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2720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副秘书长抗震救灾事迹: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 只要我们早到一刻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记卫生部挂职干部、州政府副秘书长李黎 5月26日,当最后一批重伤员空运离开汶川时,李黎副秘书长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是“512”汶川大地震以来,第一次看见他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下。紧接着,抗震救灾工作重点由医疗救治转为卫生防疫,整合州内州外、省内省外、地方与军队各级防疫力量,不管来自军队,还是来自地方,无论是知名专家,还是基层防疫人员,一律统一指挥。阿坝州疾控、XX县区疾控和总后军事医科院防疫队负责XX县区,天津防疫队、第三军医大和金川防疫队负责龙溪、XX省疾控防疫队负责威州镇、海南防疫队负责草

2、坡,包乡、包村、包组,包户,广泛发动群众,持之以恒抓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位XX县区“512”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疾控组的组长,镇定自若的下达着一道道命令,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投入灾后防疫工作。谁曾想,这位坐正中军,运筹帷幄的防疫指挥官,在震后抢救伤员的前12天中,却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大将。 5月12日2:28,一阵剧烈的摇晃,大街上人群涌动,喧嚣不断。正在办公室加班的国家卫生部挂职干部、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黎,凭着多年留学日本的经验,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地震。迅速上网查询消息,当得知震中在汶川,震级达8.0级时,李黎一阵旋风般冲出办公室,直奔州卫生局,召集全局职工和州直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

3、,只有一个要求:“15分钟内准备好人员、急救药械和车辆,待命出发”。下午3点27分,当州委、州政府下达组织抗震救灾队赶赴灾区的命令时,一只由25人组成的第一批州级医疗救援队立即奉命出发,直奔灾区。 车行到XX县区古尔沟,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援队是群众的希望,绝不能停下.李黎果断下达命令,带上药械,徒步向灾区挺进.就这样,这只肩负党和政府使命的救援队,在李黎的带领下,一路爬山涉水,与飞石、滑坡、泥石流为伍,与时间赛跑,一边救治伤员,一边拼命往震中汶川挺进。14日下午5:10时,凭着李黎的快速反应意识,凭着对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万分牵挂,凭着万分幸运,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伍

4、,徒步100多公里,带着州委、州政府的重托,带着灾区人民的希望,终于抵达威州镇,李黎带着队伍直奔指挥部. XX县区的医务人员两天两夜未合眼.药品告急。血液告急。摆在面前的难题件件火烧眉毛。“请州医院的同志带上药械,火速到医院,请血站的同志跟我走,到阿坝师专去。”。“师专的同学们,有大量的伤员需要抢救,血液告急,请奉献你们的爱心.,李黎扯开嗓门不断重复着.a型有了,b型有了,o型有了,ab型也有了,灾后医疗救治工作的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 15日晚上,得知四川音乐美术学院学生及游客100余人,被困XX县区青坡村蜂场,由于交通中断,无医无药无粮,急需救援。李黎心急如焚,迅速奔向指挥部,招募医务人员。

5、16日,李黎带着州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保健院的3名医生组成的救援小分队,背上急救药械,冒着酷热,从牟托村绕道向青坡挺进.这一走,就与指挥部失去联系,失踪达3天. 原来,救援小分队沿途同样遭到飞石、滑坡、泥石流的阻挡,行进十分艰难,在到达XX县区南新镇牟托村时,发现当地村民伤情严重。急救小分队就地展开救治,一直忙到天黑,40余名伤员(包括4名重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第二天,李黎带着小分队,拖着疲惫的脚步,继续向青坡蜂场挺进。河对岸就是青坡,但却必须冲过两处巨大的滑坡地段,上面飞石不断,下面就是湍急的岷江。随行的医疗队员劝阻李黎留下,李黎却斩钉截铁的说:“在这危急时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

6、、一名领队,我必须冲在最前面,只要我们过去了,被困的学生和伤员心理才会踏实,才会有生的希望,我们早到一刻,被困人员就会多一分希望”。李黎没有犹豫,率先冲向滑坡地段。被困达120多小时的153名学生、游客和当地村民(其中,有重伤员3名、孕妇2名),看着白衣天使从天而降,满含激动的泪水:“我们有救了.”。医务人员迅速为伤员治伤,为孕妇作检查.突然,一阵狂风过后,山体再次垮塌,浓烟裹着飞石,不断在耳边飞舞,回去的路被堵死了,天色已晚,队员们只好与被困人员一道,等待救援。直到19日,才在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冒死返回指挥部。因为李黎的坚持,率领小分队一往无前、冲锋陷阵,被困的群众和伤员终于得救了. 5月2

7、0日,灾后第8天,草坡乡音信全无、灾情不明。李黎的心中一直牵挂着该乡的5000多群众.当日下午,乡卫生院院长刘克涛翻山越岭带回草坡乡的消息.该乡灾情严重、大量民房倒塌,伤员众多,药品已经告罄,有12名重伤员急需转运.李黎再也坐不住了:“明天到草坡。”,并连夜准备急需药械和干粮。21日,不顾指挥部领导和同志们的一再劝阻,李黎带着12名突击队员驱车到绵池,背着药品和干粮,向草坡突进。在翻越陡峭的绵丰村山头时,队员们提出留下部分药械,轻装前行。李黎坚定的说:“不行,即使扔掉部分干粮,也不能仍下一片药,草坡乡的伤病员盼着这批药品”。队员们在他的带领下,攀行11小时,翻越三座大山,晚上7:40时,终于带

8、着这批急需药械到达草坡。 当晚,在详细了解草坡乡的灾情后,李黎在电筒的光照下,安排第二天的工作。12名队员分成4个工作组,每组配备1名医生、2名防疫人员,自带药品、喷雾器和干粮下村。第二天,李黎亲率一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医疗和防疫工作。下午,得知尚有数名由官兵从沙排村救出的重伤员,滞留在刘家河坝,李黎顾不上休息,带着刚下飞机的上海东方医院的专家,马不停蹄的赶往刘家河坝。5名重伤员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救星,异口同声的说:“要不是共产党派军队、派医生来救咱们,我们怕是没指望了。当天晚上,李黎向跟随上海医疗队空降草坡乡的东方电视台记者提出一个请求.记者感动不已,满口答应。李黎对着镜头,平静的说:“我现在在XX县区的草坡乡,参加当地的抗震救灾工作.由于通讯不畅,一直没有机会向远在北京的领导、家人和朋友联系。借此机会,向你们报个平安.这些天来,是灾区纯朴的人民感动着我,是身边的同志们激励着我,灾区人民需要我。我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其实,正是这位从未走过山路的、从北京来的挂职干部,一直激励者身边的同志,满腔热诚、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投身抗震救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