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175638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一、说教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二、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

2、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三、 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

3、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四、 说教学策略1、说学情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五、课前游戏:对口令。师说上句,生对下句。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4、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

5、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二、引导探究。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2、比多少、厚薄。(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6、(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3、比长短。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3、你还能比

7、什么?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

8、,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三、“闯关”巩固。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

9、题)。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

10、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知识背景生活离不开数学,“多、少”在生活中无处不有。生活中的物体有多有少, 数量有多有少,书包里的学具有多有少,家里的玩具有多有少,校园里的树木有多有少,教室里的人有多有少教学理念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就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2、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

12、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过程和方法: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体验数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体会“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听故事、看动画,喜欢

13、吗?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同时播放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准备自盖一间小房子。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正忙着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高兴啦!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热情好客的小兔为了感谢他们的邻居,还买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放在那边的石桌上招待小猪呢!师: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在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

14、的思维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直接激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二、合作探究(1)教学“同样多”。1.小组交流。观察动画片,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刚才所提的问题。2.小组汇报。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出示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如果学生能在动画片中找出其它物体的个数,正确的老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生3:有4张板凳,4根木头。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师:说得很好,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边说边课件

15、出示:)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课件板书: 和 同样多。)师: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2)教学“多”、“少”师: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师:你发现谁多谁少?生:木头多,小猪少。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生1:木头比小猪多。生2:小猪比木头少。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课件板书课题:比多少)教师小结:一头小猪对着一根木头,(边说边课件出示:)还多出了一根木头。我们就说木头多、小猪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