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188553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丽《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钓鱼的启示第二学时教学设计城固县集灵小学 孙丽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种傍晚,“我”和爸爸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爸爸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阐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三维目的:1. 知识与能力目的:对的、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过程与措施: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读为本来达到以读促解。抓住核心词,体会在放鱼这一情节中,我和爸爸心情有哪些变化。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让学生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启示,在此后的生活中,学会自觉遵守规则,放弃诱惑,做一种有道德的人。教学重点:抓住核心词,通过对“我”和

2、“爸爸”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爸爸”在放鱼这一情节中心情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明白爸爸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则,学会放弃诱惑”的道德教育。教法与学法: 以读为本,融情于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回忆课文内容,并指名填空 。 课文重要写了小时候 和 一起去 ,钓到了一条 。可是在爸爸的规定下,放掉了 ,从中得到了 。回忆上节课钓鱼这个部分的重要内容。(钓鱼时很不容易,鲈鱼很大,很美,并且无人懂得)(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一篇文章的整体性,再次明确詹姆斯不肯放掉大鲈鱼的因素。理解放鱼“难”的主线因素,以此作为导线,突破教学

3、难点。)二情感朗读,体会心情1.默读3-9自然段,体会放鱼这一情节中,詹姆斯和爸爸心情有哪些变化?(规定:用“ ”勾画出写詹姆斯心情变化的句子。“”勾画出写爸爸心情变化的句子。“”勾画出句中核心词。)(1)交流詹姆斯放鱼时心情变化的句子,并指引朗读a.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急切)(抓住“为什么”“急切” 指引朗读。体会詹姆斯不乐意放掉大鲈鱼,也不明白爸爸让她放鱼的因素)“可是不会钓到这样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委屈)(抓住“争辩”“哭出了声”体会詹姆斯委屈、伤心、伤心的心情,让她把鱼放掉,她多么舍不得。)C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爸爸。(乞求)(抓住“乞求”体会詹姆

4、斯不肯放掉这条大鲈鱼,仍然苦苦恳求爸爸。同步让学生化无声为有声,协助詹姆斯乞求爸爸)d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无可奈何)(抓住“慢慢地”“依依不舍”体会詹姆斯放鱼时多么无可奈何和遗憾。)(2)交流爸爸放鱼时心情变化的句子,并指引朗读。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坚定)(从“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看出爸爸也在做剧烈的思想斗争她也舍不得放到这条大鲈鱼,引导学生想象,爸爸也许在想什么?从“得”:必须、一定,体会到爸爸决定把鱼放回湖里是坚决地,不容争辩的。也体会到了爸爸对孩子的爱爸爸理解孩子的心情,但是在面临到的

5、抉择的时候不能妥协,必须从小严格规定,这是作为一种爱孩子的爸爸必须做的。)“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爸爸安静地说。 (安静)(指引学生将这句话读出安静的语调。但在这安静之后是孩子带着哭声的乞求,让我们再一次化无声为有声,分角色演一演,如果你就是正在苦苦恳求爸爸的詹姆斯,她就是那位要坚决放鱼的爸爸,你来乞求爸爸,爸爸会如何不容争辩的给你说呢?)但是,从爸爸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晰的懂得,爸爸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不容争辩)(从“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体会到无论儿子多么着急、争辩、乞求,爸爸已下定决心要把鱼放回湖中。“不容争辩”比“安静”的感情色彩更强烈,阐明爸爸的的决定是不可变化的。)3.

6、创设情境,体验朗读(师旁白):面对这条来之不易,又大又美丽,并且无人知晓的大鲈鱼,爸爸盯着看了好一会儿,让后把目光转向我,坚定地说:(学生接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师旁白):是的,爸爸是如此坚定地说的,但孩子并不想把鲈鱼放掉呀,于是詹姆斯急切地说(学生接读)“爸爸!为什么?”(师旁白):为什么?爸爸懂得,这是她在现身说法,这是一次绝好的培养孩子品德的机会,因此她安静地说:(学生接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师旁白)在这安静之中,詹姆斯却有着太多的不理解,她伤心、委屈、伤心,然大声争辩:(学生接读)“可是不会钓到这样大的鱼了。”(师旁白):她甚至哭出了声,看着四周静悄悄的湖心小岛,

7、把鲈鱼带回去又何妨,于是,詹姆斯带着最后一丝但愿,再次把(学生接读)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爸爸。(师旁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太多的话语,詹姆斯已从爸爸那(学生接读)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晰的懂得,爸爸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师旁白):因此,詹姆斯带着无可奈何和遗憾,只得(学生接读)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设计理念:抓住核心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体现效果。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有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爸爸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

8、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感受人格的魅力,研读启示1这是一位如何的爸爸?2引导学生理解“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a. 引号的作用?b. 三十四年后,摆在詹姆斯面前的“鱼”是什么?c.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有无诱惑同窗们的“鱼”?面对诱 惑你是如何做的?3补充句子,感受爸爸的人格魅力。爸爸放弃了 ,拥有了 。4完毕小诗,诠释启示。三十四年前,那个 的夜晚,我学会了 。由于我懂得尽管 ,但却拥有 。其实放弃,也是一种拥有。5齐读并铭记启示。道德只是个简朴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种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

9、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设计理念:根据詹姆斯和爸爸在放鱼过程中各自的所得,感受爸爸的人格魅力,为理解启示打基本。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严格规定自己,自学遵守规则,才干有益于自己的毕生。此外,用小诗来诠释启示,让文章布满诗情画意。)四拓展延伸l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她在懂得没有人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 法孟德斯鸠l 无论别人还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希腊毕达哥拉斯l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本文主

10、旨得到了升华。借用名言,增进学生对启示的理解,鼓励学生做有道德的人。)板书设计 : 钓鱼 放鱼 启示来之不易 “我”: 爸爸: 自觉遵守规则鱼大 急切 坚定 学会放弃诱惑鱼美 委屈 安静 拥有道德无人懂得 乞求 不容争辩 无可奈何钓鱼的启示第二学时教学反思城固县集灵小学 孙丽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外国作品,她讲述的是一种钓鱼的故事。课文的内容,情节,清晰易懂,但却揭示的道理深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让学生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了减少难度,层层进一步的教学措施来引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一提出假设,激发爱好一方面通过填空的方式,回忆了一下

11、课文内容,接下来让学生说说在第一学时钓鱼这个环节中钓到的是一条如何的鱼?是在如何的状况下钓到的?面对这样一条来之不易,又无人知晓的又大又肥美的大鲈鱼。我先问学生:如果是你钓到的这样一条大鲈鱼,你是乐意放还是留?来激发学生探究詹姆斯和爸爸在放鱼这个环节中复杂心情的爱好。二以读为主,读中体验(一)朗读体验法。指引学生抓住核心词体会人物心情,然后感情朗读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二)想像体验法。让学生读懂詹姆斯乞求的目光。(三)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詹姆斯乞求爸爸将鱼留下,爸爸不容争辩的放鱼,化无声为有声,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四)情境体验法。创设

12、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朗读,不仅充足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尚有效的调动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为后文学习启示打基本。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爸爸要坚决放掉鲈鱼时父子两人的所得,来感受爸爸的人格魅力对詹姆斯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三十四年后的詹姆斯面对生活中诱惑她的“鱼”,是如何做出对的的抉择的?引导学生理解引号的作用,来分析诱惑詹姆斯的“鱼”有哪些?同步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中有无诱惑人的“鱼”,起到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我还特意表扬了我班践行道德的模范郑嘉祺同窗,也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树立对的的道德观。再次为理

13、解启示做了铺垫。四补全小诗,诠释启示在学习启示时我本着语文课堂是用来增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学习做人三重目的,让学生结合放鱼这个情节中自己的感受,用补充一首小诗的形式对文中的启示作了诠释,让本篇文章布满诗情画意,达到了情感的共鸣。五找出局限性,有待改善在教学中仍存在局限性之处,我用补充小诗的方式对文章的启示作了诠释,没有注意到学生语言体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差别,因学习方式的死板,学到的知识不会融会贯穿,仍有个别同窗不会用直白的语言写出自己对启示的理解。在此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六同课异构,取人之长本次课堂考核,我们采用了同一年级组上同一

14、节课的方式,来增进我校教研成效。我们组共有三个人上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通过听她们的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例如,熊汉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的引导学生环绕问题来探究、感悟、解决。司慧洁教师让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夯实。如果说,独立思考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那么,小组协作学习则可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讨论中学生可以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自己独立思考时留下的问题,并且,还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无私,在学习别人的同步,也会随时完善自己,把自己的措施和同窗们交流,同窗之间的思维碰撞,会产生更为精髓的思维结晶。诸如此类,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求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更高的提高。七小组评议,教学相长课前能深钻教材,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课堂环节设计合理,注重双基教学,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科的特点。训练求实,教学氛围活跃,教态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