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18015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文体分类概论学习与理解的要点1了解文体的概念和文体演变的历史过程;2.掌握文体分类的依据和原则第一节文体分类的历史发展一、“文体”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讲的“文体”,指的是文章为适应多种需要而形成的体裁和样 式。鲁迅曾经说过:“凡有文章,倘或分类,都有类可归。”文体是文章分类的 产物。有了不同的文章体式,也就有了 “文体”这一概念。当我们谈到具体文章的时候,总是针对着特定的文体而言。当我们准备动 手写文章的时候,同样首先要确定所写文章的类型。不难看出,文体问题是文章 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人对这个问题早已做过探索和说明。明代徐师曾作有 文体明辨一书,对当时的文章体式进行了辨析讨论。明代陈洪谟

2、指出:“文 莫先于辨体,体正而后意以经之”。其意是说,写文章首先要辨明体式,然后再 安排内容。显然,这里强调的是文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有关文体常识问题,我们在中学阶段已经涉及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习惯于 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大类,每类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当然, 中学阶段学习的文体常识是一些基础性的文体常识,还没有涉及到较细致的文体 分类问题。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需要了解较多的文体常识,需 要增强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文体感”,以求能够写出“入体”、“得体”、“合 体”的文章。为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文体分类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问题。文体分类是文章繁富多样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

3、人们对文章认识深化的必 然结果。初萌形态的文章,由于数量有限,质量不高,谈不上分类问题。甲骨文 是我国早期初萌形态的文章,属于某些零星的片断的记述,因而还谈不上文体分 类问题。后来,随着文章的成熟和其功能的扩大,各种不同的体裁、文种就产生 了,文体分类问题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些文体类别,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立体式的,有些文体类别则是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划分而形成独 立体式的。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文体分类都是人们对文章的认识深入的表现,也 是文章的功能日趋细密的表现。文体的标志通过文章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从属性上看,文体属于形式因 素,即文章的语言结构、篇章结构所形成的外部形态。它

4、规定、影响语言的表达 方式。文体的这种形式因素,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在传播和交流 活动中,文体形式还会反作用于文章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低视文体的形式构 成和形式作用。但是,文体形式又不能完全独立于思想内容之外。文体形式和思 想内容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在写作实践中,内容和文体都可能起到一种先导作 用,按照内容定体式或按照体式定内容的现象都是存在的。不过,从文章的本质 功能讲,内容是文体内在的支配因素。文体的分衍,不是形式上需要不同的体式, 而是内容丰富、功能多样的表现。二、文体演变的历史过程文章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裁,才能更好地发挥载体功能。每种裁一旦形成, 就会有约定俗成的名称,也会

5、有相对稳定的格局和语体。当然,从历史视角看, 这种格局和语体,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运演和社会需求而不断地 更新、变化。正如前人所言: 文章体制,与时因革,时世既殊,物象既变,心 随物转,新裁斯出文章应时而生,体各有当。我国古代文章史说明,每一变 革的历史时期,都有文体的变化,都有相应的文体分类。下面,我们将有关文体 分类的历史状况,作一概略的介绍。宏观地讲,我国古代的文体分类,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 阶段产生于先秦,属于文体分类的萌动期;第二阶段产生于汉魏六朝,属于文体 分类的成熟期。第三阶段产生于明清,属于文体分类的发展期。殷周时期的文章分类,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即已

6、经有了初萌形态的文章 类型,但这种类型是在写作、使用中自然形成的,没有人为的研究和划分。“五 经”已显示出文体类型倾向。易是早期的哲学,谈到的问题有哲理性、抽象 性、概括性;尚书是记言、记事的文集,其中有不少告示;礼着重记述 当时的有关规章礼制;诗用于言志遣兴,属于文学作品;春秋记载历史 事件,属于史书。“五经”对后世文章体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齐人颜之推在 颜氏家训文章篇中认为“五经”是后世文章的原始: 夫文章者,原出五 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 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颜氏 所言,虽然有些绝对化,但后世文章在“五经”基础上

7、分衍,却是符合实际的。 不难看出,“五经”首开文体分类的先河。先秦除了以“五经”为代表的文章大类外,小的文种也萌芽了。在诗经 和尚书内部,还有细小的文种。诗经中的风、雅、颂,按作者而划分, “风”来自民间,“雅”出自上层社会,“颂”是祭告神灵的乐歌。至于赋、比、 兴,则是按表达的方式方法划分。“赋”即直接言事,“比”是使用比喻,“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尚书汇集了殷周时代的应用文书,其中有誓、 命、训、诰等名目,实际上已成为应用文书的文种名称,后世公文就在这一基础 上完善起来。从汉代开始,文体分类进入了一个自觉的历史时代。在文体繁衍的基础上, 汉代一些文人学者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探索文

8、体分类问题。东汉末期,蔡邕在 独断一文中把帝王下谕群臣的文章分为策、诏、制、戒四类,把群臣上书帝 王的文章分为章、表、奏、议四类。策是受封载案的文书,诏是指示、告知的文 书,制是典章类文书,戒是戒敕类文书。章用以“谢恩”,表用以“陈情”,奏 用于“弹劾”(检举揭发),议用以“执异”(发表不同意见)。虽然蔡邕的文 体分类就宫廷文书而言,未涉及到社会性文章,但它指明了文种,显示了“上行” 和“下行”的关系,在文章分类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稍后,曹丕在典论论 文中就文体分类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写道:“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显而易见,曹丕在这里就所有的文章而讨论 问

9、题,而且指出了四大类文体的特点。奏议类即应用文章,要写得典雅;书论类 即议论文章,要阐明道理;铭诔类即祭悼文章,要写得符合实际;诗赋类即文学 作品,要写得华美秀丽。这种分法比较合理,论述也颇精当。晋代以降,研究文体分类的学者日渐增多,文章选集和文章论著不断涌现, 文体分类走向成熟和深入。陆机在文赋中把当时主要的文章分为10类,而 且指出了各自的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 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 而闲雅,说炜晔而谲诳。”挚虞考察和研究了文章源流,集聚不同的文种,编为文章流别集,并对文体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写出了文章流别论

10、。可惜这 些书早已散佚,只在有关类书中保留了部分片段。标志古代文体分类走向完善、成熟的著作有两部,就是南朝梁代刘勰的文 心雕龙和梁太子萧统的文选。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章学专著, 前4篇是绪论,接下来的2 1篇是文体论,再下来2 4篇是创作论和批评论,最 后1篇是序言。在文体论中,作者重点论述到的文体有3 5种。对每类常用文体, 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讨论。文选是一部文章选集,编者萧统时为昭明太 子,所以也称昭明文选。该书涉及的文体比较广泛,达4 3种,基本上包括 了自先秦至魏晋六朝各种体裁的文章,作者在序文中还对有关文体作了辨析。它 对后世文章选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唐、宋时期的文章选本,

11、大体上延续文选 的分类体例。尽管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章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但在文体分 类上没有大的突破。明、清以来,文体分类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从划分出的数 量看,明代达到了高峰。徐师曾文体明辨把文章分为12 7种,贺复征文 章辨体汇选分为13 2种。由于这种分类过细,所以显得驳杂难辨。到了清代, 文体分类又由繁至简,由博返约。清代文体分类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姚鼐编辑 的古文辞类纂和曾国藩编辑的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辞类纂广泛地收 编了从西汉至明清的有名文章,把它们划分为13类。经史百家杂钞在文体 分类上首次使用二级分类法,即把所选文章分为三大门,每门下又分出具体文种。 其中,著述门

12、包括论著类,序跋类,词赋类;告语门包括诏令类,奏议类,书牍 类,哀祭类;记载门包括传志类,叙记类,典志类,杂记类。共计11类。就传 统的一次性平列分类而言,这种二级分类法无疑是一种创新,它便于记忆和区分。 后来的文体分类,就采用了先分出大类,再在大类中划分小类的方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新的文体分类也就应运 而生。20年代初期,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一书中将文章分为记载文、记叙 文、解释文、论辨文、诱导文五类。1 9 3 3年,夏丐尊、叶圣陶合著的文心 中主张把文章和文学分开,把文章分为记述文、叙述文、解说文、议论文四类。 直至今天,文体分类上虽然有一些流行的分法,但还没有

13、统一的标准。关于文学 的分类,比较公认的是“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在中学语文教学 中,普遍采用“三分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由于文体分类是一个比较 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需要而分类。第二节划分文体的依据和原则一、划分文章体式的主要依据古往今来,人们要对文章作出分类,总是要有依据。不同的分法有着不同 的依据。文章表现形态的多样性,社会传播方式和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分类依 据和标准的多样性存在。人们可以从文章自身的属性进行分类,可以从传播方式 和途径方面进行分类,可以从发挥的功能效应方面分类,可以从行文关系方面进 行分类,可以从结构形式方面进行分类,还可以从题材构成、

14、作者情况、语体风 格等方面进行分类。正如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分出的类型就不尽相同一样, 文章分类的依据、标准不同,得到的类别也有差异。当然,有些分类依据,只能在某一局部使用,例如,题材的分类,风格的 分类,只能用在文学方面,行文关系的分类只能用在公文方面。就全局性文体分类的来说,依据不宜过多,文体的名称应相对统一,这样 便于写作和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现象。纵观文章分类史,我们可以看出, 整体性的文体分类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依据:(一)以语言声律为依据我国古人把文章从语言声律角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韵文,一类是散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 韵者

15、文也。”韵文简称为“文”,散文简称为“笔”。韵文指句式整齐、讲究押 韵的文体,如诗歌、词曲、谚谣、箴铭等,散文指句式参差、不讲究对偶押韵的 文体,它是文章的主体,经籍、诸子、史传、诏诰等都包括在散文之中。六朝以 后,又有“骈文”和“散赋”的区别。“骈文”也称“骈赋”,讲究声律,对仗, 而“散赋”舒展自由,不讲究声律和对仗。依据语言声律分类,所分出的两类文体的界限十分清楚,易于区别。当然, 这种分法过于简单,仅仅对于分别诗语与非诗语有意义,而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 来说,就缺乏使用价值了。(二)以功能用途为依据文章总是为发挥特定的功能、用途而制作、而传播、而接收的,因此,功 能用途是文体分类的主要依

16、据。自古至今的文体分类,大多都是根据功能用途为 依据的。“五经”中的五类文章,就功能用途而形成区别。蔡邕对宫廷应用文书 的分类,曹丕对社会常用文章的分类,文心雕龙和文选的分类,以至姚 鼐古文辞类纂的分类,基本上都立足于功能用途这一标准。当今一些写作教 材常把文章分为新闻文体、应用文体、论辩文体、文学文体四类,也是从功能用 途方面着眼的。我们认为,大学写作教材应以认知文体、论辩文体、文学文体、 应用文体四类划分为宜,即把新闻类、史传类、科普类文章都包含到认知文体中。 这样便于我们了解和和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作用及写作要求。(三)以表达方式为依据以表达方式为依据进行文体划分,在古代早已有之,“赋、比、兴”既是 一种创作手法,也是一种表达上的区分。近代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分类中, 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