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197539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选编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层次特 点原 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

2、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愈向上空气密

3、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65/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50.6/100m,上层平均为0.650.75/100m。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30.4/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

4、达1.21.5/100m)。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下面分别讨论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一)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235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

5、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235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235中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235中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二)湍流逆温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其形成过程可用图236来说明。图中AB为气层原来的气温分

6、布,气温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d)小,经过湍流混合以后,气层的温度分布将逐渐接近于干绝热直减率。这是因为湍流运动中,上升空气的温度是按干绝热直减率变化的,空气升到混合层上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混合的结果,使上层空气降温。空气下沉时,情况相反,会使下层空气增温。所以,空气经过充分的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直减率就逐渐趋近干绝热直减率。图中CD是经过湍流混合后的气温分布。这样,在湍流减弱层(湍流混合层与未发生湍流的上层空气之间的过渡层)就出现了逆温层DE。(三)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表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

7、少,于是产生逆温现象。这种因空气的平流而产生的逆温,称平流逆温(图237)。但是平流逆温的形成仍和湍流及辐射作用分不开。因为既是平流,就具有一定风速,这就产生了空气的湍流,较强的湍流作用常使平流逆温的近地面部分遭到破坏,使逆温层不能与地面相联,而且湍流的垂直混合作用使逆温层底部气温降得更低,逆温也愈加明显。另外,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可使平流逆温加强,而白天地面辐射增温作用,则使平流逆温减弱,从而使平流逆温的强度具有日变化。(四)下沉逆温如图238所示,当某一层空气发生下沉运动时,因气压逐渐增大,以及因气层向水平方向的辐散,使其厚度减小(hh)。如果气层下沉过程是绝热的,而且气层内各部分空气的

8、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这样空气层顶部下沉的距离要比底部下沉的距离大,其顶部空气的绝热增温要比底部多。于是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当下沉到某一高度上,空气层顶部的温度高于底部的温度,而形成逆温。例如,设某气层从空中下沉,起始时顶部为3500m,底部为3000m(厚度500m),它们的温度分别为12和10,下沉后顶部和底部的高度分别为1700m和1500m(厚度200m)。假定下沉是按干绝热变化的,则它们的温度分别增高到6和5,这样逆温就形成了。这种因整层空气下沉而造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下沉逆温多出现在高气压区内,范围很广,厚度也较大,在离地数百米至数千米的高空都可能出现。冬季,下沉逆温常与辐射逆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从地面开始有着数百米的深厚的逆温层。由于下沉的空气层来自高空,水汽含量本来就不多,加上在下沉以后温度升高,相对湿度显著减小,空气显得很干燥,不利于云的生成,原来有云也会趋于消散,因此在有下沉逆温的时候,天气总是晴好的。此外还有冷暖空气团相遇时,较轻的暖空气爬到冷空气上方,在界面附近也会出现逆温,称之为锋面逆温。上面分别讨论了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因此,在分析逆温的成因时,必须注意到当时的具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