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28496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水西关翟志华《阳光》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一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教 师翟志华单 位河南省济源市西关学校课题名称阳光学情分析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说学生喜欢太阳,对于太阳的光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篇文章,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

2、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在学习之前我们来听一首歌曲种太阳听完后,说:阳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晒被子 赶走黑暗 送来光明 晾衣服 植物生长等等 )2、听师范读: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3、(阳光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阳光)3、用“夺生字红旗”,“躲起来的生字”,来检查生字的认识情况5分钟时间朗读全文,可多读几遍。4、检查朗读:开火车逐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5、朗读巩固:2分钟时间,哪几句不够通顺再多读几遍,或者再读读全文。二、深入感知1、阳光像什么?(金子)2、金子是怎样的?(出示金子图片: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4、为什么说阳光很宝贵?学生读句子:田里山上河面花坛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开得更鲜艳了。森林里的树木,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茂盛了 。大海里的鱼儿,

4、因为有了阳光,游得更开心了。指导感情朗读:a、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b、选择一句,自由朗读。c、交流反馈,请三个学生读句子。d、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e、再次反馈,交流朗读。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5、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阳光为什么是大家的?是的,阳光会照到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因为阳光照着整个世界,照着植物、动物、还有人,所以阳光是大家的。6、全文朗读,学生质疑。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7、专题讨论:

5、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小结: 是啊,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一片黑暗;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永远是冬天;假如没有阳光,动植物将无法生活;假如没有阳光,也不会有我们人类。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让我们热爱阳光,尽情地去享受阳光吧!三、识字写字1、复习巩固二会字。朗读带生字的词语:阳光、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谁在文中找到词语划下来,读给同学听。老师报生字,学生在生字表上标序号。形声字练习。出示:早、星、晨、春、香、阳、晚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和日有关)组词理解。2、学写四会字。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a、自己寻找新笔画。b、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6、。c、书空笔画。写字练习。四、扩展练习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2、找找有日的生字。3、你喜爱阳光吗?写几句话。板书设计8阳光禾苗绿 阳光(像金子) 小树高 比金子更宝贵 小河像锦缎 作业或预习1、回家把这篇文章背给爸爸妈妈听。2、给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爱阳光。自我评价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歌曲导入,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