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17334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什么 B什锦 C什物 D什刹答案:A解析:分析:A项“深”读shn,其他都读sh。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2下面这段话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腿。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我呵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A. B. C. D

2、. 答案:A解析:分析:先写蝴蝶的外表,再深入剖析它飞出来的原因,以及它非凡的勇气。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分析。3划线字读音不同于其余三项的是( )A.分外 B.分钟 C.分析 D.十分答案:A解析:分析:A读fn,其余三项读fn.。故答案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4给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惊诧( ) 镶( ) 分外( )几绺( ) 攀着( ) 石穹门( )着实( ) 拂地( ) 裙幅( )Ach; xing; fn Bli; pn; qing;Czhu; fDqn; f答案:C解析:分析:“拂”应读f,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辨析。5

3、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答案:B解析:分析:应该是: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6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写出作者对绿的总感受是( )A醉人B奇异C似近似远D似真似幻答案:ABC解析:分析:作者对绿的总体感受是醉人、奇异、似近似远。故选AB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分析鉴赏。7为了表现梅雨潭的绿美到极致,作者用来作衬托的是(

4、 )A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B杭州跑虎寺绿壁的“浓”C西湖波的明D秦淮河的暗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四项都是作者用来对比衬托梅雨潭的绿。故选ABCD。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8下面对课文分析不对的一项( )A绿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相同,记述了作者的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B作者选择了三个观察点,由远而近写了梅雨潭、梅雨亭、梅雨潭。C文章开篇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梅雨潭,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得的美。D作者称“绿”为“你”,是把“绿”拟人化,这样更便于抒发强烈的热爱之情。答案:A解析:分析:绿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而

5、是通过梅雨潭绿绿的潭水,抒写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的赞美之情,所以应该选A。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9对下面句子从几个方面写出梅雨潭绿的特点(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A清亮B柔软C鲜嫩D纯净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四项都是该句描写梅雨潭绿的特点。故选ABC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10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踞在 薄阴 几绺 B琼门 棱角 沉滓C皱撷 什刹 挹你为眼D明眸 青睐 掬你入口答案:

6、C解析:分析:C应为“皱缬”。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辨析。1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梅雨潭闪闪的绿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捕捉它那离合的神光了。(形容水光一闪一闪的,神奇莫测)B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指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C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服。(指有花纹的丝织品)D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蹲)答案:C解析:分析:皱缬:带褶皱的印花织物。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12第二段写梅雨潭作者立足的两个观察点是( )A山边B梅雨潭边C树边D梅雨亭边答案:AD解析:分析:第二段作者立足点是山边、梅雨亭边。故选

7、AD。点评:考查学生把握散文的脉络。13下列语句没有用到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B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C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D梅雨潭闪闪的绿招引着我们。答案:D解析:分析:D运用了拟人。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能力。14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改为梅雨潭,效果就会发生变化,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A改变后就会让读者对本文书写的中心及主要描写对象一目了然,效果更好。B改变后使文中所描写的山、岩、亭、天、草成为梅雨潭的背景和衬托,效果更好。C原标题绿象征青春,让人自然产生生机

8、勃勃的感觉,改后则顿无生机,会变得死气沉沉。D原标题新颖别致,不仅仅是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也更能突出潭水的主要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答案:D解析:分析:该文主要赞美的是梅雨潭的绿,原标题内容更突出。故答案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标题的分析。1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债券 和谐 分外 挑拔离间B动辄 腼腆 干涸 更新换代C谦逊 执拗 招聘 破绽百出D恐吓 檄文 纸砚 随声附和答案:A解析:分析:A应为:挑拨离间。故选A。点评:考查汉字的书写。二、填空题16本文作者是 ,字 ,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 、 、 、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答案:朱自清|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9、|民主战士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作家作品。点评:主要考查对作家作品等考点的掌握。 17作者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是为了_。答案:交代梅雨潭绿的成因。解析:分析:熟读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点评:考查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18文章结尾的特点是_。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再次表达了对梅雨潭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比喜爱之情。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尾的作用。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19作者写“瀑”为了写_,写_为了写_,看此文似看山景,总有一种_的感觉,这是层层铺垫的好处。答案:潭|潭|绿|柳暗花明解析:分析:熟读理解课文,分析写作目的

10、。点评:考查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分析。20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示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_。答案:示例一:一棵树,是一位凛然挺立的哨兵。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示例二:一本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智慧的钥匙,为成功打开大门。示例三:一种思想,是一座鲜明的坐标。鲜明的坐标,为人生指引航向。解析:分析:抓住一棵树的特点,用形象的比喻赞美树。结构仿照例句。点评: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三、阅读理解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

11、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里,居然觉得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12、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你那善舞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么会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找出作者来到梅雨潭这一过程中所用的动词,并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动词有“追捉” 、“揪着”、“攀着”、“探身” 、“鞠躬”等;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揽胜的急迫心情

13、。解析:分析:找出作者来到梅雨潭的一系列动词,品位作者的情感。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品位。 (2)体会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答案:作者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把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梅雨潭的一片绿色之中,情与景交织在一起。解析:分析:品读全文,把握作者情感。分析写作特点。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的分析。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时,六七十个

14、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就因为“学雷锋”非常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比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帮穷人盖房子,经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普林斯顿大学曾录取一个推售了大量的童子军饼干的学生。这个孩子异想天开地闯到某大公司,点名要见CEO。见到C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如果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童子军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呆。孩子的胆略和智慧还打动了普林斯顿,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读完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