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17902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9 大小:74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病学题库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教研室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署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箱(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H-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

2、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王孟英B.叶天土C.余师愚D.吴鞠通2.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A.温热论C.温疫论()B.温热经纬D.肘后备急方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黄帝内经C.外台秘要B.伤寒论D.肘后方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物的医家是:()A.王安道C.朱肱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B.汪石山D.刘河问7 .在温病学发展的成

3、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8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A.吴又可B .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9 .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著是:()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10 .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A.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一一温疫论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11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12 .“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

4、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B.素问至真要大论D.素问生气通天论13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14 .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15 .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16 .吴又可是:()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 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二.选择多项题(在每小题的备选

5、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的,该小题无分)1 .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犍是:()A.避其毒气B,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备之C.正气存内D.以药物熏烧辟温气E.及时治疗2 .刘河间对温病学形成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B.认为温病热病不能混称伤寒C.主张治疗热病辛温解表药应配合寒凉清热药D.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E.温病表证的治疗有里热清而表证自解者3 .伤寒补亡论中提出:(A.伤寒论方不能一成不变,当灵活运用B.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C.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一生D.太阳中热,喝是也E.冬不伤寒而

6、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4.吴又可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疫邪的传变主要是按六经传变C .疣气自口鼻而入E.温疫后期宜养阴忌参芭B.治疗温疫应分三焦论治D .温疫的性质有温热和湿热之别5.叶天土在温热论中提出:()A.温病表证多为里热郁表而致C.辨治斑疹白的方法E.对秋燥的进行辨治温邪首犯肺卫水湿在上中下三焦的辨治方法6.叶天土的主要著作有:()A.温疫论C.温热论E.临证指南医案B.三时伏气外感篇D.尚论篇7.刘河间在热性病方面的主要观点有:(A.六气皆从火化C.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B.六经传受皆是热证D.温病不得混称伤寒E.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8.吴又可对温疫的

7、独特见解表现在:()A.病因方面B.预防方面C.流行特点方面D.发病方面E.治疗方面9 .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A.伤寒温疫条辨B.温病条辨C.临证指南医案D.温热经纬E.温热论10 .王安道温病学说的主要论点是:()A.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B.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C.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D.认为发于春季的温病,既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E.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11.创立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纲领的医家是:()B.吴又可D.柳宝诒A.叶天土 C.吴鞠通 E.喻嘉言12 .属于清

8、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家是:()A.吴又可B.叶天土C.陈平伯D.薛生白E.王孟英13 .标志温病学理论已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A.温疫论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病条辨E.温热经纬三.填空题1 .王孟英“以,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2 .温病学的成熟阶段是时期。3 .温病学中温疫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有、o4 .温病学发展史上把,等并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5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6 .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部温疫病专书况7 .温病学萌芽阶段是时期;成长阶段是时期。8 .新感温病的提法导源于的.9 .喻嘉言在尚论篇一书中提出瘟疫的治疗应根据,治以为主=10.温

9、病学是研究及其的一门学科。1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大体上是萌芽阶段,是成长阶段,是形成阶段。12.刘河间对热性病的治疗大胆地、。13.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按邪热在及不同部位分别制方用药,对后来温病学辨治体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14.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 L治疗上强调 o15.王安道提出,温病不得,温病的表证多为而致。四 .名词解释1 .时方2 .寒凉派3 .温病学派4 .伤寒学派5 .温病学6 .经方五 .简答题1 .什么是温病学?温病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 .简述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的焦点及其各自主要观点。3 .温病学发展过程的萌芽阶段主要指哪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学术

10、成就是什么?4 .温病学发展史中的发展阶段主要指哪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5 .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6 .试述王安道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7 .简述温疫论的主要学术观点。8 .简述内经关于温病之因证防治等方面的论述。9 .刘河间在温病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0 .元末王安道为使温病脱却伤寒作了哪些贡献?11 .第一部温疫专著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该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2 .清代温病学家叶、薛、吴、王是指哪几位医家?其代表著作是什么?13 .为什么说明清时代是温病学说的形成阶段?14 .王孟英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5 .吴鞠通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

11、6 .清代薛生白对温病学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六 .论述题1 .试从温病学的发展过程分析温病学自成体系的必然性。2 .如何正确理解伤寒论与温病学的密切关系?3 .如何正确估价吴又可提出的“病气”致病观?4 .你认为温病学是属于基础学科还是临床学科?为什么?5 .在温病学的发展史上,你认为哪些医家的学术成就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试简述之。6 .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的成熟阶段?7 .今天研究温病学有什么重要意义?8 .温病学说的发展形成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 .为什么说金元时代是温病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0 .吴又可对温疫的病因、发病、治疗等方面有哪些独特见解?1

12、1 .“温热大师”叶天士为温病学自成体系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12 .在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论争中,伤寒学派所持的观点是什么?13 .在寒、温学派之论争中,温病学派的观点是什么?第二章温病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A.王叔和B.吴又可C.庞安时D.雷少逸2 .“非其时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语出:()A.刘河间C.张仲景3 .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A.风温C.暑温4 .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13、)A.发热C. 口渴5 .关于温病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A.以发热为主症 C.易化燥伤阴6 .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A.可具有程度不同的传染性 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B.王叔和D.吴又可B.春温D.湿温B.头痛D.局部红肿热痛B.具有传染性D.热象偏重B.病因是感受温邪D,都能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7 .关于温病的命名和分类,下列哪一项正确:()A.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有春温、暑温、湿温、秋燥 B.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有伏暑、秋燥、冬温 C.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有伏署、大头瘟、烂喉痣 D.根据病证性质分为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8 .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气候条件C.生产水平D.生活习惯9 .风温、暑温、伏暑、秋燥的命名,主要依据是:()A.一定的季节性B.四时主气C.发病初起的类型D.临床特点10.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A.中风C.湿温B .伤寒D.暑热11.下述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A.以发热为主症B.都具有传染性C.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12.依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是:()A.风温C.暑温B.春温D.湿温13.以下哪种病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A.风温C.暑温)B.春温D.伏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