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质现状.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20269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水质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水质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水质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水质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水质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水质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水质现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水环境状况 北京市水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其次来自自然界及农林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1998年北京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3.32亿t,其中,生活污水为6.97亿t,工业废水为6.35亿t。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的堆放,不仅造成地表水的严重污染,而且还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1998年在监测断面控制的河长213.14km中,类、类和类以上水质的河长比重分别为42.3%、30.7%和27.0%。个别水系如北运河的干流254.2km河长的83.1%为超类的水质,可见北京市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是极其严重的。地下水环境的

2、状况主要是过度开采和水质超标。北京市地下水的年可开采量为6亿m3,近年来年开采量在7亿9亿m3,过度超采造成超采地区的地面沉降。北京市东郊地区累积最大沉降量为850mm。1999年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对全市14个区(县)40眼井的监测资料表明,符合类水质的占47.5%,符合类水质的占37.5%,符合V类水质的占15.0%,其主要污染物为氮氨等化学物质。(二)北京水质及水源现状及调查 在环境学领域,有一个重要名词叫“水体”,它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另外,还包括水中的悬物、溶解物、水生物和底泥都作为水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在环境学领域中,区分“水”和“水体”的概念非常重要。例如重金属污染物,由于本身重量,

3、容易从水中转移到底泥中,水中的重金属一般并不高,若着眼于水,似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从水体看,可能受较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平时说的水污染准确说是水体污染,即指排入水体的污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北京的地表水指的是北京的三大水库,即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官厅水库。由于连续6年的干旱,库容量达44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只剩下7亿立方米水量,其中还有4.25亿立方米无法流出的库底。怀柔水库的情况跟密云水库相似。官厅水库储存的是发源于山西的洋河水,洋河上游环境污染严重,水中藻类含量显著增多。也就是说,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的水用得多、补得少,水体没能及时稀释,微生物数量直攀官厅水库,三大

4、水库水质全部富营养化。 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地表水富营养化程度达到70,远远排在欧洲、非洲甚至亚太地区的前面。由于三大水库水量严重不足,北京市于2003年开采怀柔、顺义应急地下水源,并将于2004年7月1日启动平谷应急水源。届时,怀柔、顺义、平谷三地每天将向北京输运优质地下水66.5万立方米。目前已经开始启动的南水北调工程正是为解决北京巨大的用水压力而设的项目。 北京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成果报告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提交。调查主要目的为基本查明北京市城近郊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状况。工作年限1999年 -2003年,完成了689个地下水井调查并选取191个进行取样测试,共测试地下水样355组,地表

5、水样12组,包气带土样73组,外检样品83组;施工钻孔剖面2个,进尺212m,观测取样测试6次,抽水试验4组;室内柱模拟试验2组,测试无机水样816组,有机水样212组。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基本查明了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状况,确定有机污染物主要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及有机农药有部分检出,浓度不高,污染呈点状分布;氯代烃高浓度点集中在丰台等地潜水含水层中,TCE和PCE在造甲街和二机床厂两个地区严重超标,污染呈面状。 北京的地下水的确像商家宣传的那样硬度较高,达到450mg/L(毫克升),刚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北京水

6、质偏硬是综合原因造成的,北京地层以碳酸盐为主,这一地质构造特点决定北京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长期的过量开采,北京地下水资源已经形成一个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再加上人为活动对环境的破环,都直接增加硝酸盐的含量,也就导致北京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中钙、镁含量偏高。根据资料显示,北京城近郊区以城市自来水水质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区域。东区:建国门、双井、潘家园等地区,水质较硬。硬度一般在200-280mg/l南区:宣武、丰台、大兴等地区水质较差,硬度一般在450-800mg/l西区:八里店、甘家口、羊坊等地区水质硬度较高,硬度一般在350-450mg/l;北区:亚运村、望京、左家庄、安贞、和平

7、街等地带水质较好,硬度一般在120-180mg/l;中区:木樨地、复兴门、三里河等地区水质较硬,硬度一般在400mg/l左右。通过这组资料可以看出,北京地区除去北区即亚运村、望京、左家庄、安贞、和平街等地带水质较好以外,大多数地区水质都比较硬,即水中的钙、镁离子等含量较高。比较直观地说就是将自来水烧开后,会看到开水壶内会有大量“水碱”沉淀或是少量水碱漂浮于水面上。若是壶内沉积的“水碱”不及时清除,还会形成一层坚硬的水垢,很难去除。(三)北京五大水系水质调查2012 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标准根据水资源的用途,河流上游一般为饮用水源区,中游为开发利用区,下游为排水区北京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标准

8、;污染主要在部分河流下游,大多排入中水和雨洪水日前,有文章称北京五大水系全遭污染,官厅水库退出饮用水源地,作为重要饮用水源地的密云水库有富营养化趋势,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北京五大水系和密云水库的水质到底如何?记者赴密云水库进行调查,并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五大水系均遭污染吗?五大水系103条河流,符合类以上水质标准的河长占51%所谓五大水系,是指北京境内从东到西分布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水系。7月9日,记者通过“水质查询”看到,最新一期水质监测数据为6月18日发布的“5月重点湖泊、大中型水库、河流水质”。随机点开“5月大中型水库水质”,可以看到,除官厅水库为类、大宁水库

9、、桃峪口水库无水外,其他水库水质都为、类,比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都是类。依照北京地表水功能区划,北京共有133个水功能区,目前共布设221个监测站点,涵盖所有水功能区,每个月监测1次。根据2011年监测结果,符合类水质标准的河长1003.0千米,占总监测河长的46%;符合类水质标准的河长115.6千米,占总监测河长的5%。类、类水质河道占总监测河长的51%。“分析水质不能一概而论,要把水源地和水环境分开,各个功能区都有不同的监测标准。”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张晓健说:“简单来讲,河流上游一般为饮用水源区,中游为开发利用区,下游为排水区。”北京市水文总站总工程师黄振芳说,符合、类水质标准河道主要位于

10、城市上游区域,多为山区河道、引水渠道和核心景观水域,符合饮用水水源地标准;、类河道主要位于城市景观水域,基本满足景观用水水质要求;劣类河道主要位于城市下游排水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城市下游河道新水补充不足,加上城市排污的影响,造成这些河道污染较重。张晓健说,五大水系的上游和中游问题不大,污染主要在东南部下游排水区域。北京缺水,没有足够的清水注入,排入的主要为中水和雨洪水,肯定达不到天然水环境的要求。“水质监测实施一票否决制,感官、理化、卫生学三类指标中只要有一项指标不达标,整体水质就不合格。”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张世清告诉记者。饮用水源地水质如何?密云水库和地下水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标准北京水资源主

11、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外调水、应急水源。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水源地的水质应为、类水。据了解,密云水库是目前北京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官厅水库在1997年就因入库水量锐减、水环境恶化而退出饮用水源地,只作为京西工业和景观用水水源。根据全市水资源调配情况,密云水库每天输往城区的水量有所变化,近期每天在25万30万立方米之间。密云水库管理处副主任胡明罡告诉记者,为保护水源,密云早就停掉了周边的污染企业,并加强水质监测。当下处于汛期,也是旅游旺季,密云水库水质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每周都会出船,对水库水面及周边41个点采集水样并检测,还会加强检测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密云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类,属于地表水源地一级

12、保护区。”针对密云水库水体营养化状况,胡明罡说,任何封闭的地表水都有富营养化的可能,因为流动性不大,易长青苔等藻类植物。“现在是夏季,为了避免这种趋势,我们会对密云水库水体进行加密检测,若发现某个区域的叶绿素水平高了,会出船进行机械除藻,并让表层水和深层水进行交换,从而提高水的流动性,防止发生富营养化。水华一般在类水体中才会出现,密云水库水体在营养化指标达不到类时就会出现预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水华。”据了解,北京市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地下水均符合类标准。张晓健表示,“北京地下水的水质很好,只有东南部地区的水质较硬,但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之后均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人多水少难题如何解决?再生水利用量

13、已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9%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平均降水量552毫米,形成水资源总量25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36亿立方米,用水量与资源量缺口11亿立方米。通过超采地下水、扩大再生水利用、增加外调水量等措施,供应本地新水26.4亿立方米、再生水7亿立方米、外调水2.6亿立方米。据预测,2012年北京市可利用水资源量约24亿立方米,供需缺口13亿立方米。“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北京面临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水资源跟不上人口的扩张。我们的生活方式、产业发展不同程度都带来了环境污染。”张晓健说。水资源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再生水成为北京产业发展和生态用水的主力水源。从2000年到2011年,北京的年污水处理量

14、由3.7亿立方米增加到11.8亿立方米;再生水累计利用量已达41.7亿立方米。2011年,北京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5%,再生水利用量已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9%。张世清告诉记者,“城市河道、奥运湖和郊野公园等已把再生水作为主要补充水源,六环路以内总长520公里的52条河道70%以上用的是再生水。”据了解,2009年北京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用5年的时间让污水处理后达到地表水类的标准”,张世清说,到2015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8%。“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新建、扩建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同时,加快老旧排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和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的管网工程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是北京市进行水环境治理的另一大举措。2009年起,北京陆续对北运河、永定河、潮白河三大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生态湿地修复,推进沿河绿化带建设,实施河道生态用水调度,有效地改善流域水环境、水生态。针对违法排污时有发生的现象,张世清表示,“将对新增排污口进行溯源调查,对流域内违法排污、私搭乱接现象进行整治,依法整改不符合规范的管线,所有污水必须进入污水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