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方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18179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读书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人读书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人读书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人读书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人读书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读书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读书的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名人读书措施名人读书措施1、鲁迅的读书措施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措施。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本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措施。现向人们简介数种:(1)是泛览,她倡导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她觉得这种措施可以避免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尚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2)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3)是专精。她倡导以“泛览”为基本,然后选择自己爱慕的一门或几门,进一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究竟还是一事无成。(4)是活读。鲁迅

2、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测并注重实践。她说:“专读书也有弊病,因此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她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5)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仅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6)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可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某些问题,自问自答:书上写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是自己,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写?鲁迅觉得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书,效果会更好些。o(7)是跳读。读书遇到难点,固然应当通过钻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觉得“若是遇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

3、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因此跳过去,再向迈进,于是连此前的地方也明白了”。e(8)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措施与众不同,她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她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种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9)是剪报。鲁迅十分注重运用“剪报”这一措施来积累资料。她的剪报册贴得很整洁,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均有她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文。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戏(10)是重读。这是指读过的书,隔些日子再重读书

4、中标记的重点,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此外鲁迅先生的读书名言: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2巴金的读书法出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措施十分奇特,由于她是在没有课本的状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待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某些书,某些作品,仿佛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存下一点美好的东西。”本来她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3、华罗庚读书法华罗庚读书法:“由薄到厚

5、”与“由厚到薄”华罗庚专家把读书的过程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 她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进一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照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课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4、大仲马读书法“法利亚长老”的读书法法国出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她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种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措

6、施:“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五千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后来,我发现,一种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至少是够用或应当所懂得的都懂得了。我把生命中3年时间用来致力于研究这150本书,直到我把它们完全记在心里才罢手。”在这里,她觉得150本书就能囊括“人类的一切知识”,显然不够科学。但是,大促马注重“读精选过的好书”,却是值得借鉴的。5、爱因斯坦读书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理解全书的构造、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

7、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核心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本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进一步领略初读时所不能领略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6、出名诗人、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的读书之言:“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从以上几位名人读书的经验

8、中,我们不难看出,读书有法,但措施不一,根据各人的性情、爱好、才干、需要不同,则各人的读书措施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人有一人读书的措施,一书也有一书的特别读法。贵在每人自己根据平日读书的经验,去为自己谋求一种最合适、最有效率的读书措施。而每遇一种新书,我们也要尽量考察此书的特殊性质,用一种全新的读书措施去把握它,理解它。篇二: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措施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措施、学习心得推介出名学者王国维觉得,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通过三种之境界,她集古人诗句阐明之: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眸,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明朝夏寅曾说:“君子有三

9、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清朝有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有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以上种种,均阐明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多看书,并且要认真学习。然而,读书学习,刻苦的学习精神固然重要,但掌握好的学习措施同样不可忽视。一种好的学习措施,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总结。掌握好的读书、学习措施,绝对是人生的成功之道。而某些名人的学习措施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下面,为人们简介古今中外某些名人的读书措施、学习心得,但愿会对您有所增益。 三国时的大学问家董遇,是以抓紧“三余”苦学而出名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宋代大文豪欧阳修

10、曾对谢希深说:“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立即、枕上、厕上也。” 宋代出名学者朱熹常常向弟子们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诸葛亮的读书措施是“观其大略”。这个措施意味者她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苏东坡学识渊博,她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她觉得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种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也许一下子所有吸取,只能集中注意力理解某一种方面。例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因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种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措施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作家王汶石的“三

11、遍”读书法:第一遍尽作艺术享有;第二遍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分解和结合机枪同样,仔细考察每一种零件的性能、制作措施和它们的联系;第三遍,再浏览,求得一种完整的印象。翦伯赞学习典型著作的三条措施:一是同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陈景润在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后说,学习数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苏步青专家提出,治学要获得成绩,就要有好的学风,这种学风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严肃,第二要谦虚,第三要刻苦钻研。出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措施。她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半晌,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种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当如何写?想完后再打开书

12、,如果作者写的和她的思路同样,她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干读完的书,她一两夜就读完了。毛泽东常说,读书的措施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她总是挤出时间看书。她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运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她重读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她许多书刊。她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措施。重点书她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某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

13、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她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多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当当的标点符号。她还倡导“古为今用”,非常注重历史经验。在她的著作、发言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她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引和看待今天的革命事业。鲁迅先生终身热爱读书,其读书措施有三: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她非常讲究读书措施。她倡导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

14、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她的见解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她还倡导在“泛览”的基本上,选择自己爱慕的书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中,她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测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她觉得“若是遇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因此跳过去,再向迈进,于是连此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注重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老革命家徐特立,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措施,一是日积月累

15、法。她学说文解字时,把540个部首分作一年来读,每天只读两个字。她教学生学这些部首时,只规定她们每天记一字,两年学完。她在43岁时开始学外文,用的也是这个措施:每日学一种生字,一年学365个字。这样持之以恒,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她说:“读书时常有走马观花、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随读随忘的毛病。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我的读书措施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二是古今中外法。徐老小时候读过诸多古书,后来又出国攻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很渊博。她主张读书面要广某些,古今中外的书都要读。正像她所说的:“古今结合,中外结合,融会贯穿统统变成我的。就像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后统统

16、变成我的肉。”三是借书摘抄法。摘抄要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选择必须分析,通过度析才干掌握要领。徐老在湖南时,据说书报流通社有联共(布)党史,就去借了来。在学习下册时,她就是采用抄读的措施。但她不是全抄,而是摘抄,并且做具体的分析,成果她对下册的理解就比对上册的理解深刻。后来,虽然在买书不难的状况下,她也主张抄一点书,由于这样可以做到眼、手、心三到,便于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容。 马克思常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她自觉得重要和有参照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毕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常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她仍然克服多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爱因斯坦的成功,与她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她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爱好。12岁时,她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