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29608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比较杜甫(712 770),巩县(在今河南省)人,唐朝伟大诗 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 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 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 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 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 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 时局的发展,在此 期间

2、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 形势图状和乾元 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 伐叛军的劲旅一一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 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 今河南省)探亲。第二 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 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 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 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

3、脱稿。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 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 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 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 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 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2。他的约

4、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 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 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 的黑暗现象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 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 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 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 思明)爆 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 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 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5、夔(kui)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 代的由盛到衰的 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 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 姓的困难生活的 同情。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 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 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 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 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 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

6、”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 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 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 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 深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 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 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 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 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 友谊。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 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

7、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 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 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 人民,甚至情 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 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 条主线, 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 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 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 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 诗思想艺术的集 大

8、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 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 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 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 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 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 卷 190。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 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 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李白(701-762),

9、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在隋末移居中亚碎业城,李白就诞在 这里。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间,这是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空前繁荣的背 后又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这一时代特点加上他豪放的思想性格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诗 篇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复杂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独特性一、浪漫主义的主题思想一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 热衷用世,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他的复杂思 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唐帝国表面的强大

10、昌盛,鼓舞着李白向往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 他拯物济世的强烈愿望。他常在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自许。他还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 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行路难之二)表达了渴望明君的美好愿望。但当这种愿望落空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 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天宝元年,因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怀着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来到 长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供奉翰林,实际上只把他当作用以粉饰太平的御用文 人。翰林既非实际的官职,更没有政治实权。他那“济苍

11、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 机会,又不肯投靠权贵和奸相李林甫,桀傲不驯,整日纵酒狂歌,遭到当权的官宦外戚对他 的暗中诋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写了不少诗篇表达自己 的愤懑和痛苦。如著名的行路难之一揭示了诗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虽 然茫然,虽然徘徊,但李白并不因失败而放弃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自信。第二首着重揭露黑 暗的现实:“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第三首列举 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的遭遇,表示要及早引退:“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又是多么消沉、颓唐。在梁甫吟中,他以愤怒控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

12、现实的不满,李白就是这样: 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他时而高歌自己的理想, 时而悲叹个人的不幸;时而乐观,时而颓唐;时而激愤,时而消沉。他的诗歌,他的感情就 是这样激荡着、矛盾着二、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为一种反对权贵、轻视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他对腐朽的 上层贵族势力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的诗歌民主性精华的集中体现。李白常说自己是“野人”、“布衣”,象屈原那样痛恨那些“党人”:“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 昏。夷羊满中野,b录施满高门。”(古风第五十一)他在雪谗诗里,痛斥了恃宠 弄权的杨贵妃。李白意识到自己与那班皇亲国戚豪门势族是

13、具有不同身份的两类人。他出则以平交王 侯,遁则以俯视巢由。”(送烟子元演隐仙城王序)李白在诗里对于权贵及他们的荣华 富贵投以强烈的蔑视,表现出一种傲岸不屈的性格,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 参军)“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里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这种粪土权 门、轻视富贵的傲岸性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又有几人能与李白相比呢?李白的反权贵精神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在这首长诗里,他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憎恶轻蔑的嘲笑,说他们 “万言不直一杯水”。接下来对自己

14、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却遭受小人诽谤、谗言中伤,被逐出朝, 表示了满腹的愤恨:用曲高和寡来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晋君”、“和氏璧”的故事讽刺玄宗 不识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堕骂董龙的话,斥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鸡狗不如,接着抒发了自 己的心情及志向。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柱颐事玉阶!达亦不足 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 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以极大的愤怒揭露了政治的腐败,为惨死在奸相李林甫之手的李邕、裴敦复鸣冤叫屈, 称赞被暗杀的“李邕”“英风豪气”,对封建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

15、养贤才”,(古风十五), 颠倒黑白,残酷暴虐的种种黑暗面目,作了尽情的揭露,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结尾表示自己要永远离开这丑恶的政治篱笆。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他一方面蔑视权贵,另一方面又沾沾自喜于王公大臣借颜色, 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表现出对荣华富贵的留恋和羡慕:“长安宫 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同杯酒。”他不断地干谒一些有权 势的人物,希望得到他们的汲引:希君一剪拂,犹可骋中衢。“(赠崔谘议)这是何等 低颜下气!可见李白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既是清高的,又是庸俗的。李白的 反抗并不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去向整个统治阶级斗

16、争,是脱离人民的,是没有出路的。他的 孤傲虽然具有对抗权贵的意义,但也正表现了他的局限性。三、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不仅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 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蔑视世间的一切;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候,长揖万乘。于是他采取一种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急切地追求 个人的自由和解脱。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方面的气质。他“五岁诵六 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稿)传说他曾经为抱打不平而 “手刃数人”,以后又受到那些无名游侠的感染,写了不少歌颂游侠的诗,如著名的侠客行。诗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侠义行动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