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30418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文化概论课后复习及练习题答案新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一、 齐文化的基本特点概而言之, 可用八字总括: ”一实”、 ”一兼”、 ”二开”、 ”三多”。1、 ”一实”即务实性齐人治国, 从太公、 管晏以至田氏, 皆能因时因地制宜, 崇尚实利、 实绩、 实效, 不务虚名。2 、 ”一兼”指兼容并包齐人除了在治国方面王霸杂用、 义利并重、 农工商并举外, 在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方面, 采取来者不拒、 广泛吸取的方针, 从而使稷下成为当时诸子百家向往的圣地。3、 ”二开”, 是指开明、 开放开明: 经济方面, ”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多业并举, 惟财是蓄。人才选拔方面,

2、 尊贤尚功, 唯才是举, 唯才是用。开放: 思想解放, 言论自由, 学术民主。如齐桓公礼贤下士, 齐威王、 齐宣王虚心纳谏。特别是稷下学宫的设立, 为诸子百家著书立说、 互相辩难提供了舞台。就学术民主、 言论自由、 思想活跃而言, 当时的齐国, 堪称典范。4、 ”三多”, 指文化的多变、 多样和多元多变即指齐文化的变革性。齐国历史上有两次重大变革, 一是管仲变革, 二是田齐威王、 齐宣王的变革。为了保持齐国的活力与国力, 齐国统治者采取了”随时而变, 因俗而动”的政策。委运乘化, 与时俱进。多样, 指齐文化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均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物质生产方面, 是农工商多业并举; 精

3、神生活领域,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多元, 则是指齐文化的来源多元、 结构模式多元。夏、 商、 周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 都是构成齐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在意识形态领域, 虽以管晏学说为主干, 但兵家、 道家、 墨家、 黄老、 儒家、 杂家、 名家、 阴阳五行家的学说, 在齐国也得到自由传播和发展。二、 齐文化圈春秋时期, 周室衰微, 学术下移, 为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机遇。齐文化圈伴随着齐桓公霸业的确立而形成。齐建国后, 姜太公确立了因地制宜的国策, 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太公死后, 齐国却陷入长期的动乱之中。进入春秋后, 齐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 灭掉了纪( 今山东寿光一带) 、 郕( 今山

4、东汶上北) 等小国, 版图进一步扩大。至齐桓公即位, 以管仲为相,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史记管晏列传) , 成为春秋首霸。由于齐国地位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 齐文化得以快速发展并向四周辐射, 形成了齐文化圈。春秋初期众多诸侯国中, 齐、 楚、 秦、 晋四国势力最为强大。晋国在献公死后, 内乱不止, 势力日衰。秦地处西陲, 基本不参与中原各国事务。楚以夷狄自处, 但求自保。只有齐国经常组织中原各国会盟, 从而逐渐在中原诸国中取得了盟主的地位, 并对中原诸侯各国的事务进行干预。如: 齐桓公三十五年( 前651) 春, 齐桓公邀集鲁、 宋、 曹等诸侯国在葵丘( 今河南兰考) 会盟, 周襄王派宰

5、孔送给齐桓公许多礼物。同年秋, 齐桓公再次在葵丘会盟诸侯, 周天子又派宰孔参加。其盟曰: ”凡我同盟之人, 既盟之后, 言归于好。”( 左传僖公九年) 葵丘之盟, 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伴随着齐桓公霸业的出现, 齐国的地位日益提高, 影响逐渐扩大, 对周边诸侯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 齐文化的影响逐步向外渗透, 齐文化圈慢慢形成。至春秋末期, 晏婴相齐, 晏婴的思想与政治实践又丰富了齐文化内容, 使齐文化圈进一步扩大。三、 鲁文化圈春秋时期, 鲁国的经济、 军事实力虽不及齐国, 但文化的繁荣却超出了齐国和其它诸侯国。鲁文化圈的形成, 体现在”周礼尽在鲁”以及儒、 墨显学的出现。所谓

6、”周礼尽在鲁”, 是说鲁国是西周典籍和文物制度保留最多的国家, 是公认的东方文化中心。对于周文化所蕴涵的政治、 法律、 军事、 经济等制度, 齐人和鲁人都称其为”周礼”, 或简称”礼”。由于鲁国是周公封地, 地位特殊。周初分封时, 鲁国不但有封地, 还获得大量的礼器和典籍。鲁国立国后, 又采取了”变其俗, 革其礼”的国策, 使周文化在鲁国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因为鲁国是周礼保存较好的国家, 以致春秋末期许多诸侯国到鲁国观周礼。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 晋国大夫韩宣子来鲁国聘问, 见易、 象和鲁春秋, 感叹曰: ”周礼尽在鲁矣”。吴公子季札也曾来鲁观看”周乐”, 并连连称赞, 叹为观止。周礼在鲁国的保

7、存和传承, 使周礼贯穿于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学派产生在鲁国, 正是周礼孕育的结果。春秋末期, 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宗室公族日益腐朽。出身较低的士, 开始在政治、 文化舞台上发挥作用。为了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 士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 开启私人讲学之风。在鲁国, 则出现了以孔子为宗的儒家学派和以墨子为宗的墨家学派。随着儒家弟子和墨家弟子活动范围的扩大, 鲁文化圈也越来越大, 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四、 齐鲁文化圈战国时期, 随着齐国对鲁地的占领, 把齐文化带到鲁地; 随着儒学在齐地的传播, 把鲁文化带到齐地。在这种大环境下, 齐文化、 鲁文化相互交流, 相互融合, 在齐鲁地区, 齐文化圈和鲁文化

8、圈已基本浑然一体, 逐渐形成了一个”齐鲁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里, 齐文化、 鲁文化既保存各自的特色, 又相互融合在一起, 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主体。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 齐鲁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形态逐渐消失, 并与其它地域文化一起融汇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洪流中, 但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却在秦汉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五、 齐鲁文化与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的转型汉武帝时, 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 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涌出。为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于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9、独尊儒术”的主张, 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齐鲁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齐鲁地区丰厚的儒学底蕴为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自汉初以来, 齐鲁地区的儒生就积极参与政治。当刘邦举兵围鲁时, ”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 弦歌之音不绝。”( 汉书儒林传) 以致刘邦大为感慨, 不忍用兵。鲁地归汉后, 刘邦在路经曲阜时, 鲁地硕儒浮丘伯率弟子前往鲁之南宫拜见刘邦, 表示愿与刘邦合作。西汉建立后, 浮丘伯则迁居京师长安继续授徒讲学,弘扬齐鲁儒学。公元前2 ,叔孙通征聘鲁地儒生30余人西行, 主动为西汉王朝服务。汉高祖刘邦拜叔孙通为太常, 位列九卿。诸弟子儒生也都被

10、任命为郎官, 齐鲁儒生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汉惠帝时, 济南硕儒伏生, 以尚书教授于齐鲁间, 其弟子晁错、 张生和欧阳生都在汉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当时汉代的政治中心在西安, 文化中心则在齐鲁。汉朝建立后, 在政治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礼仪问题, 往往向齐鲁儒士请教。汉武帝时, 朝廷重臣窦婴、 田蚡俱好儒术, 儒学开始在政治上抬头。建元元年( 前140) , 赵绾、 王臧奏请建立明堂以朝诸侯, 并推荐自己的老师鲁地硕儒申培主持其事。汉武帝采纳了赵绾等人的建议, 派使者束帛加璧, 驷马安车, 以蒲裹轮, 去鲁地迎请申培。齐鲁儒生的代表人物公孙弘, 以贤良征为博士, 又擢迁左内史、 御史大夫、 丞

11、相, 封平津侯。鲁地硕儒申培的弟子代人赵绾官至御史大夫, 位列三公, 另一位弟子兰陵人王臧官至郎中令, 位列九卿。申培弟子中也有不少人出任高官, 任二千石者就近十人, 为大夫、 郎者以百计。自此以后, 天下学者纷纷崇儒读经, 并经过治经入仕, 从而为汉代政治文化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董仲舒对公羊学说的发挥, 使儒学独尊成为可能董仲舒虽非齐鲁籍人士, 但她以齐人公羊高、 胡毋生为师友, 其所学是齐学。史记儒林列传称: ”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 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其传公羊氏也。”她所著春秋繁露十七卷, 对公羊春秋学加以归纳推阐, 并融合阴阳家、 黄老和法家的思想, 构建成了自己的理论体

12、系, ”令后学者有所统一, 为群儒首。”(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以公羊学说附合时政, 深得汉武帝的赏识。3、 齐鲁诸儒传经立学, 广聚生徒, 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发挥了巨大作用司马迁曾云: ”言诗于鲁则申培公, 于齐则辕固生, 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 于赵自董仲舒。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史记儒林列传) 由此能够看出, 汉代五经七家的八位大师, 齐鲁居六家。其中的韩婴和董仲舒虽不是齐鲁人士, 但其学所本却是齐鲁之学。汉武帝在五经七家学说的基础上设立了五经七家博士,

13、后经学博士陆续扩大, 至东汉时固定为十四家博士, 而齐鲁居八家, 即: 申公、 辕固所传之诗, 欧阳和伯、 夏侯胜、 夏侯建所传之书, 孟喜、 梁五贺所传之易, 颜安乐所传之公羊春秋。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 齐鲁诸儒授徒传经, 有效地配合了汉代政治文化由布衣将相到儒者将相的转变, 在儒学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齐鲁文化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20分) 1、 李清照的词作, 无论内容还是风格, 以靖康之乱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 辛弃疾的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 关心国事的高尚情操, 充溢着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3、 李攀龙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14、四首之二, 被人们誉为写华山的”千古绝唱”。4、 孔尚任桃花扇分上下两本。剧本借侯方域、 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写南明王朝的覆亡历史。5、 聊斋志异中的全部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 即: 短篇小说、 散文特写和杂记寓言。6、 王羲之的行书是她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书体。7、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楷书上。8、 李成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9、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 河南开封) 汴河一带清明时节的市井风光。10、 在崔子忠的传世之作中, 苏轼留带图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幅画。此作表现的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掉玉带的轶事。11、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15、父系氏族社会前期的文化典型。12、 春秋中期, 齐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 经济学家管仲为相, 采用她的治国方略, 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使齐国成为当时经济、 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 ”五霸之首”。13、 齐国人根据都城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 开挖沟渠, 设置排水道口, 从而将故城内的人工排水渠道、 护城壕与城外环绕的自然水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一个完整、 畅通的排水网。14、 周公旦受封后, 因天下初定, 四海扰攘, 需要留在王室辅佐成王, 摄政当国, 无法亲领封地, 便命其长子伯禽代为就封。15、 位于邹城市境内的尖山、 铁山、 葛山、 岗山、 峄山摩崖刻经, 因其地理位置相对集中, 规模宏大, 中外知名, 特别是前四山摩崖刻经, 自古就有”古邾四山摩崖”之称。16、 泰山摩崖刻经以泰山刻召刻经最为知名, 它位于斗母宫东北龙泉峰下峡谷中的自然石坪上。二、 单项选择( 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