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26498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身工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包身工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包身工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包身工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包身工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身工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安三中高一语文组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主备人:张丽芳 审核人: 贾丽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学习重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2、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难点】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

2、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手头资料,了解作者、背景知识及报告文学的特点。2、筛选积累重要字词(参考“咬文嚼字)3、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标记相应的段落。与“外头工人”相比,包身工具有什么特点?试给包身工下定义。 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知识链接】一、报告文学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

3、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二、作家作品:读全优设计“连线作者”三、创作背景:读全优设计“走近文本”包身工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检查预习情况。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3、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一、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骷髅( ) 谄媚( ) 怔住( ) 锭子

4、( ) 二、整体感知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选择哪些场景描写“包身工”的什么样的生活?线索:场景:2、文章在叙述了包身工的新闻事实之后,又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试找出这些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三、探究学习标出关键句,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四、概括本文主旨。五、课堂思考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的黑暗、残酷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课外作业】完成全优设计“知能达标”1-8题包身工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2、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

5、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品读鉴赏、合作探究1、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那么,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2、课文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

6、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褒词贬用除了上面这句话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4第35段:“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请分析此段的表现手法。5第49段:“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

7、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请分析此段的表现手法。6分析本文最后一段的表现手法:“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7除了以上这些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外,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请同学们找找看并进行分析。二、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三、拓展延伸评论: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陈迹”陈凤庚“我好累”5月30日深夜,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35岁的女工甘红英死在出租屋。医生注明:死亡原因是猝死。此前,从5月2

8、7日到30日,工厂为了赶活,甘红英每天都是从早上工作到次日凌晨。四天工作时间达54小时25分钟,累计加班逾22小时。她生前常提到自己“想好好睡上一觉”。甘红英原是四川一名女教师,因幼儿园停办南下打工。(6月2日南方都市报) 1936年夏,剧作家夏衍发表了他一生唯一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小时候我在语文课本上读过,对吃人的包身工制度深恶痛绝。今读甘红英之死,越读越象读一篇新版包身工。包身工们在日本人办的工厂“三井系”里,“生活如猪猡”,宿舍是“七尺阔,十二尺深”,平均居住面积0.6个平方,甘红英的宿舍宽敞些,但“房间外侧临近臭水沟,异味很大,屋里肮脏杂乱,连一盏灯都没有”;包身工4点1刻起床,5点上工

9、,中餐及午休一小时,下午6点收工,每天12小时强劳动,甘红英连续三天工作都超过了14小时,最后一天“坚持不住了”,是10小时20分钟;包身工面临“殴打、罚工钱、停生意”三大危险,“甘红英们”被打的危险基本可以排除,但扣工资、开除还是家常便饭;包身工“生死疾病,一听由命”,甘红英的生命权也没有多少保障,以至于劳累死。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和国度,有强大的政府和公正的司法为累死的甘红英讨“说法”,有如我一样疾恶如仇的时评作者为她鼓与呼。 就在昨天的南方都市报上,也有一个员工劳累死的报道:深圳华为公司25岁的四川员工因长期加班,劳累过度死亡。这种“巧合”,似乎告诉我们还有多少

10、私企的员工在过度透支自己的生命。也许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生存,多挣工资。可报道分明告诉我,3、4两个月,除去伙食费,甘红英净收入1700元,月工资只有850元。在私企打工,你不按工厂的“纪律”加班,老板一罚款,你是所得无几的。 一个月前的“五一”节期间,媒体报道了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纷纷提醒劳动者莫忘加班费,要维权等等。今天的信息日报就有一条工人维权的新闻10名工人拒绝超时加班,被指煽动“罢工”遭解雇,看标题,就知道结果了。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今天个别企业的个别老板又何尝不是把工人当作廉价的机器?劳动保障法在许多工厂是不管用的。不知劳动保障部门有没有办法对付这些黑心的企业? 1959年,夏衍先生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该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想好好睡上一觉”的甘红英终于永远的睡去了,已经作古的夏衍先生假如在另一个世界采访甘红英,知道距上海的包身工70年之后,还有少数“陈迹”在广东出现,恐怕又会拿起笔来的。我坚信:在今天的社会制度下,想靠“包身工”发财的老板终究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裁!我们有能力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