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模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25045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解决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问题解决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问题解决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问题解决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解决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学生观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指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活 生生的数学,引导其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 程,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了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实际应用,深化问题”。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数学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 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

2、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 习探索中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 习兴趣,萌发出学习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好心理准备和探索准 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从来源说,可分为三类:一是教科书提出的;二是教师启发学生 提出的;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更要善于鼓励学生的教学 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主动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我们 就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使他们在亲自做数

3、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 学知识的获得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课前可安排学生到商店 或超市帮助家长购物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 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多多 少钱?”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数 学知识的探索中。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他们熟悉的生活 中。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探索兴趣,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 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还要注重创设知识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

4、和 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通过设疑, 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独立思考。如,我在执教“三角 形边的关系”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将手中的吸管任意剪成三段,来围三角形。这时出现有的同学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则围不成三角形两种情况。“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 呢?”教师这一简单的反问,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

5、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围绕问题 的解决所设计的问题系列,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即 可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探索,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数学,通过交流、碰撞,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重 要的一环。(一)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 创设的问题、活动要有目标、有层次,一步步促进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 现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由没有围成三角形而产生“为什么围 不成” 的疑问,引起探究的需要;再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围不成的原因在于“两 根小棒

6、的长度的和小于第三根小棒”;接着引导学生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与第三 根小棒存在什么关系时才能围成三角形”。接着学生就会针对猜想去操作、验证、探究。 最后规律的得出是呼之欲出,自然天成的。(二)教师在学生探究中要在方法上给以引导,在关键处给以启发。如,教学“三 角形的内角和”一节,学生多数会选择量量、算算进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方法应该 说比较单一。因此,为了教给学生更多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量一 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去研究。实践证明,就这一句看似简单的引导,却让学生有 法可依,不光选择“量一量”的方法研究,还会选择“比一比”、“折一折”的方法去研 究。当然,除了研究方法

7、上的引导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探索中进行指导,如,“如果 有发现可和组内同学说一说。”等类似的语言能促进学生边操作边思考,逐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加工思考能力,也为后面的交流准备了丰富的个人理解。再如,在教 学“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多数通过画线段来研究比较,我在 学生“画出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三份,在一份标上 1/3;画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长了又改 的一样长”这一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改动呢?”把学生的思维方向一 下子集中到了重点之处。(三)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三角形边的 关系”,当学生操作发现其中两根小棒太短后,教师留给学生

8、进一步探究“两根小棒究 竟多长才能围成三角形”的时间,而不是急于给出方法,真正实现学生充分的、个性化 的发展,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 与众不同的意见,学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合作交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小组为 单位的交流,学生共同交流“自主探究”阶段里的收获,共同解决“自主探究”学习中 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谈自己的做法,谈遇到的问题以及谈自己对他人见 解的看法。然后,再让学生充分进行全班范围内更高层次的交流。在课堂上,我们会听 到学生:“我有个建议” “我来补充一下”“我有不同意见,我的

9、做法是”“谁说得不 错,要是再补充一点就好了”学生的思维在激烈的碰撞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 生们在互相补充、争辩中生成新的数学概念,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我们需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灵活应用 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四、实际应用,深化问题”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不仅要弄请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所想的问题,所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 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总之,此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策略为重点。低年级 主要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年级在提出问 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解题策略;高年级重在利用解题策略进行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