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手术麻醉-金涛.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285133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科手术麻醉-金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胸科手术麻醉-金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胸科手术麻醉-金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胸科手术麻醉-金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科手术麻醉-金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科手术麻醉规范我院胸科手术仅占所有外科手术的3-5%,年手术量仅为20-30台次,主要以食管癌根治,肺大疱切除,肺叶切除以及胸壁包块和肋骨骨折等较短小手术为主。胸科手术中较为复杂和麻醉风险较大的手术主要是纵隔肿瘤手术,气管和支气管手术,一侧全肺切除手术等。然而不管是开胸手术还是胸腔镜手术,都会对患者造成人为的胸腔负压的消失,多数手术需要实施肺隔离技术、侧卧体位,加上患者术前并存的呼吸功能的减低,肺部和呼吸道的感染,高龄,合并循环系统疾病等因素,使胸科手术的麻醉难度和风险明显大于其他常规手术 。为此我们制定本规范,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人为疏忽,降低麻醉并发症。麻醉前准备(访视)规范:1 一般情况评

2、估:吸烟:可使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氧离曲线左移,气道高敏感,分泌物增加且支气管粘膜 上皮纤毛运动受抑制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吸烟者大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是不吸 烟者的3-4倍。故要求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至少禁烟4周以上。年龄大于60岁:高龄患者的生理改变也是多方面的。我国规定大于60岁为老年,但应注意 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区别,部分患者小于60岁,也有各器官功能的减退;同时也 有 年龄大于70甚至80岁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功能正常的。故我们术前不可只看实际 年龄,而应考虑患者的生理年龄,即重要脏器的功能和代偿能力。肥胖/瘦弱:矮胖和瘦高型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变都会影响麻醉和手术。肥胖易会使肺顺应

3、性 和肺泡通气量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且常合并 糖 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而瘦弱型病人常合并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结核甚至甲 亢 等。常用体重指数来描叙体型,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身高(m)2(身高的 平方)。标准男性BMI为22,女性为20。大于30即肥胖。故不能只关心体重,而应 该亲自观察病人,切忌盲目上麻醉,推完药后才发现患者插管困难,导管选择不当等。2 询问病史及体检: 重点注意既往手术麻醉史,过敏史,有无哮喘,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此外还应注意患者心脏功能,有无水肿,端坐呼吸,缺氧发绀,杵状指等。胸科手术应常规进行床旁简易肺功能检查。

4、屏气实验:患者深呼吸数次后,深吸气,屏气时间大于30秒为正常,小于20秒即提示肺功能不全。吹气实验:深吸气后用力吹气,吹气时间应小于3秒,大于5秒提示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吹火柴实验:点燃火柴或者用棉絮毛发等均可,置于患者口部15cm远处,患者用力吹气,不能吹灭或者仅能吹动且幅度较小大者可以估计FEV1/FVC60%, 最大通气量50L/min 。此外心功能评估也是常规,主要询问和观察患者对日常 活动的耐受情况。较危重病人和较大手术因需要行动静脉穿刺,故ALLEN实验,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也应该是术前体检的重点。3 辅助检查的判读和评估: 除3大常规检查外,胸科手术应重点了解患者血气分析,电解质

5、,血糖,肺功能检查,胸片检查,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等。注意下列几个数据,FEV1/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肺活量比例)70%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可能大。此外肺活量,肺总量,心胸比例,心脏超声中射血分数,瓣膜功能;血气分析的各指标;电解质中血钾,血钙应为关注的重点。麻醉选择及操作规范:1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适应症:除常规的应用于肺内分泌物多,肺脓肿,大咳血,支气管胸 膜瘘的患者外,还常用于食管,肺叶,胸腔镜,甚至胸椎手术,心脏手术等。我科现用的 支气管导管有35-39号左右双腔导管,此外还有UNIVENT导管(支气管堵塞导管)。适 用于大多数成年胸科手术患者。插管方式及双腔导管呼吸道管理参见

6、现代麻醉学第三 版918-923。重点是要注意插管后确认导管位置,术中固定牢靠,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等。2 有创监测适应症:开胸手术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影响甚大,侧卧位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更加 严重。胸腔内富含神经及各种感受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常会引起循环的剧烈波动。对 于合并有心肺功能低下,感染,外伤,高血压,心脏病等情况时,麻醉中循环的管理就更 为重要。常用的无创袖带血压常会因为测量周期过长,体位变动压迫,出现测量不及时, 不准确。严重的会贻误治疗时机,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故应该重视有创监测在胸科手术中 的应用。必要时更应该监测血气分析,呼气末CO2等。这对于减少胸科手术麻醉意外有 不可替代的

7、作用。此外行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除了提供在危急时刻抢救病人的快 速通道外,还能指导输液,行控制性降压,了解病人心脏功能,并且能为术后的进一步治 疗提供可靠安全快捷的通道,也可减少刺激性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动静脉穿刺技术及注意 事项参见现代麻醉学第三版1916-1935。胸科手术麻醉特点及注意事项:1 努力维持呼吸道通畅,尽可能避免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2 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应缓慢而平稳,切忌引起循环的剧烈波动。术中及时追加 麻醉药和肌松剂,不可在术中出现呛咳和自主呼吸恢复,以免引起人机对抗甚至肺气压伤。 在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不可大于30mmHg必要时更换通气方式,甚至手控通气

8、,并及时 找到并纠正引起气道压变化的原因,常见原因为气管导管位置异常。3 避免肺内分泌物,血液相互扩散,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者,两侧导管应分别吸痰,不可共用 吸痰管。在术中术后膨肺前均应及时吸痰,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盥洗患肺,以减少术后 感染的发生率。4 严防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的低氧血症。适当延长吸气时间,及时预防可能发生的肺水肿, 严防血压过低等都可减轻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必要时在术中间断恢复双侧肺通气,这对于 减少术后肺不张,肺水肿及低氧血症均有重要意义。5 也不要过度通气,造成低CO2血症,必要时监测血气,及呼气末CO2。及时调整通气参 数。6 合理掌握术中输液的量和质。开胸手术由于胸腔蒸发

9、面积大,温度高,故失液及体热丧失 较多,加上剖胸后胸腔负压消失,静脉回心血量减少,CVP会低于正常,因此术中应维 持稍高于正常的中心静脉压。但是也不可输液过多,易造成心衰和肺水肿。术中输液以胶 体液为宜。7 特殊手术可能有特殊问题,如食管癌病人可能并发食管气管瘘,这在术前访视时即应及时 发现;肺叶切除手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术后膨肺时压力过大可造成破裂出血等;肺大 疱患者可能并存双侧肺大疱,行单肺通气时可能造成肥大疱破裂气胸可能。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低氧血症:原因:气管导管扭曲,脱出,前端贴壁,位置不当,血液或分泌物堵塞管腔等; 通气血流比失调,低血压,术中压迫牵拉肺动

10、脉或主动脉,肺不张,肺水肿等; 通气量不足,通气参数设置不当等。处理:针对原因及时处理,迅速检查呼吸机管道及气管导管,观察手术野肺部活动情况,看气道压是否过大,通气量是否过低,氧流量是否够用。必要时暂停手术操作,恢复双肺通气,升高血压,查血气分析。肺大疱破裂,气胸:原因:术中通气不当,手术者挤压通气肺,肌松不足造成人机对抗引起气道压和肺内压急剧 变化造成。处理:预防为主,适当通气,足够肌松和麻醉深度,严密观察手术操作,及时发现气道压变化。一旦出现气胸,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即可。支气管导管位置移位:原因:麻醉插管后没有确认好位置即开始手术,更换体位;未能牢固固定导管;术中摆放体位造成导管位置移动;吸痰,放置胃管等操作时将导管带出没有及时发现等。处理:正确选择导管型号及方向;插管后仔细确认位置,认真听呼吸音;插管后牢固固定,使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固定后再次听诊确认位置方可摆放体位;摆放体位后也应再次听诊确认位置;术中严密监护,小心操作,不要将导管带出。术中如确系导管位置错误,应重新插管,或勉强使用双肺通气完成手术(手术许可的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