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36155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管理中的 “心理效应 ”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对待学生,防止晕轮效应的产生。首先不要过早地对新认识的学生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其次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学生,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学生。最后,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良好班风形成靠期望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

2、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要高出很多。其实,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影响的。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多利用期望效应,把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天才,在教育过程中时常给学生一些期望,在上课时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就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在学习时就会加倍努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批评学生要避免超限效应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 分钱也

3、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 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当学生不用心而没考好时,若班主任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时,学生就会从心理感到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到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学生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 换个角度,换种说法。班级环境莫生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所以,班主任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班级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切莫产生破窗效应。总之,班主任多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效应,有助于班主任提高业务水平,避免在工作中陷入心理误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