甘油 硫酸 甲苯四、 实验步骤:小麦粉质量优劣的鉴别小麦粉掺玉米粉的检验原理:样品经弱酸及其有机溶剂处理后制成纯淀粉,根据小麦粉与玉米淀粉在显微

5、形态有明显区别,涂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是否掺假。试剂: 甲苯 50%甘油 0.26%硫酸 0.01mol/L的碘溶液操作方法:样品处理:称取20g小麦粉样品,置于1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80ml的硫酸,10ml的甲苯,振荡30分钟,静置处理1-2h,小心去除上清液(必要时用滤纸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沉淀物,弃去水相,如此反复3-4次。最后用蒸馏水将沉淀物洗至试管内备用。镜检:取混匀样品沉淀少许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50%甘油溶液,盖上盖玻片,于盖玻片滴加1滴0.01mol/L碘溶液,稍倾斜载玻片,使碘溶液向盖玻片内扩散,用低倍镜调好视野,再用400-1000倍的高倍观察淀粉形态。结果判断:小

6、麦的淀粉粒形状为大粒偏圆形,小粒圆球形,而玉米淀粉的形状是边缘为钝角的多边形,有不规则圆形。小麦粉中混入昆虫排泄物的检测小麦粉在高温季节下很容易生虫。生虫轻也会影响制品,产生异味,口味滋味异常,适口性差。检查方法:取样品10-20g,置于培养皿或表面皿上,摊平后照射紫外线,对其观察,如发荧光,则证明有昆虫排泄物存在。小麦粉掺入面粉增白剂的检测原理: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苯甲酰被还原成苯甲酸,冰乙酸参与化学反应量的多少表征于溶液颜色的变化。试剂:3%冰乙酸石油醚溶液方法:取3-5g小麦粉,放入碘量瓶中,加入30ml的冰乙酸石油醚溶液,塞紧瓶塞,轻轻摇动3-5min,静置观察上清液颜色。结果判断:上清

7、液若呈淡黄绿色,则试样中有过氧苯甲酰含量较少或没有;若不显色,则试样中有过氧苯甲酰含量超标。莠麦的检验 称取小麦粉样品5g置于250ml锥形瓶内,加入20ml灭菌生理盐水。将锥形瓶放置于45温箱内,浸渍45min,不断振摇。取出,将样液移入离心管内,以2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置于1ml 1%的去纤维蛋白血液的试管中,观察其变化。小麦粉中若存在莠麦粉,由于皂毒苷的作用,试管内的红细胞被溶解,液体变清。说明:莠麦是麦田中生长的杂草,其种子为小圆形,含有6.5%的皂毒苷,容易在小麦收割时混入其中。五、 问题讨论:如何进行小麦粉掺入面粉增白剂的检测?实验八 花生油的检测一、 实验目的:

8、掌握花生油的检测的检验方法二、 原理:花生油含有花生酸等高分子饱和脂肪酸,利用其在某些溶剂中(如乙醇)的相对不溶性的特点而加以检出三、 试剂和仪器设备:氢氧化钾乙醇溶液70%的乙醇,盐酸(比重为1.16)四、 实验步骤:精密吸取1ml油样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5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置热水浴中皂化5min。冷至15,加入50ml70%的乙醇及其0.8ml盐酸,振荡。待澄清后浸入冷却水中,继续振摇,记录混浊时的温度(如混浊太甚,再重新加温使澄清,重复振摇,但不在冷水中冷却)。 如在16下不呈混浊,则在此温度下振摇5min,然后降低至15.5,总之,凡发现混浊便加温,待其澄清,再重复试验,以第

9、二次混浊温度为准。五、 结果判断:纯花生油的混浊温度是39-40六、 问题讨论:如何判断混浊时的温度?实验九 酱油和食醋掺伪的检测一、 实验目的:掌握酱油和食醋掺伪检验方法二、 原理: 利用其理化特性鉴定三、 试剂和仪器设备: 蒽酮 硫酸 氢氧化钠 水 等四、 实验步骤:酱油的检测 酱油掺水检查:酱油有一定的感官标准,通过颜色状态的观察可发现有否异常,所以感官检测是判断掺水的一种极简易的方法。操作:取2ml的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摇观察澄明度和颜色,应为正常色泽,不混浊,无沉淀物;取适量的样品放于烧杯中观察应无异物,无霉变,无霉花浮膜;用玻璃棒搅拌样品后品尝,应有酱油固有的鲜味,不应有酸

10、,苦,涩等异味。酱色的鉴定分析 氢氧化钠滴入法 原理:糖类加热后产生糠醛或者糠醛衍生物,与氢氧化钠产生褐色产物。操作:将样品稀释5-10倍成红棕色,取2ml的稀释液于小试管中,逐滴加入2mol/L氢氧化钠。同时做空白试验。结果判断:若产生红褐色产物,证明有糖存在。蒽酮试验原理:先用碱将酱油中的还原糖差向异构化,余下的蔗糖(或糠醛)与蒽酮在硫酸存在下反应,呈绿色。试剂:蒽酮硫酸溶液:称0.2g溶于100ml85%硫酸,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称氢氧化钠40g溶于500ml水中。操作步骤:去稀释为茶色的酱油1ml,加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ml,摇匀于沸水浴加热10分钟,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

11、,然后取出1ml于另一试管中,沿倾斜管壁加入蒽酮硫酸溶液1ml。结果判断:慢慢摇动试管,若在两相界面呈绿色环,表示有蔗糖存在。酱油中掺入尿素的鉴别检验原理:尿素在强酸条件下与二乙酰肟共同加热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通过颜色变化可检测出尿素。操作步骤:取5ml酱油样品于试管内,加入3-4滴二乙酰肟,混匀,再加入1-2ml磷酸混匀,置于水浴中煮沸,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判断:如果呈红,则表明有尿素。(二)食醋的检测A.刚果红试纸法原理:游离矿酸(硫酸,硝酸,盐酸,硼酸等)存在时氢离子浓度增大,可改变指示剂颜色。而乙酸是弱酸,其PH不能达到指示剂改变颜色的程度试剂:刚果红试纸:取0.5g刚果红,溶于10m

12、l乙醇与90ml水中,将滤纸浸透此液后阴干备用。操作及其判断:用刚果红试纸蘸少许样品,观察其变色情况,若试纸变为蓝色至绿色,表示有游离矿酸存在,不变色表示不存在。B.甲基紫法原理:游离矿酸(硫酸,硝酸,盐酸,硼酸等)存在时氢离子浓度增大,可改变指示剂颜色。而乙酸是弱酸,其PH不能达到指示剂改变颜色的程度试剂:0.01%甲基紫溶液:取0.01g甲基紫加水至100ml.操作:取5ml样品,加适量的水稀释至约为2%乙酸含量,加2-3滴0.01%甲基紫溶液。如溶液出现绿色至蓝色表示有游离矿酸存在,否则无。注意:食醋中不得含有任何一种矿酸,检出不得食用。酿造与人工食醋的鉴别 间苯二酚法原理:根据发酵食醋

13、含有少量柠檬酸等羟基羧酸,合成醋中无此成分而区分。操作:取样品2滴蒸干,加间苯二酚2粒,浓硫酸几滴,于130水浴上加热2-5mim,加入少量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在紫外光或日光下观察五、 结果判断:如在紫外光或日光下呈蓝色或绿色荧光为阳性,为酿造食醋,阴性为合成醋。六、 问题讨论:食醋检测方法总结?实验十 蛋和蛋制品的检测1.实验目的:掌握蛋及其蛋制品检测的检验方法2.原理:利用其特性进行鉴定3.试剂和仪器设备:蒸馏水 氯化钠4.实验步骤:相对密度的检测:鸡蛋的平均相对密度为1.0845,在外界环境中由于蛋内水分不断蒸发,致使气室日益增大,其相对密度随着蛋的陈旧而日趋降低。因此,测定蛋的相

14、对密度,可以推知蛋的新鲜程度。A.操作:将鸡蛋投入比重为1.073食盐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再移入1.080和1.060食盐水中,同样观察沉浮情况。B.评定:在相对密度为1.073下沉为鲜蛋;在相对密度为1.080仍下沉,确为鲜蛋。在相对密度1.060仍下沉,在在新陈之间,可食用。在三种溶液中均悬浮为陈旧或已坏,不已食用。1、照光检测 操作:在暗室内用手取蛋紧贴在照蛋器的光线洞上,前后左右上下来回轻轻转动,依照光线的帮助,可观察到气室的大小,气室的移动程度,内容物的澄清透明度,蛋壳及其壳下膜是否完整,有无破裂,有无带色斑点,是固定有壳上还是移动,蛋黄移动的影子或其他团块存在。评定:鲜蛋类:鲜蛋蛋

15、壳坚固,无裂纹,蛋壳颜色鲜明,灯光透视时气室极小(7-9mm),整个鸡蛋呈微红色,蛋黄可以不见或略见暗影。次蛋类:经照光时可见血圈蛋,受精蛋受热胚盘发育,呈鲜红色血圈;继续发育扩大时灯光照视可见蛋黄出现阴影;气室变大为血筋蛋,如蛋黄上出现黑影为血环蛋,出现暗黑色为孵化蛋。当透视黄白不分,全部呈黄色为变质的散黄蛋。如透视时蛋不透光呈灰黑色,为黑腐蛋。荧光检查法 原理:用紫外光照射,观察蛋壳光谱的变化,来鉴别蛋的鲜陈。由于蛋内容物的变化(腐败,产生氨类物质等)。紫外光照射会引起光谱的变化。鲜蛋照射后发出红光,不新鲜的蛋发出紫光。由于蛋的新鲜度不同,其发射光就在红光和紫光之间变化。6-8日的新鲜蛋,荧光为深红色。方法:将紫外等放置在暗室中,将蛋放置于灯下,观察其颜色。判断:鲜蛋为深红色;次鲜蛋为橘红色或者淡红色;变质蛋为紫青色或淡紫色。5.结果判断:不同鉴定其伪劣6.问题讨论:如何判断优质伪劣蛋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