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23009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题二-人教新课标版[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的光合作用练习题二简答题1、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请据图回答:(1)图中【A】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_和【】_。(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_和【】_。(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2、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

2、液、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_蓝(填“变”或“不变”), 原因是_。(2)乙处_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_。(3)丙处_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_。(4)此实验中的两组对照分别是_和 _。3、右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 ,C为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叶片的 作用。在此作用过程中,B为 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3)从上述可见,在白天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 种生理作用。(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

3、官是 。 (5)图中的A和B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

4、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5.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甲、乙、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0(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是 。(3)叶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是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5、。(4)叶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这说明 。(5)要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装置中两个玻璃瓶上的塞子要密封好,目的是 。6、.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 ,实验的变是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应该是受“ ”实验的启发,利用了 的特性。(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作出的。(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

6、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7.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玉米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培养液甲0.06%土壤浸出液乙0.03%土壤浸出液丙0.06%蒸馏水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

7、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4)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5)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 答案1、(1)叶绿体制(2)水 二氧化碳(3)有机物 氧气 (4)叶2、(1)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2)不变 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3)变 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4)甲丙 乙丙3、(1) 二氧化碳 有机物 (2)蒸腾 水蒸气(3)3 (4)叶(5)气孔 筛管 4、(1) 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8、二氧化碳 (2)黑暗 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 气孔5、(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液体的蒸发(3)铝箔遮盖的部位不变色,其余部分变成蓝色 光合作用需要光(4)乙叶片不变色,丙叶片变成蓝色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防止二氧化碳进入瓶中6、(1)对照实验 光 (2)观察种子的结构 淀粉遇碘变蓝 (3)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4)叶绿素 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7、(1)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2)甲玉米苗温室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无机盐 (4)夜晚降低温度,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 (5)阴天或傍晚移栽,降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