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214842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杜甫诗三首望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

2、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简介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听配乐朗读,

3、学生听读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全体学生齐读。五、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以“我最欣赏这首诗中 (字或句)是因为 ”谈谈你的理解。六、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好,历来被人称道,试着分析它的妙处。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4、情?明确:(2).远望泰山,说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广阔近观泰山雄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细看泰山,表现在泰山面前深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3)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来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

5、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七、研读课文,质疑问题,加深内容理解。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想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八、课堂小结: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这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九、板书设计:望岳(唐)杜甫-“诗圣” 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十、作业设计:1、抄写古诗。2、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