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带绣活动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带绣活动小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三班级特色-丝带绣活动总结丝带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流行于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最近从韩国传入中国。丝带绣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热爱生活,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1、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借鉴美术的色彩与图案知识、数学的几何构图理论、生物学科的动植物形态结构特点等多方面的学科理论,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适应期:让学生通过1-2节课时间感知丝带绣及练习
2、针法的走向,掌握全针法、半针法。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基本针法转向小作品,根据小作品的本身层次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丝带绣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小作品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三个阶段为成长期,即重视丝带绣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第四阶段为创作期,即由学生构思图案,进行具有个性的丝带绣。在教学内容上,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借鉴,拓宽丝带绣内容的体系,形成了以主体性、知识技能、学生自身发展为主要层次的十字绣课程内容框架。安排了中国风系列、动物系列、花草系列、人物系列等主要内容。这一阶段是活动
3、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稳定品质的最佳时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主要过程。经过多方研究、借鉴和实践,我们主要运用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教师的主导,有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我们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放大教师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清操作过程。二是师生互动型,借助师生对话来一道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针对个别动手能力低下的学生,教师就要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法。三是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通过协作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绣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选材,将图案分化,学
4、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我们分成六人一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丝带绣知识和技能。在作品评价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十字绣基本功的实践操作,重视课堂展评,将学生的作品贴在橱窗里,让全校学生欣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展评交流,同学们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做丝带绣必须要有信心、耐心,自从开始绣丝带绣,在老师、家长、同学们鼓励和教导下,大多数学生克服了浮躁,做事更为细心周密了;如有的学生说:“十字绣活动不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没搞丝带绣之前,我从没拿过针,也不会用针,通
5、过这次活动,我不但会拿针,用针,还能绣出一幅美丽的小作品”2、活动收获(1)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如我校朱丽燕同学平时美术学得不错,但是数学、英语成绩较差,通过本次丝带绣的学习,其优秀的作品让每一位同学赞叹,同时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的赞扬与鼓励,该生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呈上升状态,用她自己的话说:“丝带绣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充实,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2)丝带绣为教师的敬业爱生从教精神增添新彩:丝带绣对于我校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生的产物,没有经验,开设丝带绣无疑是给上课教师
6、带来业务知识上的压力,我们的老师课余时间通过买书、上网,广泛查阅资料,基本了解丝带绣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十字绣的操作方法,而且还有近十名女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家进行作品制作。一时间,丝带绣成为埭小校园内的时尚。同时,操作时师生双边活动更为密切,通过活动相关的教师(如班主任)更加了解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学生。学生们也发现了教师平易近人、乐于奉献的一面,从教坛上走入了学生的心灵,改善了校园内师生双边关系。(3)形成了学校的艺术特色。在今年的艺术节中,选出十多幅优秀的丝带绣作品展示在学校的展室和橱窗里,展出的作品质量较高,有中国风系列,小动物系列,人物系列等等,成为我校展室的一大特色。学生的丝带
7、绣作品得到了评审组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的动手、协作、表达、实际操作、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不仅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会了换位思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学生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3、活动后序与思考活动已经结束了,但也留给我无尽的思索。在活动中,学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找到妥善处理方案,在我们当初的活动设计里都找不到,比如在给学生进行评价时,虽然有一张活动评价表格,但是真正进行填写时,我们发现,许多问题并没有在我们的预设范围内,比如学生的惰性、烦躁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等等,面对这些我们只能一次次地接受新的挑战,改变自己的设计思路,去适应课程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其中还有好长一段路,等待着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共同努力中一起牵手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