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33748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初探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者能否将语言成功地转化为交际能力,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语言知识的量和强度(彭青龙1999)。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地位。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更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互动教学思想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语言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所谓“互动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

2、,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是语言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一、师生之间的互动英语课堂教学本身需要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结构。课改之下的英语课堂更是这样。作为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师生之间的交际构成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不是你教我学,而是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教学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合作互动”形式就是指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合作,交流信息,共同投入,参与活动。师生密切配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3、。这种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二主体的作用得到和谐的发挥:教师运用创造性教法使学生“会学、乐学”,激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参与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合作互动”形式多样地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 师生互动的基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如在七年级牛津英语上的教学过程中,形容词性的

4、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的物主代词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于是我自编了一首英文歌谣,歌词如下: The bike is my bike. It is mine. The ruler is your ruler. It is yours. The dress is her dress. It is hers. The car is his car. It is his. The school is our school. It is ours. The room is theirs. It is th

5、eirs.两分钟内,课文的表格背诵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拿来各种实物都可以和学生进行流利的对话。 . 师生互动的条件创景 情景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情景,语言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7A Unit5 Shopping时,我让学生模拟了购物的情景对话,学生自带了很多有趣的实物,如发卡、贴纸、漫画书等。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逼真,学生的参与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

6、觉,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 师生互动的关键启发 孔子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于是否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思维,思维来自问题,更来自对矛盾的分析。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融会贯通得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可以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直观启发式进行教学。如在教授一些动物的单词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图片来增强记忆;在教

7、授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next等时,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事物来边讲边演示。这样,就可以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产生一种求知欲。 . 师生互动的难点探究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研究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信息、处理问题,表达、交流结果,总结评价,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其中在课堂上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

8、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如在牛津教材Main task中就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组际竞争的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 师生互动的升华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

9、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鼓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比如,当他们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Never mind, thank you all the same.” 而不是一味的责骂和批评。 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师生的互动中,由于教师会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就会致力于考虑教师给出的答案,但同学之间的讨论能够更好地活跃沟通,在这种互动中

10、,学生畅所欲言的心情强烈,在向同学提出自己的主张时,会产生调动自己有关知识的强烈愿望。这是因为,在同学之间,特定学生的见解没有权威性,不会毫无批判地通盘接受。因此,在这种场合,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同其他同学的知识相互关联、整合起来,生成容易理解的信息。这样,无形当中,所有成员在各抒己见中已积极主动地获得多种多样的语言知识,学会了新知识,复习了旧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的心理品质。以口语交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的下面形式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1.采访(Interviewing

11、)。在学生学过对话或课文后,让他们进行采访。采访内容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学生自拟,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课文为学生创设情景。这种采访活动的目的可以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所学句型,也可以是为了让学生熟记所学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是为了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牛津教材7B Unit2 Dream Home中,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现场的采访活动,分别了解每个学生的理想家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灵活性。2、角色扮演(Role-playing)。在学生学过对话或课文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所学课文的内容,由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并给学生角色卡片,让他们进行表演。表演内容可以由教

12、师限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创造。如在牛津教材7A Unit5 Fashion中,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时装表演,并让学生轮流介绍他们的时装搭配,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3、续编故事(Making a longer story)。这个活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第一种是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继续往下发展;第二种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完整的起始句或几个没有完成的句子,让学生继续。其实,我觉得牛津教材每一单元的漫画对话都可以让学生去创造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动力。4、展开讨论(Holding a discussi

13、on)。选一个学生熟悉或者是感兴趣的话题或情景,让他们通过使用所学过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大量的讨论;以此交流的思想,在讨论中认识正确与错误;在必要时,可以给出一些提示以降低难度。这样的活动能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词汇课上,可以采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学生之间不仅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而且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三、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新的课程标

14、准孕育了新的教材。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大量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情景,使语言与生活实际情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充分刺激了学生学英语的愿望。而精选的带有西方色彩的民俗风情短文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完万圣节这篇课文时,学生不仅了解了异国文化,而且还与中国的民俗做了对比,扩大了知识面。在这过程中学生记住了语法点,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并且增强了英语交际能力。又如在讲述比较级时,我列举了这样一句谚语“Eyes are bigger than stomach.”,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了这是中国人常说的“眼大肚子小”。我告诉学生 这是一句地道的美国习语,

15、看来中西国家有些是有差异的,但大部分还是相通的。学生们立即有了学英语的成就感,思维活跃。在学习better的过程中,我又举了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个例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激活教材、激活学生、激活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首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学生与教材之间互动的前提。恰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是扩展教学

16、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正如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其次,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新版牛津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甚至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经历调查资料的积累,并进行加工,从而缩小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教材文化背景的差异。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实现学生和教材的融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话题有环境、家园、星座、旅游、星球等,这些内容,在其它学科如社会、政治、科学中也先后出现,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