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18922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例如一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教案例如一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包括难词句理解,比较阅读文章)。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语设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多么令人留连忘返的境界呀!这是谁创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我们描绘的迷人风光。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 游佳山秀水,

2、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 记?,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西山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 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讲解:学生已学习过?小石潭记?,教师由文中佳句导入,便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二、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自幼聪明好学,21岁中进士第,26岁中“博学宏词科,授官集贤殿正字。后改任监察御史里行, 与韩愈、刘禹锡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 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权

3、利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 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永州刺史。在 柳州任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 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如今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 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开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 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 记?小石城山记?。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

4、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浸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 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 自然的交融,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教师范读:补充注释。斫(zhu):砍伐。遁(dn)隐:躲避、隐藏。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讲解:反复读课文,

5、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2)疏通全文大意。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集体解疑,教师点拨。复述主要内容。(讲解:学生合作理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培养自学 才能。互相质疑、解疑,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互相启发,进步学习效率。)(3)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形式。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 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

6、的喜 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文章过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 游,结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了前面的反复诵读,学生很容易明白主要内容,教师应鼓 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应提倡学生提出个人见解,不要被教师的观点所左右。)2详细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7、讲解:教师先提出五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解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 积极思维。问题的提出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及时应变处理。)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 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致“但凡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 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 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 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

8、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 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构造全文。(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 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 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 中的烦闷仍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 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

9、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 与天地同游的欣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 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 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表达。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致醉不思归。(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那么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那么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 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那么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 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 世情怀。(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

10、而醉。醉那么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 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 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 少。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 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 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西山之 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 拔之貌。如先

11、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 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似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 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 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一样 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 具感染力。3欣赏品味本文虽记写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却句句写景,字字见情,真正表达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特点。如今我们就来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巧词句的描写。(2)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喜欢的理由。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那么披苹而坐,倾壶而醉。醉那么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 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一样,强 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 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 行,漫漫而游。以为但凡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抓住西山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