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22629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式沟渠形,它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 装置,一方面向混合液中充氧,另一方面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使污水和活性污 泥的混合液在沟内作不停的循环流动。从反应器的观点看,氧化沟属于一种独具特色的连续 环式反应器(CLR)。由于氧化沟巧妙地结合了连续式反应器和曝气设备特定的定位布置,使氧化沟具有若干与众 不同的特性(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2) 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3) 氧化沟功率密度的不均匀分配,有利于氧的传递、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4) 氧化沟的整体体积

2、功率密度低,可节省能量。混合液通过转刷后,溶解氧浓度提高,随后,在渠内流动过程中又逐 渐降低。氧化沟通常以延时曝气的方式运行,水力停留时间为 1O24h 污泥龄为2030d.有机负荷则很低,仅为0.050.15kgBODs/( kgVSS*d), 活性污泥浓度为20006000mg/L。通过设置迸水与出水、污泥回流、 曝气设备等的位置,可以使氧化沟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如果主要 去除BODs或进行硝化,进水点通常设在靠近转刷的位置(转刷上游), 出水点在进水点的上游处。采用氧化沟处理污水时,可不设初次沉淀池。氧化沟的深度为0.95. Sm,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为0. 250.35m/s。氧化沟的几

3、何形状 和具体尺寸,与曝气设备和混合设备密切相关,要根据所选择的设备 最后确定。常用的氧化沟曝气和混合设备是转刷、立轴式表曝机和射 流曝气机。目前也有将水下空气扩散装置与表曝机或水下扩散装置与 水下推进器联合使用的工程实例。污泥沉淀设施可采用分建式或合建 式。二、氧化沟的技术特征1氧化沟系统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流两种流态 污、废水进人氧化沟后,在曝气设备的作用下快速、均匀地与沟中混 合液混合。混合后的水在封闭的沟渠中多次循环流动。氧化沟在短时 间内(如在一个循环中)呈现推流式,而在长时间内(如在多次循环 中)则呈现完全混合特征,两者的结合,可减小短流,使进水被数十 倍甚至数百倍的循环水所稀释,

4、从而提高了氧化沟系统缓冲能力。2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在曝气装置下游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较高,随着水流沿沟长的流动, 溶解氧浓度逐渐下降,在某些位置溶解氧的浓度甚至可降至零,出现 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利用溶解氧在沟中的浓度变化以及存在好氧 区和厌氧区的特性,氧化沟工艺可以在同一构筑物中实现硝化和反硝 化。3氧化沟工艺采用的处理流程十分简单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废水时可不设初沉池,悬浮状有机物可在氧 化沟内得到部分稳定,这比设立单独的初沉池再进行单独的污泥稳定 要经济。由于氧化沟的污泥平均停留时间较长,其剩余污泥量少于一 般活性污泥法产生的污泥量,而且氧化沟排放的剩余污泥已在沟内得 到一

5、定程度的稳定,因此一般可不设污泥消化装置。工艺流程中的二沉池可与氧化沟分建也可与氧化沟合建。合建的氧化 沟系统可省去单独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使处理构筑物的布置更 加紧凑。另外,氧化沟工艺也可与不同的工艺单元相结合,如氧化沟 前增加厌氧池可增加和提高系统的除磷功能。所以氧化沟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操作灵活。4氧化沟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实际应用表明,氧化沟工艺在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方面,有比传统活 性污泥法更好且更稳定的效果。对我国邯郸市污水处理厂的多年运行 资料分析表明,BODs和悬浮物浓度小于30mg/L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92%和 96%。5基建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美国EPA公布的数据表明,考察基建费用时,如氧化沟仅为去除BODs 而设计,则其基建费用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大致相当;当需考虑去除 NH3 -N 时,氧化沟处理厂所需基建费用不会有什么变化,而活性污 泥法处理厂的基建费用则显著增加;当需考虑脱氮时,氧化沟在基建 费用上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