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175518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鞠躬尽悴锋芒必露B鲜为人知可歌可气鞠躬尽瘁锋芒毕露C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锋芒毕露D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鞠躬尽悴锋芒毕露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禁止或者杜绝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B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C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D学生们深受追捧的“诗词大会”独具魅力,是科教频道

2、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的骗子,以免上当。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A形形色色触景生情混为一谈B五花八门触景生情混淆是非C形形色色睹物思人混淆是非D五花八门睹物思人混为一谈4 . 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下面的素材,对句中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王羲之的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偶,赞美了王羲之 的行书点画秀美、潇洒飘逸的

3、特点,充分体现了书圣作品的气韵。B杜甫这样评价草圣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句话运用比喻,既写 出了张旭傲视王侯、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写出了他书法端庄严整的艺术魅力。C欧阳询的字“用笔刚劲,结体严谨,间架稳固,字形瘦长”。这句话运用排比,全面概括 了欧阳询书法瘦硬险劲、法度谨严的特点。D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称:“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这句话运用夸张,写出了书法作品疏密的变化以及虚实相生的特点。5 . 下列句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和“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句中的“朦胧”都是形容词。B短语“尊师重教、赴汤蹈火、扬

4、眉吐气、粉身碎骨”和“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C“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句中“这种魅力”作主语。D兴,也叫起兴, 朱熹诗集传中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就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6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中,皇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帝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出了布罗卜丁奈格帝国。B格林童话来源于德国民间文学,其中的名篇有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其中名篇有丑小鸭拇指姑娘

5、等。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变卖了人和车厂的车外出享福,虎妞继承车厂的计划落空,只好向二强子买了一辆旧车给祥子拉。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卖了车安葬了虎妞。D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优美和谐,朴实感人。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伺机(s)承载(zi )针灸(ji)贻误军机B嶙峋(ln)镂(lu)空抽(y)噎精神晃惚C相间(jin)威慑(sh)颠簸(b)笑容可掬D拙(zhu政贮(zh)蓄贻(y)误寥寥可数8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B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

6、八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C“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忽然又叹息一声:“哎,谁又不是这样呢?”D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问题。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溪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

7、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9 . 对本文段的要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B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C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D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10 . 对本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11 . 对本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B选

8、文采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C文中列举了很多现象与白求恩同志的“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比,其作用是:突出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12 . 在“年节文化知多少”的系列专题活动中还介绍了“祭祖”这一传统习俗,下面是学生会准备好的介绍文章。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之一,和每年的清明,中元等祭祖活动相比,春节祭祖最为隆重和恭敬。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一样是应该认真祭拜的。民间普遍采用供奉食物或鲜花。千百年来,家家户户祭祖的形式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祭祀祖先时,后

9、人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祖先在世时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一些优良的家风,经过岁月的沉淀,后世子孙更是内化于心,代代传承。(1)从上下文看,一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句中有二个句子有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标点符号修改:_句子修改:_(2)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的认识。【链接材料】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选自论语)你的认识:_三、句子默写13 .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关关雎鸠,_(诗经美唯)(2)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_,_。(

10、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4)_,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5)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山连续两句含有“绿”字的古诗名句:_,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11、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 .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B顾野有麦场(照顾)C目似瞑,意暇甚(悠闲)D狼亦黠矣(狡猾)15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6 . 下列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译:狼不敢在前面,瞪着眼凶狠地注视着屠户。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也杀死了它。C其一犬坐于前。译: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17 .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精炼的语言,尤其是对狼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刻画了狼的贪婪、狡猾与凶恶的本性。B本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悟狼”是故事的结局。C本文中的“屠惧”、“屠大窘”、“弛担持刀”、“暴起”、“断其股”等,写出了屠户由恐

13、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D文章结尾的议论阐述了“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的道理。五、诗歌鉴赏中国是诗的国度。诵中华诗词,悟古人情思完成小题。18 . 文学社开展以“思乡”为主题的赛诗会,请按要求默写。(1)乡书何处达,_。( 次北固山下)(2)_,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3)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_,_。”两句写尽了戍边战土绵绵不绝的乡思。(4)调动积累,写出句含思乡之情的诗句:“_”。(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9 . 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之志和之情。(2)甲乙两图是文学社为诗作找来的配图,一时难以取舍。下面就诗作和画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 乙A诗以”僵卧孤村”四字开篇,写出老迈的诗人回乡后凄凉的状况,与甲图中诗人形象吻合。B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C乙图中诗人躺在古松之下手握书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