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37216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中位数听课有感你知道什么是众数、什么是中位数吗?说实在话,从教十年来,只教过两个六年级,当时人教版教材中没有这两个概念;后来自己基本上一直在14年级徘徊,所以这两个概念只是听说过,它们到底在哪里用,怎么用,还真是不太清楚。今天北关中心小学的于海英老师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彻底明白了众数的含义。进入课堂,我突然发现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几头大蒜,心想:稀罕!大蒜都摆到桌子上了!这节课要干嘛?随着于老师引人入胜地导入,我也像学生一样渐入佳境了。 环节一大蒜有几瓣【学生初识众数】“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两个谜语你们来猜,好不好?”简单的两句话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兄弟六七个,

2、围着柱子坐”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谜底揭晓蒜。“你知道一头大蒜有几个蒜瓣?”于老师话锋一转,问题来了!“ 不知道!”孩子们倒很诚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大蒜有几瓣。”瞧,正因为孩子不知道大蒜有几瓣这个最常见的生活问题,所以来研究它,这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自然兴趣高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具体活动分3小部分,每个学生数出自己桌上每头大蒜的瓣数,记录在表格中;小组长统计本组内大蒜瓣数情况;分析数据。于老师随机拿了一个小组的统计表,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大蒜瓣数不一样”、“大蒜瓣数出现的次数不一样多”此时,于老师将“9 出现的次数最多”这句话板书在了黑板上。因为有的学生刚才回答

3、时出现了“众数”一词,她便询问学生:“这位同学提到了众数这个词,你觉得什么是众数?”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就是众数”。“出现的次数最多,说明了什么问题?”于老师寻根究底。不过此时学生好像没有反应过来,“这里的9代表了什么意思?”于老师继续问。“9代表大多数大蒜有9瓣”,这回学生明白过来了。“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又能代表大多数的数叫做众数。”于老师顺势一总结,板书出了众数的含义。【至此,学生对于众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又能代表大多数的数】环节二身边的众数【初步理解众数】“其实啊,众数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现在同学们都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最明显

4、的标志就是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猛增。请看15名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7 8 8 8 8 10 9 7 8 9 7 6 8 5 7 哪是众数?它表示什么意思?”自然学生很容易找出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8。“现在对众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吗?”孩子们掉头称是。后面的2个练习题也很简单,此时于老师又问了一句话:“现在对众数的理解是不是一步一步加深了?让我们再来看看王叔叔在应聘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好吗?”环节三小王应聘【加深理解众数】于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将招聘启事出示后就进行学习,而是用非常亲切的话语对“小王应聘”的故事进行了叙述经理说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第一个月发工资了,小王很高兴,可是只有1500元;第二个

5、月,更期待了,还是1500元,小王纳闷了:明明说月工资3000元,为什么连续两个月都发给我1500元?我得找经理评评理去!同学们想不想去帮帮王叔叔?自然学生很容易“上钩”,去主动帮助王叔叔了!工资情况: 10000元的1人,8500元的1人,1500元的7人,1000元的1人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月平均工资确实是3000元,“经理有没有欺骗小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于老师顺势提问。“谁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么多的1500元,一平均为什么成了3000?”“里面有个10000的,还有8500的,所以”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表达不太准确。“既然这样,平均数和谁有关系?它受哪些数据的影响?”于老师这句话

6、非常到位,最后一总结:平均数和所有数据有关系,而且还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这就是平均数的弱点。“还是这组数据,如果去掉10000,众数受不受影响?”瞧这句话问的,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这一环节到此戛然而止,与后面的练习过渡不太自然,如果再进一步询问学生:如果你去应聘,还去关注平均工资吗?这样简单的总结,学生会更加明确在研究工资问题时众数才是最需要关注的。】紧接着于老师又出示了一个小题目:2、3、5、2、1、3、4、6这些数中有众数吗?如果有,请找出来。如果去掉2和3,还有众数吗?【这一问题的设计出乎我的意料,听过后才知道于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众数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可以

7、有1个,也可以有2个】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学生展开讨论:平均数和众数有何区别?【学生回答: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是一个真实的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一个真实的数,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环节四综合运用衬衫厂对衬衫号码做了一个调研:如果下个月继续生产的话,你认为应该生产哪个号码的衬衫更多一些?为什么?号码 40 41 42 43 44人数 8 12 26 15 9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环节五总结收获 这节课于老师严谨的数学语言引领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获取有关众数的知识,孩子们学得高兴而又高效;同时我还感觉到这是一位非常细致、幽默的老师,看她这

8、几处细节的处理:数大蒜有几瓣时,于老师的温馨提示要求孩子们将大蒜数完后迅速装好,保持环境卫生;学生回答问题不太积极时,于老师的一句“美女最积极!”激起了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热情;最后小结时,学生说到了自己的收获,于老师马上接了一句“只要你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如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哪个学生不喜欢呢?下课了,这个班的孩子拖着长声道了句:老-师-休-息!人家于老师也幽了一默:同学们,休-息-听完这节课,心里好舒服,一是学到了有关众数的知识,补充了我的教学空白;二是从于老师身上体会到了一节课的设计应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当然还有她风趣幽默的数学语言谨以此文做一小结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