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25712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1引言近些年,在加快工业化的背景下,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环境问题 也越发突出。现阶段,深入开展建设生态环境是保护水资源的迫切任 务。我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环境是主要切入点。所以要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保护好和利用好水资源。2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在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不断加强建设生态环境,这也是 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还没有明确生态环境建设内涵z不 过在探索中已经发现其作用。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得到的经济发展, 出现了越发明显的恶果,建设生态环境主要是重新建设生态环境。我 国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中提出,在陆地部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 容是:

2、生态农业、草原建设、防治荒漠化、保持水土、植树种草、保 护自然资源比如天然林等。建设生态环境的手段主要是:其一,利用生 物措施建设植被。其二利用工程措施建设工程。这两种措施互相辅 助,为建设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其中建设生态环境的重点内容就是保持 水土、防治沙漠化。3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利用水资源的现状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资源人均占有率比较低。我国是贫水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地理分布上我国总体呈 现西少东多、北少南多的情况,且会因季节变化受影响。如今我国有 四分之三的大中型城市面临缺水问题,并且形势比较严峻。在利用和 开发水资源方面,我国总用水的一半以上是农业用水其中农业用水的

3、 三分之二是用在灌溉上。之所以灌溉会使用如此大的水量其原因主 要是是我国的灌溉技术不高,无法有效利用水资源水利用率比较低, 相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工业领域也消耗了较大的水 资源。如今,我国对工业用水的管理主要采取定额方式利用水资源的 效率比较低,不少工业废水直接流进河流,污染水资源,导致缺水问题 越发严峻。4加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一般措施构建节水型社会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加强建设生态环境,关键措施就是积 极构建节水型社会。构建节水型社会指全民都参与到节约水资源的活 动中,所有人都从基本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贯彻落实节约用水。另外,全 民都参与到节约用水中,从本质上降低浪费的水资

4、源。比如农业上可 以改造灌区节水、田间节水等工程,对节水措施加以调整,提升综合农 业水平。在工业领域,要持续改造节水技术,对当前的产业结构、经济 布局进行合理化调整。另外,也要积极普及循环用水,以提升农业领域 的用水效率。在生活用水中,要加强管理公共用水对水价进行合理调 整,普及和应用城市建筑中的节水技术强化对污水的回收。(2)建立水资源工程的良好格局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节水型社会另 一方面要建立水资源工程的科学化格局。建立水资源工程的科学化格 局指依据“三先三后”原则加快建设水利工程,慢慢建立我国水资源 工程的科学格局,从而处理北部地区的缺水问题。另外,在对生态环境

5、多加保护的同时,应该建设一些水库工程和调配水资源的工程特别是 要强化建设西南区域关于水利的基础设施提升蓄水能力和供水能 九总体而言,在对多个方面加以考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水网连 通,将调配水资源的工程价值尽可能发挥出来。(3 )强化修复水资源的功能,建设重点地区的水资源提高修复水资源的功能主要是修复生态湖河,通过修复水资源,推 动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些水资源规划中划定了各流域开发水资 源的上限,且需要加强节水措施,对用水需求的增长加以控制,更好地 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确保其在水资源承受范围之内,提供建设生态文明 的坚固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还需要强化保障重点地区的水资 源。水资

6、源和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强化开发和利用重点地区的水资 源是建设水资源的重要基础,也能保障生态环境。所以,我国必须积极 采取措施改善水资源,保障重点地区水资源的安全确保水资源能够得 到可持续利用。5.建设植被生态和保护利用水资源要想提升森林的生产力,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森林水循环,也是水文 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森林水循环的基本原理为:一些降水被森林截 留在地表,之后慢慢被森林吸收。被截留在地面地降水可以直接被植 被吸收,也可能被大气吸收。森林植被有较大的体量和复杂结构,林下 土壤有较大的下渗体量和加强的渗透性且结构比较复杂,导致森林植 被有突出的水文特征,可以有效调节生态系统。植被生态保护和利用水资

7、源的价值体现:(1)有较强的截留蓄水能 力。森林生态的主要特点就是有多样化的生态条件和较广的覆盖面积 因此降水时能有效储存水分,且森林植被普遍有较长的生长周期蓄水 能力也比较强。特别是一些比较密集的森林系统相比单层人工林的 涵蓄能力要高三到五倍。所以,人们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更好地生 态建设服务。对径流河川加以平衡。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截 流蓄水力,能够对河川径流实现有效调节。暴雨时节森林生态系统的 蓄水能力能补充地下水,地表土壤比较牢固,出现洪水峰值的时间大大 缩短。而在干旱时期,森林系统可以将所储存的水分给予地表在正常 运转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补给河川径流,降低干旱时期发生干枯的 概

8、率。(3)降低径流总量。河流径流总量取决森林系统水流散量、地 表水分的蒸发量。一些地区的湿度较大径流量通常不会被森林系统 影响;而干旱地区的径流总量在森林系统影响下可以降低百分之十有 效改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6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土保持是建设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因此,建设植 被和水体保持有交叉区域,也有各自的重点内容。水土保持的工作中 心是保水保土,之后结合有关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对生态环境加以改 善,保证社会经济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相比统一地区的单项植被建 设,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对水资源有重要价值。(1)减洪增枯。治理水土 流失能提高拦蓄区域的降水能力,地下和地表径流

9、的分配格局和分配 时序都得到优化,从而使河川径流年内分配得到改变,洪峰流量得到减 少,枯水期流量增加。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削洪效应受流域大小、措 施实效、土壤、地形和雨情等因素影响,总体来说,削洪效应在中小区 域河流中比较显着,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之高。不过,大河流域内形成 洪峰取决于多个因素,而形成洪峰的关键因素是雨情,导致水土保持减 弱洪峰的作用在一些区域无法发挥。不过在加强治理大河地区水土保 持的情况下,水土保持削弱大河洪峰的作用也会慢慢呈现。土壤侵 蚀得到控制。水土保持在改善土壤侵蚀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安排 多层防御防止土壤被侵蚀,利用以坡改梯方式改进农田和林草植被等, 大大减少进入河川的水和泥。一般情况下,治理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后, 侵蚀模数会降低至3000t/km2到5000t/km2,相比原先的 10000t/km2到20000t/km2,下降了很多。假如采取合适的治理方 式,在长时间治理后侵蚀模式甚至能比1000t/km2低。另外,治理初期沟底工程和河川工程可以有效拦截河沙在深化治理中,农田建设和 植被工程会有更大作用。7结语经济要持续发展而不是竭泽而渔,要对子孙后代有利。为此,要重 视建设生态环境,构建节水型社会、水资源工程的良好格局,强化修复 水资源的功能,建设重点地区的水资源。同时,要加强建设植被生态,综 合治理水土保持,切实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