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17572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 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 证据。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渗透作用:

2、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 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 蒸发散失的水。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 势降低的数值。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水,温,湿)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 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

3、g-l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l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 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吸胀作用: 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 吸胀。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的萎蔫 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 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 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

4、形成期,这 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的一种依据。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 升原因的学说。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 直径成正比的规律。气孔蒸腾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 水孔蛋白:存在在生物膜上的具有通透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水通道蛋白亦称水通道蛋白。 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植物必 需的大量元素是:钾、钙、镁、硫、磷、氮、碳、氢、氧等九种元素。微

5、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重的、600.0010.00001%的元素,植物必需 的微量元素是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微,稍 多既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理酸性盐:对于(NH4) 2S04 类盐,植物吸收NH4+较S0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 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对于NaN03 类盐,植物吸收N03 较Na+快而多,选择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 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对于NH4N03 类的盐,植物吸收其阴离子N03与阳离子NH4+的量很相近

6、, 不改变周围介质的 pH 值,因而,称之为生理中性盐。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 象叫单盐毒害。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 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离子载体:是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复杂分子,它具有改变膜透性,促进离子过膜运输的作用。 如缬氨霉素、四大环物等。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的过程。 离子的主动吸收:又称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 收离子的过程。离子的被动吸收: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

7、行的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的吸 收过程,故又称为非代谢吸收。固氮酶:固氮微生物中具有还原分子氮为氨态氮功能的酶。该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 两种蛋白质同时存在才能起固氮酶的作用。根外营养:植物除了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外,地上部分主要是叶面部分吸收矿质营养的过程。 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 的现象为离子拮抗。养分临界期:作物对养分的缺乏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叫养分临界期。 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后,仍呈离子状态,例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化合物, 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如氮、磷)又转移到其它需要的器官中去。这些元素就称 为再利用元

8、素或称为对与循环的元素。K,N,Mg,P.诱导酶:又叫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如水稻幼苗本来无硝酸还原酶,但如将其在硝酸盐溶液中培养,体内即可生成此酶。 生物固氮: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或动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游离 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质外体: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 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 共质体:指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 质体,又称内部空间。物质在共质体内的运输会受到原生质结构的阻碍。 转运细胞:

9、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转运调节作用的特化细胞,细胞壁及质膜内 突生长,形成许多折叠片层,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 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质子泵:细胞质膜上的ATP水解酶,其功能是在分解ATP的同时,将细胞内的H+泵出膜外, 使细胞质的 ph 值升高,同时导致质膜超级化,形成跨膜的质子动力势,有利于细胞外侧的 阳离子进过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02和H20,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02的过程。 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类囊体上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至少包括光 能转换色素分子,原初电子受体

10、和原初电子供体,其作用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光合速率:指光照条件下,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 原初反应:指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是光合作用最早的步骤,反应速度极快,通 常与温度无关。光合电子传递链:在光合作用中,由传氢体和传电子体组成的传递氢和电子的系统或途径。 PQ 穿梭:在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中,由质体醌在接合电子的同时,接合基质中的质子, 并将质子转运到类囊体腔的过程。同化力:在光反应中生成的 ATP 和 NADPH 可以在暗反应中同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质,故称 ATP 和 NADPH 为同化力。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

11、程。 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照光后会发射出暗红色荧光的现象。磷光现象:照光的叶绿素溶液,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 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的内,植物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超过一定范围后 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渐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这种现 象被称为光饱和现象。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 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 时的光照强度。光能利用

12、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 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C0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 时的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C0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 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 色素又叫天线色素。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光合磷酸化:叶

13、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 过程。光系统:由叶绿体色素和色素蛋白质组成的可以完成光化学转换的光合反应系统,称为光系 统,植物光合作用有PSI和PSII两个光系统。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 685nm 时,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光稳定平衡:在一定波长的光下,植物细胞中具生理活性的pfr浓度与光敏色素总量的比例。 双增益效应:如果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和短波红光(650nm)同时照射植物,则 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大增,比单独用这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增益效应称 为双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C3植物:光合作用

14、的途径主要是C3途经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甘油-3-磷酸C4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主要是C4途经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C4二酸,如草酰 乙酸。量子产额:指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合成的光合产物的量或释放的氧气的量,又称为量子效率。 量子需要量:指释放一分子氧或还原一分子二氧化碳所需要的光量子数。一般为810 个光 量子。午睡现象:在正午光照较强的情况下,有些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急剧降低,甚至光合速率 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呼吸作用: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的过程。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以单位鲜重千重或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放出的C

15、O2的重量(或 体积)或所吸收 O2 的重量(或体积)来表示。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 之比。呼吸底物: 用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的物质.呼吸跃变: 指花朵、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其呼吸强度突然增高,尔后又逐渐下降的现象。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 CO2 并形成水, 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 巴斯德效应:指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能荷调节: 能荷是指细胞中可利用的高

16、能磷酸化合物的摩尔数与细胞中总的腺苷磷酸的 比值,细胞中能荷高低对呼吸速率具有的调节作用称为能荷调节。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够 进行其它的呼吸途径。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 并形成 H2O 或 H2O2 的氧化酶类。无氧呼吸熄灭点:又称无氧呼吸消失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称为无氧 呼吸消失点。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 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戊糖磷酸途径:简称PPP或HMP。是指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一种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的酶促反 应过程。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生的、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