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18412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门石窟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龙门石窟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龙门石窟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龙门石窟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龙门石窟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门石窟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门石窟导游词.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龙门石窟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龙门石窟导游词【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或者*导都可以,在我的旁边的咱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师傅,*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咱们的安全问题大可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都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接受,并尽可能

2、的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已经踏上旅途,行驶在了郑少高速上,途径新密、登封和伊川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沿用至今。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其他时期的石窟。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

3、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既然大家到洛阳旅游,就要对洛阳有所了解。接下来我就把洛阳的概况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八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

4、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而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华贵,被世人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而宋代的苏辙为了观赏牡丹,更是“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从汝阳移洛阳”了。民间艺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唱词,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现在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会举办洛阳花会,届时中外游人云集洛阳,花海人潮,热闹非凡,希望大家到时

5、候再游洛阳。 这第二宝就是当年曾贵为国礼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种工艺品,现在已经销往海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还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由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的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这第三宝就是洛阳水席宴。洛阳水席宴是洛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制成8种荤素不同的凉菜,又以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制成16道热菜,行云流水一样的上菜方式,衔接筵席空缺。随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水席在原有酸辣味殊的基础上作出了很大的改进,又添加了咸鲜-甜品-清淡等不同口味,不但丰富了洛阳人的饮食口味,也更成为了洛阳人款待来自各地

6、贵宾和游客的首选! 那么第四宝是什么呢?就是咱们马上就要参观的龙门石窟。至于为什么把它称为洛阳第四宝,游览完后,咱们自己就知道答案了,好了朋友们,龙门已经到了,大家随我下车,参观龙门石窟。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与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此洞无论是其规模,还是从造像艺术、雕刻技法来看,都颇似皇家风范,是龙门初唐时期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已经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朋友们,现

7、在我们面前的这古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像,从南向北依次为过去世佛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主佛释迦牟尼,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

8、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宾阳中洞完成于6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拾阶而上,我们现在来到了龙门规模最大的石窟奉先寺,是唐高宗李治所创123下一页建,始建于公元650年,皇后武则天曾助施脂粉钱两万贯,公元675年竣工。它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米,面相丰圆,庄严典雅,眉若弯月,双目府视,小口微笑,灵活而又含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仿佛给人以深

9、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之感,应是理想化了的圣贤形象。卢舍那大佛那震撼心灵的无穷魅力将永不泯灭。阿难文静温顺而又朴实的形象,菩萨端庄华丽而又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又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雄强而又暴躁的性格,无一不是形象生动,各具情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奉先寺这种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正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 首先,大家请看主佛。佛首微垂,作俯视状,下垂的目光,似乎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稍垂的佛首和下垂的目光是整个卢舍那大佛的精髓所在。而大佛的双目更是雕塑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的眼球是

10、略为突出的,但是,如果雕塑时也这样雕凿的话,就必然雕出一位瞎子.卢舍那大佛的双目,利用光的折射,使用阴刻的刀法,把眼球雕成浅凹进去,而又保持瞳孔部位的凸出,利用光线的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遂的目光,配以稍垂的佛首,使礼佛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令人畏而不惧,可敬可亲,使朝拜者感到佛的大慈大悲,由此可见,大佛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雕造者的艺术魅力. 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讲解至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参观.出了西山石窟,大家还可以到东山上参观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凭吊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谢谢大家!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

11、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谢谢各位! 龙门石窟导游词【篇二】 安徽的朋友这边来!大家好,我是本次带你们游玩洛阳龙门石窟的导游,你们就叫我焦导吧。现在我们正在前往龙门石窟的路上。龙门石窟在XX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欣赏它的真面目。 龙门石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位于龙门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儿有许多断裂的巨大石块,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出这么多尊佛像。龙门石窟现在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多块,就连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哦。自古以来,龙门石窟都为帝王游幸、文人荟萃之地,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

12、起的哦!但是现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经被破坏的残缺不堪,所以请大家爱护文物,不要往护栏里钻。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万佛洞。我身后的这个洞里面一共有几尊大佛和数万尊小佛像,所以被称作万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长城一样,也累死饿死了许多人。你们看,正中央的大佛像头上那盏莲花灯上面也有许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呢!可见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们知道吗?在这万佛洞里面,没有哪两尊佛像的姿态是一模一样的。据说,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画在纸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开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呢! 在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

13、的奉先寺。你们知道吗?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仅头部就有4米,耳长米,现在中学的历史书的首页就是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毅力和智慧。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篇三】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得到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最大的一窟-潜溪寺。它是由唐高祖初年所建造的。寺内供奉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请大家看,主佛卢舍那大佛,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表情静穆而慈祥;两侧的则是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她们体躯各部比例匀称,胸部隆起,表情温文尔雅,富于人情

14、味。充分体现了盛唐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我们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胖为美,而潜溪寺的这种造像,则充分表明了盛唐那种风雨典雅的的造像风格。 说话间,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万佛洞,因为洞内可有一万五千尊佛像而得名。大家看,在窟顶上还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太监姚神表、内道场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的”题记,意思是它完工于大唐永隆元年,由太监姚神表、内道场智云禅师主持修建的。并且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围,还有手捧供果的飞天翩跹起舞。此外,在洞内南北两侧的壁基下,各刻有六位伎乐人,它们与洞顶的飞天相呼应,营造了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景象。并且在窟外南壁上,还有一尊观音菩萨的造像,据说是龙门石窟中最美的菩萨

15、。大家看,她面容丰满,平静,左手持浮尘搭于右肩,看那神情,那体态,那优雅的动作,让我们不禁想起她的脸部是多么的明艳美丽,这也叫做残缺中的美,被称作是东方的维纳斯。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来到了莲花洞,因为洞顶有一座直径长达三米的大型莲花浮雕而得名。大家都知道,莲花意为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许多佛寺都已莲花作为象征物。但象莲花洞这样硕大精美的莲花,在龙门石窟中也不多见。并且在洞内南侧壁及基上还可有许多排的小佛像,这据说是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了!它们的高度仅有两厘米,面部刻画细腻,非常清晰。在窟外北壁崖间,还刻有“ 伊阕”二字,相传是由明朝河南巡抚赵所写的。 看过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

16、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高米,头高4米,耳长米。不仅是艺术上的代表,也是美术史上的杰作。而且,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不管你从那个方向看去,她都在注视着你,并且眼神会随着阴晴阳晦的变化而变化,大家可以试着看一下。它是由唐朝所建造的,并且是武则天当时按照自己的样子来建造的,以此来加强对人们的控制。其实呢,奉先寺的这些造像是有严格的象征意义的。主佛卢舍那大佛是帝王的化身,两侧的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是嫔妃的化身,二迦叶和阿难则是文臣的化身,二天王、二力士是武将的化身。说到这里,可能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天王和力士的脚脖子是乌黑发亮的,大家知道原因吗?传说,凡是=抱过天王和力士脚脖子的人都是有福的,因此有无数游人不惜一试,以至于造成了这个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