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2901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覆盖、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奇妙壮丽,能够依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覆盖、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构造。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概雄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雄伟壮丽,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日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比照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气氛。】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一样,都是形声字。)组

3、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如同、依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构造的形声字。组词:覆盖、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构造。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情愿帮忙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表达挨次 1、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挨次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挨次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把钱塘潮的景象写详细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4、。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其次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其次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准时发觉学生对字词的把握状况

5、,有重点地进展指导,能更有效地稳固学生对字词的把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的观看挨次,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供应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五、合作沟通,反应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连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观潮一课通过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贺教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6、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根底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首先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假如你就是观看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迫、感动的心情。 、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概: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局部,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爱读的理由。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得意。如读“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

7、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概磅礴。 、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概,教师就问潮水真的像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呈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根底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概的宏伟和壮丽。最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像配讲解词,既熬炼学生运用词汇的力量,又培育了学生的写作力量。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复习局部生字,学习、自然段,理

8、解课文内容,知道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读、想、演、练的中把握文中词语的运用。在读读议议中感受大潮到来时的气概。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内心为我国有这样壮丽的自然奇观而感到傲慢、骄傲。从小树立喜爱祖国、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安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说去就去,请同学们翻开书。

9、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认真地听潮、看潮、专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登记问题。) 、学生汇报读书状况。 二、解决问题,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局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殊喜爱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

10、师: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潮来时的图片:闷雷滚动、白线。)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心情,观看得多么认真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心情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心情,真是不简洁。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莫非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争论刚刚同学

11、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冲突。)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争论。)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刚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概,现在教师请大家看一组壮丽的图片。 (师点击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异、赞美。) 、师:谁能谈谈你刚刚的感受? (师点击课件出示: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请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展了复述。) 三、学问拓展,深化教育 、师

12、:请大家产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讲解词! 、师:当主持人可不简单,你们知道讲解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其次集潮来时。 (两名学生边点击课件“钱塘江大潮图片”边配讲解词。) 、小结:围围着大潮声音、外形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详细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细致的观看方法,平常多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诞生动感人的文章。今日的课就上到这儿。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3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其次三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宏伟气概。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13、积存语言。 、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依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进展语言。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骄傲感以及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上一节课已学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宁盐官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是人们。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讨论上节课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品文赏潮 、读文: 自由读课文、段,哪些地方能表达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沟通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品文: 读后沟通: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一道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让学生充分沟通学习所得: 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选择你喜爱的句子读一读沟通朗读。 、赏潮: 观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 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爱的句子读出来。 、找出写人们的句子,想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