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174314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5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doc(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12月目 录第一章“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基本情况1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1一、城管体制机构改革1二、文明执法水平提升2四、市容环境管理有序6五、法规标准体系建设14六、安全生产常抓不懈14七、审批服务提质增速15八、考核评价公平高效16九、智慧城管信息应用17第二节 “十三五”期间存在的问题18一、法律法规有待完善18二、人员设备有待补充18三、经费投入有待加大19四、基础设施有待改善19五、信息建设有待提高19第三节 城市管理的发展环境20一、发展的机遇20二、面临的挑战21第二章 总体要求及发展蓝图22第一节 指导思想22第二节 基本

2、原则22一、坚持以人为本22二、坚持依法治理22三、坚持社会参与23四、坚持精细管理23第三节 发展目标23一、城市管理精细规范23二、规范执法公正文明24三、城市功能运行良好24四、园林湿地自然优美24五、环境容貌清爽靓丽24六、智慧治理能力增强24第四节 规划范围25第五节 规划年限25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26第一节 综合管理26一、完善体制机制26二、健全法规标准26三、精准绩考评价27四、纵深推进放管服28五、优化营商环境28六、强化安全生产29第二节 城管执法30一、理顺综合执法体制30二、推进精细执法行为31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32四、强化执法保障33第三节 市政设施33一、

3、城市道路34二、城市桥梁35三、城市照明36四、海绵城市37第四节 园林湿地37一、推动园林市场运作37二、实现绿化均衡发展38三、加强湿地保护力度39四、夯实创园基础建设40第五节 环境卫生44一、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45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45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46四、推进源头减量及资源回收利用48五、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机制48第六节 市容市貌49一、户外广告49二、控违拆违49三、公共秩序50第七节 信息化50一、推进城市管理行业智能化51二、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52第八节 宣传教育54一、推进细胞工程,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社会环境54二

4、、加强队伍教育,强基固本树形象56第四章 保障措施56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56一、建立实施保障机制56二、优化统筹协调机制56第二节 加大经费投入57一、加大财政经费投入57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57第三节 强化队伍建设57一、加强人才选拔交流58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58第四节 注重监督考核58一、健全监督考核制度58二、强化考核结果运用58第五节 坚持规划引领59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59二、重视规划评估机制59第六节 打造共治格局59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59二、创新城管共治途径6038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基本情况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城市管理事业取

5、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是执法、市政、园林及环卫工作不断走向成熟的五年。我市城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有效构筑大城管工作格局为统领,聚焦“求精准、抓精细、出精品”,紧抓管理与服务两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环境面貌迈上新台阶,为建设“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时代新画卷、助推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一、城管体制机构改革(一)综合机构设置2019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完成撤“局”建“委”机构改革,成立荆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组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市园林绿化

6、(湿地)中心、市市政环卫中心、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等四个委属二级单位。各县(市、区)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局,具备条件的纳入政府机构序列。(二)框定管理职责按照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此次改革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已整体纳入我市城市管理范畴。首批城区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理等市政设施运行职责已划转,公用事业设施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划转。(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对照中央指导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住建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按分步移交进行,首批已移交除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公积金、房管以外的所有行政处罚权;住建领域外跨部门的行政处罚权,由市司法部门向省司法部门申请,经省政府同意后划转。上述纳入的相关行政处罚权,已按现行市

7、、区管理体制执行。荆州高新区、纪南文旅区行政处罚权经省政府批准后,参照荆州经开区模式实施。二、文明执法水平提升(一)转变执法理念,突出精细化管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突出精细化管理,将行政执法内容详细梳理,明确责任清单,制定工作标准,使城市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化。从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等工作维度着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形成“全面排摸、摸清底数,数据入库、销项管理,统一告知、整体启动,部门联动、联合惩戒”等做法,彰显执法精细化管理思路。(二)让城市更有温度,推行柔性执法方式针对执法力量不足、群众配合度低、执法工作被理解程度不高等情况,坚持

8、“疏堵结合,柔性执法”的执法服务工作思路,通过组建女子城管执法队、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手段,合理运用柔性执法模式,巩固城市管理成果,推行先教育、再整改、后处罚的方式,既解决了对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的难题,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执法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全市城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实现执法监督全覆盖。把行政执法行为纳入行政执法监督范围,做到哪里有执法、哪里就有监督,执法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无盲区、无禁区、无软肋、无死角。二是规范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和要求。坚持用制度管人

9、、管事、管程序,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闭合式监督,形成事前报告审核、事中严格规范、事后评议考核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三是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模式,完善投诉举报方式,拓宽执法监督途径;采取事前事中规范与事后监督追责相结合,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和选择性。三、基础设施建设发力(一)园林湿地建设十三五期末(截止2020年底),建成区面积96.07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1159.0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44平方米,绿地率33.73%,绿化覆盖率37.01%。1.湿地景观整治。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加强湿地保护十分重要。一是治

10、理水域环境。全面加强荆襄河、太湖港、护城河三大水系水岸改造、水质保护,持续开展护岸林建设、外来物种集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社区生活垃圾治理等综合整治行动。二是科普宣传。建设科普宣教中心,在明月湾设置湿地植物展示园,布设植物、鸟类、鱼类、荆州水文化等内容的宣传小径和宣教长廊,设置户外界桩100余个,界碑20余块。三是丰富科普内容。竖立350多块宣传牌,建设“自然学校”,将古城墙和糯米浆的知识、荆州护城河与城市水系江河贯通的关系等纳入科普项目。2.打造“滨长江、环古城”景观带。开展城市景观带建设,坚决控制“水泥森林”,留绿长江两岸,拆除小码头建公园,着力打造“荆江画廊”。先后实施荆江大堤综合整

11、治项目,完成荆江园、万寿公园提档升级,荆江大堤堤顶黑化,临江仙主体公园等配套建设,荆江风情带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荆襄外河湿地公园、西干渠带状公园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绿随河走”的绿色长廊。3稳步实施拆墙透绿工作。制定荆州市拆墙透绿实施方案,在中心城区单位、社区、学校、医院进行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拆临扩绿、见缝插绿、退地还绿等工作,积极推广建筑物墙体垂直、屋顶立体绿化,提升城市整体绿量。已实施“拆墙透绿”共118处实心围墙总长23396米,其中荆州区22处总长7576米,沙市区49处总长4640米,经开区47处总长11180米。4.启动“城市双修”工作。按照部署,积极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

12、作。一是公园水体环境整治。完成太师渊、江津湖、张李家渊、文湖、荆襄内外河、护城河以及荆沙河等内河湖泊清淤修复工作。二是完善文化和功能建设。先后完成中山公园、文湖公园、蛇入山公园、九龙渊公园及张飞一担土游园等改造升级工作。三是开展道路绿化建设。大力开展城区林荫路建设,增加绿地面积71740平方米,城区林荫路覆盖率从不足50%增长到70%。5.举办湖北省第二届(荆州)园林博览会。荆州园博园位于纪南城遗址东侧,占地总面积1550亩,总投资30亿。园博园总体布局以水生境、以绿串景,营造“溪、河、湖、岛、堤、埂、塘、渚”等典型风貌,展现荆楚山水的自然魅力。从2019年9月28日开幕至11月28日闭幕,共

13、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为荆州增添了一处盛景,为八方宾客奉献了一场绿色生态“盛宴”。6.推进城市绿道建设。经多年努力,重点围绕长江和古城等城市节点景观修建城市绿道共计约68公里,其中西干渠、太湖港、江津湖等临湖绿道初现雏形;荆江大堤、临江仙园、万寿园、荆江园、望江园、旅游码头等沿江绿道初具规模;古城内外环、荆襄内外河湿地公园、明月公园等古城绿道精彩纷呈。(二)照明设施建设一是加强规划设计。组织编制了荆州市中心城区夜景照明规划,加强照明设施建设,积极落实惠民爱民工程,推进背街小巷照明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建成区路灯全覆盖。二是注重绿色节能。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及节电改造工程,针对城市照明中存在的单纯追求

14、亮度、追求豪华、能耗密度超标、采用低效能照明器材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节能照明推广,积极落实节电改造。(三)环卫设施建设1.公共厕所建设。对照公厕革命任务,荆州市城市公厕完成新、改建共计441座,远超建设计划379座,完成率为116.4%。其中中心城区完成城市公厕新、改建建设155座,满足500米左右服务半径的设置标准。2.垃圾收运体系。为解决垃圾清运难题,维护城市形象。以垃圾分类为目标,购买新型垃圾清运车、在试点内添置多功能垃圾收集容器,分步骤对垃圾中转站进行功能性改造。3.终端处理设施。2018年10月份,总投资1500万元的城西建筑垃圾临时处置厂修建完成,建立建筑垃圾破碎筛分生产线

15、,处置能力1000吨/每日,年处置量30万吨。同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正处报批中。四、市容环境管理有序(一)园林湿地方面1.四季花城景观。组织编制荆州城区四季花城规划,将城区分为古城区、中心区和工业区,以“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为目标,连续数年实施“绚丽荆州四季花城”项目,打造带状花境景观轴,构建花境生态廊道,结合主题公园,形成一园一花景观特色。2.城市绿线守护。一是强化“绿线”管理。按照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城市建设项目绿色图章制度的相关规定,明确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指标,确保绿化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树立“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理念,保障规划绿地的有效实现和建成区绿化总量的稳步增加。二是依托数字管理平台。我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第四个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