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33523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和单元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 圆 结合

2、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及圆的对称性,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运用变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画出草图,并进行还原 经历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 统计 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综合应用 数学与体育(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数(数感、收集数据的方法、数字的用处、对正负数的进一步认识) 看图找关系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第二单

4、元 百分数的应用(一)知识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下册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等) 运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二)课时安排内 容建议课时数百分数应用(一)2百分数应用(二)2百分数应用(三)2百分数应用(四)2练习三、机动3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11课时(三)单元内容及教学建议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水结成冰(2)火车提速(3)家庭消费的变化(4)利息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

5、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P23百分数的应用(一)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P25百分数的应用(二) 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3.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P28百分数应用(三)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4.解决与“利息”有关的问题 理解利息及其计算方法 计算利息 开展小调查活动 解决

6、实际问题(课内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场”)注意变化: 问题情境问题类型 问题情境运算意义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策略反思什么:积累“原型”和典型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经验和体会;提出新的问题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一)知识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 除法的意义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及其应用 反比例及其应用 比例尺 (二)课时安排内 容建议课时数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3比的化简4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练习+机动3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10课时(三)单元内容及教学建议1.提供多种情境,使

7、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P48生活中的比 创设系列情境 ,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化简比P52比的化简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会运用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P55比的应用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什么没有给出“按比例分配”的名称) 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决实际问题(四)思考与讨论有的老

8、师觉得六年级的学生还要动手分一分,是不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学生的操作活动有何价值? 共识: 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没有给出具体数量) 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大班人数与小班人数的比) 为正比例的学习奠定经验 启发下面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五)案例片断:比的应用 师:老师这儿有一筐橘子,打算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么分? (学生们独立思考一会。有的学生想到要实际分一分。) 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同桌两人一组分一分。 ( 教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根数。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 师:分好

9、了吗?(学生们点头示意)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吗? 生1:我们俩是这样分的:先给大班3根,小班2根;然后再给大班3根,小班2根;第三次还是给大班3根,小班2根;(说到这,有的学生笑了)就这样,我们一共分了8次分完了。我们由此知道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师:分了8 次才分完,看来你们做事比较有耐心。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无数次实验来的,所以耐心完成一件工作也是值得别人学习的! 生2:我们前两次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第三次分时我们发现还剩下很多,我们就给大班分了6根,小班分了4根,然后我们就按大班分6根,小班分4根这样又分了两次就分完了。这堆小棒有40根,

10、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有学生点头表示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师:分的结果都一样,但看来你们分的次数要比他们少一些,分的快一些,看来你们也动脑筋了! 生3:老师,我们的分法和他们都不一样!因为我们要按3:2来分,而小棒有一大堆,所以上来我们就想给大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后来发现不够了,就大班给15根,小班给10根;剩下的大班给了9根,小班给了6根,一下子就分完了。 师:你们虽然开始不够了,但你们的感觉很好,很快就分完了,真了不起! (学生的方法交流结束) 师: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生1:也就是我觉得不管怎样分,我们都要按照3:2的比来分,我们

11、每次分的小棒的个数比都得是3:2。 生2:我发现6:4,30:20,15:10,9:6结果都是3:2。 生3:我觉得按3:2的比分和以前我们学过平均分给两个人不一样。因为平均分后两个人分得的个数相同,而按3:2的比分两人分得的个数不同。 师:实际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平均分就是按照1:1进行分配。重点与难点说明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表示的是第三种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即速度)。本学期主要研究同类量的比。 2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同

12、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3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令,所以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的一种形式。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种数。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不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目的是不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但教学中,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不作为基本要求。4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两个数相比的“结果”,是个数;化简比是前项和后项互质(前项

13、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的最简单的整数比,仍然是比的形式,结果是一个比。5教材“比的认识”单元“生活中的比”一课,为什么要安排三个情境?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虽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材首先创设了观察图片、图形分类的探索活动(如图),

14、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研究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教材呈现了五张有趣的淘气的图片(其中两张长与宽的比与图片A是相同的,另外两张是不同的),引导学生观察四张图片,与图片A进行比较哪几张比较像,并用“像”“不像”“变形了”等自己语言的叙述,使学生对长与宽的关系产生直观感受。在学生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教材将五张图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发现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形成深刻的体验。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当把图形A,B,D分成一类时,不仅是考虑它们的长或宽,而是考虑了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它们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在学生研究得出长、宽关系的基础上,再引导每一个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加深体验。教材还运用“路程、时间、速度”和“总量、单价、数量”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引导学生结合数量关系的理解,丰富对比的认识。在通过这样三个情境引出比的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在“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中又增加了“头长与身高的比”“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斜坡中的比”等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写出比并解释比的意义,促进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