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1769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一、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一)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所谓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入世之后,企业必须改变标准化管理现状,以建立差别优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标准化管理的观念、标准及标准体系、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赋予新的涵义。企业要真正理解其内涵必须掌握以下几点:首先,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依据是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要。其次,创新要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为中心,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最后,标准化管理创新是

2、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不是孤立的,是当前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选择。(二)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民族工业,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无论在经营理念还是在管理模式上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标准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进行创新。经过创新的标准化将在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推波助澜,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要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建立与

3、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产品竞争,标准先行。将标准化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手段是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创新。标准作为技术的载体,与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标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和结果。没有标准化创新的技术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我国民族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二、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容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笔者认为不能少于以下四个方面:(一)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依据

4、,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标准化管理观念,企业不可能实施创新行为。传统的标准化理念将标准化管理定位在“技术基础”和“管理手段”方面,笔者称之为“科学管理”观念,其管理宗旨为“产品合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科学管理”观念指导下的企业标准化工作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它不可能成为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改进与提高。事实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标准化活动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取得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控制权占领市场份额,其行为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管理”范畴。因此,鉴于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当前必须树立标准化的“竞争管理”观念,其管理宗旨是通过获得“差别优势”,让顾客更满意

5、。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首先,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竞争意识,它是“竞争管理”观念的核心。竞争意识表明标准化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其次,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战略意识,它是“竞争管理”的依据。企业必须进行标准化的战略规划,制定明确的企业标准化战略目标,并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策略。企业标准化战略应与营销战略紧密结合,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服务。再次,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协作意识。企业营销环境复杂多变,要求企业必须与科研院所、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紧密协作。尤其是与国内竞争者之间,应结束敌对和争斗的状态,携起手来,结成标准化战略联盟,

6、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同领域的技术标准。200年37月17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长城、海信、康佳、联想发起成立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化工作组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企业作为主体,主动、联合参与制定标准这一新的模式。此举对于我国民族工业掌握标准化活动主动权,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企业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超前意识。它要求企业时刻把握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脉搏,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标准化活动要有前瞻性,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潜在的期望和需求,才能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二)标准创新。标准创新

7、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企业标准化实质就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活动。首先,在标准的确定和使用程序上要有创新。企业要改变生搬硬套国家标准这一传统思路,而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企业的内控标准。科学的程序应该是“了解顾客需求特性确定适用标准(技术特性)技术开发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调研获取潜在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特性。然后,研究、建立技术要素与顾客利益的联系,把顾客需求转换成产品的技术特性,通过评价和测试,最终形成产品标准。其次,在标准的内容上要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与竞争产品相比,在规定必备的质量、技术和功能要求外,要充分体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反映企业独

8、特的资源优势。第二,要具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产品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在制定标准时必须把员工的职业健康、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确定和贯彻绿色标准是企业今后标准化活动的必然趋势。不重视员工和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生产经营过程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定要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个性化”和“绿色化”的标准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差别优势。第三,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以及竞争者等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适宜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才能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有效突破国际营销绿色壁垒。最后,标准创新的同时要

9、进行技术创新。标准是技术要素和特性的载体,标准创新实质是技术创新的一部分。标准内容确定之后,需要把具体的技术要求变成现实。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增加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否则不可能处于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企业竞争实践表明,产品生命周期正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而缩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源投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重视技改资金投入和产品研发的企业即使制定了高水平、具有差别优势的产品标准,也没有能力付诸贯彻实施。(三)模式创新。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主要靠政府意志的驱动。因此,笔者将传统的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称之为“政府驱动”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定期提出标准化发展规划,相

10、关部门制定标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只是被动地去执行,然后由国家主管部门来监督检查标准的执行情况。由于忽视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市场的需要,这种模式导致了当前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消极”、“被动”和“落后”的局面。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其标准化主要靠市场牵引、技术推动,政府主要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哪些标准必须执行,发挥的是宏观引导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必然需要制定有利于向顾客提供令其满意的商品和更大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标准。企业需要什么标准,实际是由市场驱动的结果,而不是行政计划。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化活动应遵循“市场驱动”的管理模式(见附图)。

11、这一新的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使产品合格,而关键要让顾客满意;第二,企业制定标准的依据是顾客的需求特性、竞争者的标准体系和国内外标准化法规及已颁布的相关标准。根据上述三方面要素设计企业的应有标准体系;第三,通过与标准化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或联盟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实有标准体系;第四,企业标准化应具有差别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只有做到这一点,相对于竞争者(尤其是国际竞争者)而言,才能让顾客更满意。第四,检验企业标准化活动效果的尺度是“差别优势”和“顾客满意”。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而言,“市场驱动”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建立标准体系的依

12、据是以顾客需要为主的市场环境力量,标准体系更科学;第二,充分发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企业不是被动地执行既定的标准,而是参与制定标准;第三,主动与有关环境力量协作,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有利于利用标准,掌握市场主动权;第四,用差别优势和顾客满意评价标准化效果比传统模式用经济效益评价更科学。因为“竞争管理”观念下的标准化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还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仅凭经济效益来评价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成果容易使企业脱离市场,将标准化局限在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领域,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五,企业标准化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具有显著的“应变”能力。(四)机制创新。机制创

13、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保证。具体包括标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科研与激励机制、监控机制、评价机制等内容。第一,要建立新型的标准化管理用人机制。目前我国企业不重视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很多企业甚至不设立专门的标准化管理部门或岗位,标准化工作由企管或技术人员兼任。标准化管理人员素质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需要。新型的用人机制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引进专门的标准化管理人才,同时培训企业相关人员;二是标准化管理人才的知识面要广,内容要新,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标准化管理人才不仅要懂得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还要具备计量、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更要熟知

14、国际标准化法规、规则,同时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标准化管理人员应是一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始终掌握本领域标准化发展动态;三是借用“外脑”,聘任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企业标准化活动出谋献策。第二,要建立标准化活动的科研与激励机制。这里的科研不仅仅指与技术研发有关的标准化问题,还包括企业的标准化战略、某些专项问题(如突破技术壁垒)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和攻关活动。激励机制与科研活动密不可分,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提升。第三,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监控机制。为突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在董事

15、会下设立“标准化决策咨询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企业标准化的科研及管理活动。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要设立专职的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第四,建立标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即要定期对企业标准化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与国内外竞争相比企业标准化的差别优势和顾客的满意度。差别优势是企业获得比竞争者更高的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是差别优势的直接结果。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综上所述,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我国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机制创新是保证。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内容,在当前加速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视和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