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31568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3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情况1第二节拟建项目概况1第三节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第四节市场分析7第五节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10第六节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14第七节 建设方案16第八节 公用设施24第九节劳动定员和项目进度计划安排28第十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3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37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40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43第一节项目节能评价依据43第二节 能耗分析44第三节节能措施44第四节节能评价与建议49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51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53第一节环境分析53第二节环境质量标准53

2、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56第四节建议57第七章经济效益分析59第一节编制说明及成本费用估算59第二节营业收入、税金、利润估算60第三节财务盈利能力与偿还能力分析61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61第五节财务评价结论62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63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情况一、项目申报单位名称及法人姓名1、单位名称某经济开发区岜山村村民委员会2、企业法定代表人姓名孙正二、项目申报单位情况岜山村位于某城区西郊的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地段,地处域城镇政府驻地,东与大庄村相接,北与焦庄村交界,西与杨家村接壤,南与北域城村相连。隶属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岜山村交通便利,205 国道某西过境公路南北纵贯

3、全村,距博(山) 莱(芜)、博(山)滨(州)高速公路入口 200 米,距某火车站 3 公里。某西过境公路两侧是某区新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近年来,区域内企业初具规模。自 1981 年以来,岜山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大量土地被工业企业和社会公用设施占用,到 1995 年全村耕地已不足 2 公顷,村民全部农转非。岜山村 2000 年有 804 户,2463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岜山村是某市百强村之首。2000 年经济总收入列全市农村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村企业万杰集团公司 1995 年万杰集团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2000 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

4、全国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三、报告编制单位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拟建项目概况一、概述1、项目名称:某养老康复中心2、建设地点:某市张店区西九路以西、西十路以东、昌国路(309 国道)以南、横一路以北。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期:三年5、项目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 4.8711 公顷,总建筑面 85670m2,其中:医院 44300m2,养老中心 33370 m2,地下建筑 8000 m2。医院按 400 个床位二级标准建设,养老中心按 2000 个床位建设。6、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投资总额 33053 万元,其中:建设工程

5、投资 32543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510 万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资金 33053 万元。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占地亩17.39二建筑面积m285670医院门诊楼m218000医院病房楼m226300老年公寓m221600老年活动中心m211770地下建筑m28000三规模门诊量人次1200床位数张400养老床位张2000五燃料物料消耗1电力万 kWh486.002水m313.913暖kW5534人员人500六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33053其中:建设工程投资万元32543建设期利息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510七经济效益指标1正常年经营收入万元285282平均销售利税万元1

6、1053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10534利润率%32.28%5利税率%32.28%6财务内部收益率%25.77所得税前7财务净现值万元40717.76所得税前8投资回收期年6.2810盈亏平衡点年27%第三节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人口老龄化是 21 世纪世界人口变动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人口变动的一大趋势。中国、世界人口变动比较,中国升降的幅度更 大一些。这表明在世界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过程中,中国的“加速度” 更引人注目。自 1999 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

7、普查显示, 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78 亿,占总人口的 13.26%。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截至 2012 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1.94 亿,比上年增加 891 万,占总人口的 14.3%。蓝皮书还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能老年人的绝对规模在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 3600 万。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1“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

8、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 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

9、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 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

10、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 2011 年到 2015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 1.78 亿增加到 2.21 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 860 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 13.3%增加到 16%,平均每年递增 0.54 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 20 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 2030 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

11、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3某市老龄化及养老体系现状某市 1987 年进入老龄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显示,全市 65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45.40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0.02%, 并且每年以老年人总数 2.03%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 2020 年,全市老年人口比率将达到 25%左右。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某市截止 2012 年底,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 196 个,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数 2.27 万张,收养 1.31 万人。社区服务中心 136 个, 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8263 个。目前,我国

1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 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多,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以及人民群众自我保障能力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针对国内及某市老龄化和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某置业有限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建设某养老康复中心项目。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各级规划本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13、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 2015 年)和山东省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250 号)有关精神和政策。(2)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 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预计到 201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21 亿,约占总人口的 16%;2020 年达到 2.43 亿,约占总人口的 18%。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

14、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3)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三)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 3300 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9%。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