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27314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母亲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母亲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母亲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第二学期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张彩娥审核人:徐雍和学校安中组语文时间: 13年3月9日集体备课个人空间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识记并赏析有关黄河的古诗文名句。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二、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使每一小组

2、承担一项任务,小组内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2、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查找有关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历史、概貌、传说、诗词、现状等。 3、准备黄河颂的朗诵。三、活动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从各类媒体或书籍中查阅与黄河有关的资料,并讲述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 2、合作探究法:学生互相交流、分组合作摘取各自的精华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音乐激情,设场引读 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有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

3、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华夏文明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二、 知黄河1、 走近黄河的文化 (1)、“成语小组”汇报成语。 (2)、“俗语小组”汇报俗语。 (3)、“诗歌小组”汇报关于黄河的古诗、民谣。 (4)“故事小组”汇报黄河古战场发生的故事 (5)黄河传说 大禹治水 鲤鱼跳龙门 李闯王渡黄河2、 黄河地理知识(1)、发源地:(2)、流经省去:(3)、流入地:(4)、是我国第几大河流:(5)、全长多少公里:(6)附近最著名的瀑布: 3、小结:知识篇这一环节不仅增长了我们知识,而且还检验了我们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经过这次的实践相信同学们

4、今后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第二课时一、 忧黄河1、 请同学们了解黄河目前存在的忧患(1) 泛滥之灾:黄河中游因其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多泥沙河流。黄河下游地处平原,大量泥沙到达下游,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10余米的“悬河”(2) 干旱之灾:由于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日益增加,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黄河断浪1972年山东省境内,后来日趋严重。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3) 污染之灾: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到4

5、4亿立方米,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污染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等。2、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之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治理黄河,拯救黄河?2、 欣赏下面的宣传语(1) 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2) 黄河清,天下平。(3)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4) 不到黄河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5)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6) 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7) 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二、 赞黄河 请同学们写一段赞颂黄河的话或一首诗三、 结束语 赤地变青山,黄河流碧水。我们期待母亲河早日重焕光彩。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读黄河颂,希望更多的人投身于保卫黄河的战斗中。四、 写作 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