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27780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下五(3)(4)数学计划(钱秀仪)(1).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科教学计划三水区实验小学五(3)、(4)钱秀仪镇(街道) :学 校:班 级:任课教师:三水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制一、基本情况分析上学期期考成绩统计等级ABCDE达标率优秀率五(4)42504092.2%82.4%五(5)41315090.2%82.4%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状况四则计算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小数乘除法仍没掌握好计算的方法,小数点移动不正确,乘法口诀不熟练,试商较慢,造成计算的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逻辑思维大部分学生都在一个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具备了初步的

2、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独立完成课后思考题。但有少数学生对事物观察欠仔细,思维不连贯,思维的灵活性弱,应变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训练提高。几何图形知识与空间观念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会计算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有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仍很薄弱,抽象思维力不强。解决问题能收集有关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几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

3、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不会借助画线段图使问题简单化,不清楚何时用列方程的方法,何时用一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有解题的思路,束手无策。学习态度、方法、兴趣、习惯等状况经过一个学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错题会及时更正。课堂上学生都养成了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为课后复习做好准备。但有些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开小差,做题拖拉,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不愿意更正错题,学习的自觉性有待加强。其它对基本情况的分析五(3)班共有51人,本学期难得的没有转出也没有转入的学生。本班同学

4、总体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但是课堂纪律问题分布较广。男生普遍低调型个性,积极表现的女生较好,例如潘紫翘、丘玥都是课堂上的积极分子。女生较多性格外向,思维活跃而缺乏细腻的思考。另外本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较强,学生们的吸收知识的效率较高。五(4)班共有50人,本学期转进1人,转出2人。本班学生普遍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个别优生善于分析、钻研学习上的难题,善于不耻下问,有较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显地表现出“我要学”的思想,例如黄元聪。但有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堂表现出一种学习上表露出懒散被动的态度。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加之理解能力较弱今学期的表现更为不理想。有

5、一些男生比较贪玩,没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小部分学生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欠缺学习方法,对掌握知识形成障碍,特别是应用题的解答,他们没有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作解答,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还不够强。解题时粗心大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经常出现抄错数、抄漏数的现象。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

6、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

7、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及教改教研课题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数学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2、设计层次性、针对性的作业,提高课堂效益。3、重视利用课前坚持不懈地进行难点训练,促使

8、学生形成知识技能。4、培养学生看数学课外书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里压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课堂上尽量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提问、游戏、比赛能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内外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教改教研课题及措施教研专题: 五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教学措施:1、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了解概念教学现状,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2、收集整理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教学内容编排及表现形式。3、注意用不同方法的教学去探究不

9、同教学对概念理解的效果,同时着力观察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4、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记录好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为研究积累第一手客观资料。5、做好各类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工作,并撰写学科论文。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在上

10、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难点: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关键: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学生知识技能缺漏状况及补救措施知识缺漏:对于旋转的特征并不是理解得很透彻,画出的旋转图形不规范,跟原图有所改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不是很强。补救措施:复习学过的一些概念及画对称轴和画垂线的方法。设计适量的活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

11、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 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轴对称1课时旋转1课时欣赏设计1课时图形的变换练习课1课时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剪刀、彩纸、方格纸学具:方格练习纸、硬纸片、手表、自制风车、剪刀、彩纸、铅笔、直尺尖子生智能训练及帮助中下生赶队措施尖子生:利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稍复杂的美丽图案,更好的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中下生:让他们多想像,多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第二课堂利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比赛。教改教研实施积极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教 学 信 息 反 馈班别考试人数单元测试等级评定优秀率达标率ABCDE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四、单元

12、教学计划单元名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2、3、5倍数的特征。难点:会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关键: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学生知识技能缺漏状况及补救措施知识缺漏:对于一些概念混淆不清,如因数和倍数,乘法中的因数与这单元的因数的异同,倍与倍数的区别,质数和合数。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的不是太好。求一个数

13、的因数或倍数时速度太慢,有时甚至没有把因数写全。补救措施:加强算理教学;加强对易混淆概念的区分;加强判断推理的练习。 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因数和倍数2课时 2、3、5倍数的特征2课时质数和合数1课时 复习课1课时 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卡片、投影仪学具:直尺、数字卡片尖子生智能训练及帮助中下生赶队措施尖子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中下生:加强基础训练,使他们掌握有关的概念。第二课堂举行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数学竞赛。教改教研实施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 学 信 息 反 馈班别考试人数单元测试等级评定优秀率达标率ABCDE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四、单元教学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课时10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