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04476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谋划书.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 论一、项目概论1、项目名称: 10万吨水平连铸铜棒;2、项目建设单位:3、建设地址:4、建设性质: 新建;5、建设期限: 12个月。二、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内新征土地167亩,本项目拟占用土地56亩,并充分利用原有厂房和设施,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高品质水平连铸铜棒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销往周边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市场腹地相当广阔。项目拟通过购置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装备,新建铜棒连铸、精整以及办公楼、职工餐厅、机物料仓库、成品仓库、设备维修等公辅设施。三、项目建设目标形成年产10万吨高品质水平连铸铜棒的生产能力,预计项目将新增电力3000kVA,达产后平

2、均日补充新水40吨,新增就业岗位800个。同时在总图布置和建筑形式上满足工厂生产功能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安全节能、经济合理及美观。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127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080万元,流动资金4700万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778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第二节 项目单位简介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江西鹰潭10万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必要性分析、外部建设条件评述、项目工艺分析、进度计划安排、总投资估算、风险分析、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以及初步工程招标方案等。第四节 可

3、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06第40号 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2007年有色冶金行业发展报告 3、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4、鹰潭市铜产业发展规划 5、鹰潭市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6、10万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7、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第五节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一、项目的建设对缓解我国铜工业资源短缺的突出矛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铜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还具有耐蚀性、易成型性、对环境友善等优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通讯、汽车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我

4、国铜加工材的消费量平均以每年19.7%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了53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铜矿矿区数有近1000个,储量1800万吨,基础储量约3000万吨。但在20年间国内铜矿储量几乎没有增长,铜矿山产量增长也很缓慢,15年来只从30万吨/年增长到60万吨/年,而精铜产量从55.8万吨/年增长到215万吨/年。10年内矿产自给率从53.7%下降到28.8%,对铜原材料的进口也大幅增长。铜冶炼原料来源构成,已形成国内 38%(铜精矿、废杂铜)、进口62%(铜精矿、粗铜、废铜)的格局。今年我国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雅鲁藏布江和西南三江两个主要成矿带,包括西藏驱龙

5、、云南普朗和云南羊拉三大铜矿,新增铜资源量2678万吨,有望缓解中国铜资源过度依赖进口的紧张局面。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铜矿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地仍然上马了很多扩建、新建铜冶炼工业项目,预计2010年,我国精铜消费将达450万吨,铜资源仍然严峻,同时,从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高度考虑,保护我国铜资源十分必要,保有铜资源对我国长久的经济稳定发展非常重要。本项目建成后将每年生产10万吨铜加工材,对缓解我国原材料紧缺的现状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本项目所用原料主要为直接利用废杂铜,对铜资源占用比例不大。废杂铜主要依靠金田集团遍布全球的采购网络进行收集,目前金田集团每年的采购能力已经达到了60万吨以上(国

6、内外各占一半),为本项目提供原料不成问题,对支持国家资源安全也有一定贡献。二、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的需要进入“十一五”以来,鹰潭市铜加工企业集聚势头更加迅猛,目前已达65家,生产能力近90万吨。2006年实际生产铜加工材44.1万吨,铜加工业销售收入约260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60。预计2007年将形成100万吨加工能力。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由铜管、铜线、铜杆、铜棒、铜板、铜带、异型材、铜配件、工艺品等主要产品构成的传统铜产品产业链。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的目标为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到2020年,实现年

7、产阴极铜150万吨、铜加工材180万吨、商品粗铜50万吨、商品阳极铜60万吨,形成年180万吨“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拆解量及废旧铜交易中心。铜产业销售收入 2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300亿元。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发展规划中将江西金田铜业有限公司作为第一阶段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是建设世界铜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促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绿色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最近几年,在国内铜矿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地扩建、新建铜冶炼工业的势头迅猛,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年内国家有可能出台政策调控铜冶炼和进口。在这种情况下,铜冶炼企业应该保持适度发展的原则,及时调整进口结构,改变过去单一依靠进

8、口铜精矿的局面,转而采用废杂铜代替部分铜精矿的办法。废旧金属资源在国外被称为“城市矿山”,95%以上的都可以再回收利用,称得上“有限资源,无限再生”。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可知,若直接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铜制品,与从铜矿石中提炼原生金属相比,能源消耗大约减少90%以上,制造成本可降低70%,而且固体废弃物大量减少,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彻底消除。因此大力发展金属再生行业,已经成为缓解当前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如前所述,本项目所用原料主要为直接利用废杂铜,正是适应铜加工材发展的形势,是促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起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认为,该项目建设可行,建设

9、方案策应了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第六节 项目选址近年来,鹰潭市大力发展以铜冶炼、铜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2006年鹰潭市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73.5亿元,占全省铜产品销售收入的81.6%,占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的51.3%,在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鹰潭已拥有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60多家铜工业企业,形成采、选、冶炼、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铜产业体系。无论是在冶炼加工产业规模,还是涉铜企业集聚程度以及所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都位居国内前列,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铜冶炼和铜材加工基地,铜产业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初现。鹰潭市属铜产业已初步形成 “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现状基础,以鹰潭工业园

10、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为世界铜都建设主战场,余江工业园区作为铜管材及其产业链的重点发展地区,贵溪工业园区作为板带材和线材及其产业链、铜拆解加工区和交易市场的重点发展地区,而鹰潭工业园区作为大型铜加工企业的引进地区。本项目选址于鹰潭工业园区,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与7号路、320国道、42号路相邻。在“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中为“江西鹰潭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地合理利用“功能空间”产生的效应,形成各园区、各企业之间有机结合的机制,推动各园区产业、市场、技术、产品、信息、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孵化、技术转化、生产等不同功能迅速发展。项目选址非常适合作为本项目铜加工材企业建设用地。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

11、城市规划第一节 项目背景一、城市概况鹰潭市位于赣东北中部,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雨量1827毫米,无霜期268天。现辖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龙虎山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业园区。全市土地面积3554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8万人(包括户籍常住人口105.08万人、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约5万人)。其中主城区(月湖)市区人口21.06万人(包括户籍常住人口18.26万人、暂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约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共12.27万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浙赣、鹰厦、皖赣铁路在此交汇,320、206国道呈十字交叉穿越市区,梨温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部。是连接上海经济区

12、和通往沿海经济特区的重要桥梁和中心地带。水路有信江,向上通贵溪、上饶等地,向下可经余干进入鄱阳湖与长江沟通入海。其境内旅游、矿藏资源丰富。二、经济发展概况2006年中共鹰潭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95亿元上升到142.03亿元,占年计

13、划的101.7%,同比增长13.1%,其中一产增长4.6%,二产增长18.9%,三产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达1600美元。财政总收入19.64亿元,占年计划的118%,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8.54亿元,占年计划的112.5%增长27.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增加值71.23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比重的5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呈现出工业化程度提高的阶段性特征。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全市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创汇720万元,分别增长31.4%和24.1%。城市化水平进一

14、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鹰潭段)顺利完工,景鹰高速公路鹰潭连接线全面开工。四海路综合改造、月芽路改造、江南水厂扩建等工程顺利竣工,42号路、46号路建成通车,鹰潭公园改造、东湖公园二期、垃圾填埋场、胜利休闲广场、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新建了一批高品位的住宅小区,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第二节 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一、鹰潭城市的性质为:新型的工业城,中国的铜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赣东北商贸旅游中心城市。二、人口及用地规模鹰潭城市范围内总人口规划至2020年将达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将达87.1万人;规划总用地约1146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9lk 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国标第三、四级90m2110m2左右。各城市组团规模如下: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8.46km2,城镇人口45万人;贵溪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约30 km2,城镇人口约30万人;龙虎山区:城市建设用地约2.5km2,城镇人口约2.1万人;余江卫星城:城市建设用地约lO km2,城镇人口约10万人。三、城市发展空间战略布局利用东西向梨温高速公路、浙赣铁路、320国道、信江航道,南北向的206国道、正在建设的南北向东营深圳高速公路和龙虎山大道这一便捷的交通轴带,整合贵溪、月湖、余江、龙虎山四个区域,新增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的城际快速干道,以快速联系四区成为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城镇发展密集带。鹰潭城市的总体布局为:“一心三区轴向发展的生态组团式”布局结构。即以月湖区为核心区,贵溪、龙虎山、余江为功能区,绿色生态过渡的生态旅游城市。各功能区的职能定位为:1、主城区:赣北东经济圈中重要的交通、工业、商贸物流城区,鹰潭市的行政、商业、居住、文化中心。2、贵溪城区:以铜冶炼及相关产业园为依托,发展铜冶炼及其相关产业,建成鹰潭市东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配套服务次中心,浙赣线、320国道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3、龙虎山组团:利用其龙虎山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特色,发展为国内外著名的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