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教学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28349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诱思探究教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诱思探究教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诱思探究教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诱思探究教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诱思探究教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诱思探究教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诱思探究教学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诱思探究教学法2007-11-11 20:49:31 来源:盐城文峰中学 浏览:3179次 张熊飞简介: 张熊飞,男,1938年5月生于陕西礼泉,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中学任教27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终生致力于基础教育研究,创立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目的在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课堂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全国推广后,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1995年、2001年两次通过国家级鉴定。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出版专著3部。什么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张熊飞教授积在基

2、础教育第一线27年的实践经验、潜心研究22年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探讨课堂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客观教学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于素质教育的现代学科教学论,并将其具体运用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去。它以学生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教学、心理、发展为基本教学范畴,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和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过程论、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

3、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如何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形成的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这一思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吃透教材: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知识层次,明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展开的,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基本价值。其次,对教材的分析要注重分析知识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教育价值,以便充分发挥知识价值的功能,寓能力发展于知识教学之中,寓品德教育

4、于知识教学之中。吃透学生:学生的认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总是用自己已有的想法、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去接受教学中的新知识,理解教师的诱导。因此,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该结构对学生理解新知识会造成什么样的障碍与影响,对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活动极为重要。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认知规律;协助学生确认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评价,保证素质教育的逐步实现;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始终营造一种支持学生学习的宽容、轻快、积极的心理氛围;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好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5、并准确地诱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认知活动健康发展。推广诱思探究教学: “诱思探究教学”是张熊飞教授经过十八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在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由省教科所倡导,并向省教委推荐,省教委决定在全省中学广泛推广,并由省教科所具体组织推广的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成果。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是正确的,教学思路是明晰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这的确

6、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当前,落实“两全”、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中心任务,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一要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作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三要优化课堂

7、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张熊飞老师所研究、实验并取得成功的“诱思探究教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目前,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创造了许多新鲜、有效的经验,总结出许多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对这些经验、教育方法怎么看?是优,是劣?能不能推广?必须用素质教育总目标来衡量。具体讲就是看它是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其一,看其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充分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会”、“会学”;其二,看其是否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打下更厚实的基础;其三,

8、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用这三个要素来看“诱思探究教学”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即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提高的。首先,诱思探究教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上全面提高,而诱思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这三维目标就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知识、能力、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内涵,而诱思探究教学以此为目标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第二,诱思探究教学既重“教”,又重“学”,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论中具有永恒性的课题,可以

9、说教法和学法是教法活动中的孪生姊妹。过去,我们的教学研究大多侧重在教的方面,教学改革也只是在教法上改来改去。长时期来,大多数教师只管“教”,只重“教”,也只研究“教”,很少从学生出发去探讨“学”。在旧的教学法教材中,要求教师上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所谓“备学生”也只是从“教”出发,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而不是去考虑、研究学生的“学法”。可以说“学法”研究相当薄弱。直至目前,相当多的学校,许多教师仍处在重“教法”,轻“学法”的阶段。教学围着升级、升学转。教学是以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培养学生应付考试为目标。把学生能否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作为衡量学习的尺度,旨在使学生在考试中得高

10、分,学生不会学习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现状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教学改革必须深化,教学生学会学习则是有效的途径和作法之一。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诱思探究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操作中注意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同时它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要求教师启发、诱导、开窍作“引路人”、“催化剂”。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教师的“诱”是条件、是外因,而学生的“思”是目的、是内因。这样把“教”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句话具有深

11、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倘若有点积极性也是处在不正常状态。因而积极性是被动的,盲目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步,独立思考意识、创造性思维受到扼杀,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拐棍儿,因而就达不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一目的。而“诱思探究教学”着意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促使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调动,相辅相承。使学生思想、知识、习惯、心理等相应得到补充和提高。过去,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反映,上完某一课,双方都觉得很累,究其原因,是教与学处在不和谐状态,双方的弦都绷得很紧。有人形容上课如同打仗,火药味太浓,气氛紧张,这不

12、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这不是成功的教学。“诱思探究”教学,师生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协调,没有沟壑,十分融洽,最重要的是内心沟通,老师善教,学生爱学,师生平等,教与学都发挥得很好,效果显著。第三,诱思探究教学既解决教学思想问题,又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诱”、“思”,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循循善诱”,教师始终以引路、诱导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在于“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基于这种认识,它的教学过程

13、、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探,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探索、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究,即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研究、揭示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取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四,诱思探究教学有理论有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探究教学方法论等一整套理论,从目标、思想、模式、方法诸方面,全面论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论理又求实,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确有实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诱思探究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强调“思”与“练”的结合,这又是学生在学习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

14、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充分发挥了“练”的效能。正因为诱思探究教学无论是在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上,都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所以教学效果就很好,就没有盲目性,随意性。教师的教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生的学积极主动,学有所得。第五,诱思探究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基本要素。其要旨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习惯、基本学习生活能力、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

15、质量。诱思探究教学强调教学要突出“四基”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正是从全体学生出发提出的,它没有从“应试教育”着眼而提高教学要求,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抓最基本的东西。它还非常重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即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教育价值,这正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诱思探究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它的精髓在于,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诱思交融,百练成钢。这正是立足全体学生,从全体学生出发提出并施行教学的方法,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去诱,让学生去“思”,从而提出教学质量。“诱思探究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实效、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我们向全省中学推广“诱思探究教学”,是因为它是我省教育工作者、教师辛勤研究、实验,证明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益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的我省自己的“教学论”。它标志着我省教育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子。我们应该为之高兴,为之祝贺,并为它的推广、充实、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让它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最后,我还想说:“诱思探究教学”的成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晶。有的同志在经验材料中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在教改”,柳斌同志则进一步指出:“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